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的市场又让很多人失望了。但作为2005年的第一个交易周,其中透露出来的信息仍然值得我们去好好琢磨,毕竟一年行情的脉络就是从这里慢慢伸展开的。
当头一棒市场信心仍低迷
节后头一天,大盘就来了个下马威。当日上证指数重挫23点,跌幅达1.87%。周三股指
小幅反弹,但收复的失地却被周四的下跌一笔抹掉。周五早盘虽然又摆出一幅反弹的架势,可下午还是哗啦哗啦地跌了回去,看来真的是“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的确,困扰市场的种种问题,并不会如尘土一般因旧岁去、新年来而被我们随手掸去。
从一周的消息面来看,“支持扩大直接融资和资本市场发展”的暖风再度吹起来,同时,证监会对违规上市公司四天连发5张黄牌也预示着2005年又是一个监管年。
显然,管理层还在努力地为这个市场做着许多固本强元的工作。不过,一方面市场要发展,另一方面历史遗留下来的结构性问题仍待解决,每一项具体的政策想要两全确实很难。新的一年,市场将会继续走在艰难转轨的道路上。
对于投资者来说,其实并不指望每个消息都是好消息,但关键是预期要明确,不要总是让人在猜测中走得深一脚,浅一脚;更不希望真正想要的东西非要等到花儿都谢了,而让人跌破眼镜的东西却每每不期而至。这样的事情多了,市场的信心也就散了。
蓝筹重挫机构调仓路还长
本周市场破位下跌,石化股的暴挫脱不了干系。而其他机构重仓股也不甘其后,汽车股、有色金属股、钢铁股先后充当下跌领头羊。
直接的原因,无疑是石化股基本面的一系列不利消息,特别是齐鲁石化简直成了做空急先锋。
另一个原因,也许与部分机构新年急于套现有关。有业内人士指出,新的《标准券折算率管理办法》自今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按照新的折算率,部分机构可能不得不套现重仓品种以补齐债券,或许这就是一些机构重仓股抛压沉重的重要原因。而新股询价制度的实施,非流通股转让办法的启动,也使得部分机构加紧腾出资金进行准备工作。
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以基金为主的主力机构仍在进行漫长而艰难的持仓结构调整,而由各重仓板块和龙头蓝筹股的相对强弱,大致可以看出基金仓位调整的方向。
据中信证券的一份基金研究报告指出,从各基金对2005年的策略展望来看,基金对主导今年市场的主要因素仍存有分歧,同时在今年哪些行业值得看好等方面也有很多不同意见,其中,银行、电力、钢铁、石化等行业争议最大,这些争议决定了短期内基金难以形成合力。
新年躁动科技概念展身手
与基金重仓股全面溃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科技股成了弱市中的弄潮儿。周三的网络科技股,周五的软件股,来势凶猛。
有资深市场人士分析,新年第一周,科技股强势出击也许预示着今年将是科技股反复活跃的一年。去年以来,科技股中发掘了不少新的投资题材,典型的如IP v6(下一代互联网)和 I P v9、3G概念,而数字电视由于2005年将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也再度吸引了市场的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活跃在部分科技股背后的多是些被称为“游资”的民间资金,他们的操盘手法与基金等主力机构有明显的不同。有熟悉其运作的人士称,民间资金中的市场老手和高手很多,由于他们对近年来基金等的市场表现相当失望,部分资金有联合起来重新寻找市场突破口的迹象,而题材众多、市场号召力大的科技股正是一个最合适的方向。因此,该人士提醒投资者,虽然科技股行情年内机会众多,但有可能多是脉冲式的,而不是慢牛式的,投资者在操作上还是宜以快进快出做波段为好。
开门一跤结局未必不看好
虽然开门跌了一跤,但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一月份往往是市场探明重要底部的月份。
其实,近年来新年第一个交易日开市大跌的情况并不罕见。
2002年的第一个交易日1月4日,大盘下跌34点,跌幅2.10%。
2003年的第一个交易日1月2日,大盘下跌37点,跌幅2.73%。
由此看来,今年第一个交易日跌23点,跌幅1.87%,只是小菜一碟。
值得注意的是,2002年在开门黑后面不久的1月29日,市场探明了1339点的低点;而2003年更是在第3个交易日1月6日就探出了1311点这一重要低点。此后,各自展开了一波大反弹行情。
大通证券资产管理部的郭良伟认为,要说今年一月的开盘点就是全年的最高点,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年第一周的市场虽然低迷,但仍留给人们希望。上海证券报记者王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