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燃料油市场2004年回顾与展望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06日 16:15 世华财讯 | |||||||||
    2004年国家取消了燃料油的进出口配额,实行进口自动许可管理,我国燃料油市场与国际市场基本接轨。黄埔现货市场与上海期货市场构成了中国燃料油市场的大格局。2005年在各种利空因素主导之下,燃料油市场将承接2004年年底的弱势继续下滑,价格整体水平将低于2004年,全年价格波动幅度也较2004年为窄。     2004年中国燃料油市场的6大发展
    1.从2004年1月1日起,国家取消了燃料油的进出口配额,实行进口自动许可管理,我国燃料油市场与国际市场基本接轨。     2.山东省燃料油需求飙升,并超过上海成为中国第二大燃料油进口地区。山东进口的燃料油主要为直馏油,供地方炼厂作原料。因此,2004年进口的增加量主要为直馏燃料油进口量的增加。南韩也因此取代新加坡而成为中国燃料油进口的最大来源国。     3.直接运往中国港口的超级油轮数量增加,使港口的物流能力以及买方的资金能力受到考验,致使一些超级油轮5-7月份在港口遇到很大问题。不过,随着中国燃料油进口商的成熟以及港口设施的完善,将有更多的巨型油轮绕过新加坡而继续直接涌向中国。     4.2004年,黄埔现货市场价格倒挂时有发生,迫使燃料油终端用户努力探讨燃料油业务的盈利模式。第1和第4季度,进口商基本实现盈利,而第2和第3季度部分交易商却遭受严重亏损。总体而言,2004 年燃料油商的盈利并不理想。年末发生的中航油丑闻使得局势更为复杂,许多燃料油经营商已经认识到自身在国际石油贸易业务中缺乏足够的经验和风险意识,转而更多地注重国内市场的开拓。     5.上海期货交易所于8月25日推出燃料油期货合约,成为中国争取国际油价定价权的最初尝试。从燃料油期货上市4个月的表现来看,总体上与国际走势一致,保持较强的相关性,但短期波动则并不盲目跟随国际油价,表明期货市场已经开始反映国内油市现货供需情况。而上海市场与新加坡市场的相关性更强一些。     6.2004年,中国燃料油市场的大格局已初步形成黄埔现货市场以及上海期货市场。由于黄埔现货仍然依据新加坡普氏估价作为基准价,而上海燃料油期货市场的发展尚需时日,因此,两者之间尚未形成充分的价格联动关系。     2004年上海燃料油期货市场回顾     自8月25日上市以来,上交所燃料油期货的走势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行情蓄势时期(8月25日--9月30日)     燃料油期货上市后,恰逢国际油价处于连续2个月上涨之后的调整阶段,受此影响,上海燃料油在此期间基本维持一种弱势震荡探底阶段,以501合约为例,在首日穿创出2222元/吨高点后,在国际原油以及新加坡纸货双重打压下一路下跌至2080元/吨的局部低点,随后虽然小幅回升,但因上海燃料油期货品种远非国际市场主流品种,参与者也远非石油市场主流交易商,所以这个阶段后期并未跟随国际油价的涨势大幅上涨,而是基本维持弱势行情,同时期现货市场表现也相对低迷。     第二阶段:价格短暂上涨高位震荡时期(10月8--10月25日)     中国10月1日长假期间,国际原油价格创出历史新高55.37美元/桶,同期新加坡纸货突破200美元/吨大关,10月8日长假后第一个交易日,上海燃料油在大量买盘的推动下,看多气氛空前高涨,开盘后不久便突破8月25日高点2222元/吨,收盘以涨跌报收,次日再次大涨,创出本轮新高2350(0501合约)在剩余的即日内维持高位整理,同期国内现货价格也逐级攀生,新加坡混调燃料油最高报价甚至达到2500元/吨,这在国内是前所未有的,充分说明了期货市场的价格传导机制。     第三阶段(11月25日--12月31日)     不过好景不长,在年内余下的时间里,国内需求季节性疲软,以及新加坡、纽约市场价格下跌拖累了燃料油期货市场,同时投机资金纷纷撤离,导致11月以后价格一路阴跌,成交量、持仓量持续萎缩,截至12月下旬,燃料油再次创出新低,短短4个月的时间总振幅达400多点。     2004年国内燃料油现货市场回顾     国产燃料油主要由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资讯 行情 论坛)两大集团公司生产,少量为地方炼厂生产,占全国总产量的70%左右,且基本上是定向供应,基本上不参与市场流通。而流通领域内的燃料油供应仍以进口为主。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进口总量达3000万吨,较2003年增长25%。     2004年国内各地进口燃料油现货价格整体走势是冲高回落,同国际原油以及新加坡燃料油价格走势保持高度一致。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盘整期     1--4月份承接2003年上涨走势,但受需求淡季因素的压制,现货价格在2000元左右盘整。     第二阶段:大幅上涨期     自5月份起,为迎接夏季需求高峰的来临,各地的现货商积极备货,从而带动燃料油现货价格大幅走高,随着价格的上涨,进口量也大幅增加,导致7月中下旬现货价格有所回落。受美国原油价格7月底以后暴涨的影响,燃料油价格也大幅跟涨,黄埔地区180CST混调燃料油创出2500元/吨的历史新高。     第三阶段:回落期     11月份以后,受美国原油价格下跌以及国内需求减少等因素的影响,国内各地燃料油现货价格纷纷回落,年底黄埔地区的价格已接近年初的价格。     从总体上看,以下因素将对2005年中国燃料油市场起主导作用:     国际原油价格将回归基本面并呈利空弱势,这对新加坡燃料油价格继而中国市场形成持续打压。     随着上海期货交易所燃油期货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货商投机商将参与进来,新加坡价格对中国市场的作用将被迫趋于弱化。而黄埔现货价格与上海期货价格的相关性也将日渐增强并为市场所接受。在这种情况下,新加坡价格的"泡沫"成份将趋于弱化,而国内燃料油价格则理性回归于基本面。     从2006年1月1日起,欧盟将全面禁止使用含硫量高于1.5%的燃料油,这将迫使欧洲套利船货更大量涌入亚洲市场。日本核电设施的全面投入使用也将大大增加燃料油在亚洲市场的供应。包括中国、韩国,和新加坡在内的主要消费国都在积极寻求替代能源来减少燃料油的用量,过剩的供应量将对中国燃料油价格形成持续性压力。     由于电力紧张矛盾将在2005年继续存在,燃料油仍将是中国能源市场不可替代的原料。预计2005年中国燃料油进口量将以20%左右的增幅增长,虽略低于2004年,但总量仍将突破3500万吨,这将对2005年燃料油价格形成最为有力的支撑。     总之,无论对于燃料油终端用户还是进口商,2005年都将是值得期待的一年。燃料油市场将承接2004年年底的弱势继续下滑,跟随国际原油以及新加坡市场的走势,在各种利空因素主导之下,价格整体水平将低于2004年,中心价位将在每吨2000元左右,年初需求较淡,价格低迷,有跌破每吨1900元的可能。夏季到来之前,价格将大幅上涨,但不会超过2004年2500元/吨的价位。全年价格波动幅度也较2004年为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