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务部在近期发布的《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秋季版)》中预测,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仍具备继续增长的基本条件,但发展的环境会比2004年趋紧,预计增长速度将低于2004年,但仍将保持15%左右的增幅。
无独有偶,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近日也预计,2005年中国外贸将继续保持大进大出的格局,但增长速度将有所回落,全年出口增幅将回落到21%左右,比2004年的增幅下降
14个百分点;进口将增长24%,增幅比2004年下降13个百分点。
多种预测都认为,中国外贸进出口未来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外经贸发展速度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近日,海关方面在盘点广东外贸时指出,去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历史性地突破了1万亿美元,其中广东占到三成,但在未来广东的出口势头将面临挑战。
人民币面临加息升值双重压力
中国人民银行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这是中国近九年来的首次加息,无疑将使企业资金成本增加。资料显示,由于广东企业融资渠道较为单一,部分国有改制集团的负债率达到60%以上,而90%以上的负债又都来自于银行贷款。企业财务成本增加的直接后果是在生产效率不变的前提下盈利下滑。
据预测,人民币加息的滞后反应将在今年有所体现。另外,美元的持续贬值对人民币也构成升值压力。
原材料持续涨价令出口成本提高
原材料价格明显上涨已对企业造成成本压力。据广东省统计局资料显示,去年1月—10月原材料价格累计上涨10.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涨幅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差距逐月扩大,从去年1月份的5.4%扩大到9月份的9%,10月份进一步扩大到9.8%。
原油价格上涨还直接导致海运价格提升。江苏省货主协会秘书长赵谷增告诉记者,鉴于目前供不应求和能源短缺的趋势,今年干散货物的运费还将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广东是对进口原材料需求旺盛的制造业大省。广东外贸出口以加工贸易方式为主,去年前11个月累计出口1288.2亿美元,占广东出口总额的76%。海关分析官员告诉记者,去年我国前三季度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幅度超过10%,为近10年来最高,而价格的大幅上涨主要源于初级产品价格的急速上扬。
尽管原材料价格涨幅较大,但下游产品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的局面并没有改变。业内人士称,由于价格向下游产品的传导能力有限,多数下游企业只能通过加强管理来降低消耗,大多数企业难以把涨价压力转移出去。
贸易摩擦增加出口难度
目前,中国已进入贸易摩擦多发期,贸易摩擦数量居高不下,形式日趋多样化。记者注意到,2004年前三季度共有13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反倾销、反补贴及特保调查共46起,涉案金额11.1亿美元。
商务部参事郎志正判断,从目前的趋势看,2005年国际贸易保护有可能更为严重,针对中国出口商品的限制措施将继续增加。此外,贸易摩擦有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展的趋势,一些亚非拉国家如土耳其、南非、智利等国也开始对中国产品设置各种限制。
出口退税机制有待完善
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对我国2004年出口的快速增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地方分担超基数出口退税部分的压力将会在2005年集中显现出来。今年各国对中国的纺织品进口配额取消,但部分纺织服装企业担心,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地方财政负担超基数部分出口退税的能力差异较大,一些后发展地区在及时足额退税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目前,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不鼓励异地收购出口、对流通类出口企业的设立进行限制的现象。
本报记者 谢思佳 通讯员 钟雁明(来源:南方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