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万吨半成品钨只相当于230吨钨制成品出口价进口价是出口价的7倍
钨,素有“工业牙齿”之称,是重要的不可再生战略资源,广泛应用于国防工业、航空航天、信息产业、制造业等。目前,我国钨的储量、产量、贸易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然而,这四个世界第一带来的并不仅仅是自豪。
进口价是出口价的七倍
近年来我国钨业发展的三组对比数据引人深思———对比数据一:2003年,我国钨半成品出口2.6万吨,出口额2.2亿美元,初级产品占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二。同期,我国出口灯泡66亿只,大约用去230吨钨,出口额2亿美元。也就是说,2.6万吨钨半成品与230吨钨的制成品出口价值相当。对比数据二:2003年,我国进口每吨钨丝价超过19.9万美元,而出口价只有2.8万美元,仅为进口价的七分之一。对比数据三:2003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钨品2943吨,占美国钨供应量的三分之一,出口额2560万美元。同年,美国肯纳公司利用进口钨品加工硬质合金的销售收入达到20亿美元。这一年,我国整个钨行业销售收入为100亿元。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是我国许多行业对外贸易中的致命弱点。宝贵的资源消耗了,但产品附加值却不高。而我们进口的一些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往往又是在我们的初级产品基础上加工生产的。中国钨业协会副秘书长祝修盛说,目前我国钨材和硬质合金产品出口量仅占总量的少部分,而钨材也仍然不是钨的最终产品。我国在汽车、飞机等使用的耐震钨丝等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上对国外的依赖依然较大。中国硬质合金出口量占国际市场流通量的20%,但销售收入只占1.5%,而外国公司的高精度硬质合金、高效精密刀具等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份额已占到25%。
钨行业要警惕的深层次问题
中国钨业协会副会长孔昭庆分析说,1949年至1985年我国钨精矿产量占世界产量的40%,但1985年至2002年这个比例上升至68%,其中近十年达到80%以上。而实际上,除中国、俄罗斯钨精矿开采较多外,美国近年没有或很少开采国内的钨精矿,美、日均对钨精矿实行战略储备。一旦国际市场供应紧张,我国钨品供应可能提价时,美国就抛出储备,打压钨价。
钨行业要警惕的深层次问题
,并不仅仅是一个粗级产品如何向高精尖产品发展的问题。我国用占世界35.5%的钨矿产资源满足了全球80%的钨的需求。然而,钨是不可再生的紧缺战略矿产资源,祝修盛说:“我们不仅自己在消耗而且还为国外消耗了多少子孙后代的宝贵资源!”
总量控制难禁滥挖之手
早在1991年,国务院就下文将钨、锡、锑、离子型稀土四类矿产列为国家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为抑制国内钨业无序发展,国土资源部自2002年起就向全国钨矿下达了“钨精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2002、2003年,全国主要矿山钨精矿开采控制指标分别为43740吨和43660吨,但实际产量均超过控制指标60%以上;2004年下达的控制指标为5.2万吨,但前三个季度产量已经达到5.7万吨,全年预计突破8万吨。中国钨协会长周菊秋介绍,扩能势头尤以钨冶炼的最低端产品仲钨酸铵为甚。2003年,我国仲钨酸铵产能达到10.8万吨,当年国内需求为4.65万吨,产能利用率仅为43%。但近两年,福建、湖南、云南、江西等地一些钨矿产区仍在大上仲钨酸铵生产线,2004年新建或改扩建仲钨酸铵生产线的企业有9家,建成后产能将增加3万多吨。
总量控制为何效果不明显?
专家分析说,总量控制为何效果不明显?一是投资者看中眼前利益。由于近年全球钨需求增加,钨精矿价格从最低谷的每吨不足2万元上扬至2003年的2.3万元,2004年底更是涨至4.2万元。二是一些地方政府出于局部利益变“红灯”为“绿灯”。祝修盛说,在湖南等地,目前有一些民营资本进入新矿区开采白钨。由于国家已不再新办钨矿开采许可证,当地政府就为矿主办理铋、铅、锌等其它采矿许可证,变相开采钨矿。三是有关部门没有严格监督控制指标的执行,对近年来的超产企业也没有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让控制指标成了空头指标。按原国家经贸委文件,所有在建的钨项目必须经过国务院有色金属行业主管部门审批,但由于有色行业管理体制和机构的变迁,这一审批流程也基本省略。新华社记者刘菁李兴文 杨媛媛(紫/编制)(来源:金羊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