从福州海关获悉,2004年1—11月,福建省黄大豆进口114.4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74.76%,进口平均价格达363美元/吨,比上年同期上涨105美元,涨幅达40.69%。福州海关的有关专家建议,国内大豆进口企业应积极参与国际定价,规避黄大豆的进口风险。
黄大豆进口主要用于油脂业和饲料业。随着国内油脂产业的快速发展,压榨能力不断扩张,目前我国年实际压榨能力接近2700万吨,而国产大豆可供量不足650万吨,近2000万吨
大豆的缺口依靠进口,促进了黄大豆进口的快速增长。
据介绍,大豆进口不是采用普通货物贸易的实价定价方式,而是采用基差定价的贸易方式,该价格由三部分组成,即:进口大豆价格=期货价格+海运费+升贴水。2004年福建省大豆进口价格偏高,主要原因是大豆进口基本通过国外国际代理商购买,处于被动受价地位,在定价过程中被迫购买了构成大豆价格三部分的较高价位,从而导致了大豆的高价进口,使进口企业贸易亏损。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此前,国内黄大豆1号期货合约及美国芝加哥的商品交易所(CBOT)是黄大豆国内外主要的期货交易所。由于种种约束的规定,限制了黄大豆国际贸易的套期保值,未能给大豆进口商规避价格风险。去年12月,黄大豆2号期货合约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交易。黄大豆2号期货合约以进口大豆和国产大豆作为交割标的物,大大拓宽了包括南美大豆在内的交割范围,有利于推动国内外大豆市场的融合,形成权威而有影响力的大豆期货市场。对此,福州海关的有关人士指出,大豆进口企业应充分应用黄大豆2号期货合约积极参与国际市场定价权的竞争,规避价格波动的风险。
据了解,2004年11月10日,被美国大豆种植业者列为“头号敌人”的大豆锈病首次在美国本土登陆。大豆锈病是一种能给大豆产量造成重大损失的病害,它主要借助气流传播,传染性强,在锈菌的侵害下,大豆叶片产生铁锈状堆积物,导致叶片枯黄,引起的大豆产量损失在严重时可达80%,甚至全部绝收。福州海关提醒国内大豆进口企业,要密切关注美国大豆锈病的进展情况,并提前做好防范措施,以避免给我国大豆进口和食物安全带来影响。
(信息来源: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