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问题之二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06日 08:46 新华社 | |||||||||
    黄河上游是我国水利资源最集中的河段,也是水能重点开发区,近几年来投资主体多元化使得黄河上游水电资源开发步伐不断提速。然而,民营企业目前在参与开发的过程中却面临和产生了不少问题,有民营企业家和专家称,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否则将导致民营资本却步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并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市场环境的严重恶化。
    西部大开发以来,能源紧缺加之国家电力政策的调整,使得水电资源开发市场逐步放开,大量民间资本的涌入,有效地缓解了资金压力,促使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步伐明显加快。2000年至今,黄河上游规划的13座大中型水电站中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就有6座,装机容量达519万千瓦。这其中,直岗拉卡水电站是全国首家外商独资中型水电站,是一个以发电为主,兼有灌溉效益的中型水利枢纽工程,耗资14.2亿元,由美国AES(世界火电排名第一企业)和香港真兴集团共同投资建设。工程总装机19.2万千瓦,设5台贯流式水电发电机组,年理论发电量7.6亿千瓦时。     作为资方代表的香港真兴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叶青告诉记者,目前工程进度非常顺利,11月28日电站主河床已成功实现截流,明年5月首台机组可望按预期运转发电。但现在他们遇到的问题是,上网电价机制远未形成,这直接影响到投资者资本的回收和收益。叶青说,据他们了解,现在龙羊峡水电站发出的电是以每千瓦时1毛多钱被收购的,而李家峡水电站的收购价则是每千瓦时3毛多钱,每个电站的收购电价都不一样。龙羊峡由于是国家直接计划投资建设的没有包袱,所以即使收购价是1毛多钱都有盈利,而李家峡则是市场条件下上马的,卖3毛多钱有时都还亏损,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导致了目前的电价混乱。作为民营企业投资就是为追求回报,而到现在为止,电站投产发电为期不远,可至关重要的电价问题却得不到明确答复,他们与青海省有关部门多次磋商无果,据说这个问题还要拿到北京去谈。叶青表示,一般来说水电站的资本回收周期在8年左右,而目前他们对此问题一片茫然。     青海省水电勘察设计院副院长胡进峰还提到这样一种现象。她说,水电开发属资金重投入项目,平均每千瓦装机成本为7000-8000元,在青海有些地区则超过了10000元。但目前,一些民营企业在黄河上游从事小水电开发中,限于资金规模,盲目压缩成本,有的竟然达到每千瓦实际只投入5000多元。在这样盲目压缩成本的开发中,投资者往往只把项目中最精华的部分付诸开发,而将项目中一些地质条件较差、开发成本较大的部分舍弃,造成水电资源的严重浪费。在黄河上游一条较大的支流--大通河上,有的河段装机容量完全可以达到2万千瓦,但是开发者却嫌投资成本高、开发难度大,只选取了其中的精华部分,装机仅有9000千瓦,大部分的资源就被浪费掉了。同时,无序的开发打乱了开发规划,使得原本可以建两个或更多电站的地方建了一个电站以后,就无法再开发利用,造成水电资源的严重浪费。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外行参与水电开发所导致的资金和人力、物力的浪费。湟源县发展计划和经济贸易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位于该县的莫尔吉水电站由于先天设计不合理,自建成以来几乎就没发过电,导致600多万元的银行贷款至今一分未还,一座废弃的水电站如今成为了农行收回的资产抵押。     胡进峰建议,在黄河上游的水电开发中必须尽快建立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理顺电价收购关系,真正体现市场规律,实现优胜劣汰,否则会严重挫伤民营资本的积极性,对于水电资源开发和政府形象都会产生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另外,在这种机制中还要在保持水电市场放开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民营企业从事水电开发相关资质和建设经营行为的监管,从而让真正有实力、有开发愿望的民营企业加入到黄河上游水电开发的潮流中来,实现资源开发与财富增值的双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