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在车市看车的徐女士,买车的钱已攥了很久,但一直没有出手。她告诉笔者,每一次降价都衍生出新的心理预期价位,因此,现实价格永远不能令我满意。我期待着汽车价位的进一步走低。
笔者了解到,眼下和徐女士一样的消费者还不在少数。有业内人士说:车市目前已到了一个令人尴尬的局面:车价越是降,消费者越是冷静观望。
在价格上斤斤计较
元旦这两天,笔者在车市走了走发现,卖得最好的还是经济型轿车。在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一位汽车导购告诉笔者,目前来买车的消费者多数是工薪阶层、农转非、近郊的上班族等。这些中等收入的家庭在购车时最看重的是“性价比”,如何买到又便宜又好用的车,是他们徘徊于汽车市场的原因。“如果两款同等配置的汽车,价格相差一万元以上,我就不会考虑买贵的那款”一位正在选购汽车的刘女士告诉笔者。
轿车市场最需要的是“国情车”,也就是低价位加细分市场的车,这样的车老百姓既能买得起,又能满足多层次需求。46岁的徐女士选定了飞度,她说,飞度汽车性价比高、自动挡、动力温和、安全性高、车内设置也合理,比较适合中老年女士。
消费者高度认同“低价”,是因为轿车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消费结构正发生深刻的变化。首先,消费者由补课性消费到谨慎消费。其次,消费主体发生转移,中层收入者成为汽车潜在的消费者,但他们的购买力有限。另外,消费者对车的价值观也发生了转变,对车的定位由奢侈品转移到生活用品,车的实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降价不能降品质
消费者的低价需求导致了厂商之间的价格战。而低价趋势逼迫厂家缩减成本,提高品质参与国际竞争。业内人士认为,缩减成本要为长远受益服务,而不要脱离市场,一味降价。相信还有人记得2003年夏利2000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勇闯市场的战略性失误,当时的市场很狂热,人们对低价不像现在这么执迷,较低的价格反而使一部分消费者对品质产生怀疑。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作为中档车的夏利把价格定在低档,非但没完成树立品牌形象的使命,还使厂家承受巨大的亏损,最终被一汽收购。
当下,价格是市场的第一主题,国产汽车在配额取消和关税降低的压力下,短期内只有保住价格优势才能立足。但是,企业如果冒着降低品质的危险来降价,只会更短命。因此,国产汽车必须主动地迎接挑战,只有积极提高技术、降低成本才能在价格上寻求突破点,从而在竞争中变被动为主动,抓住转机。
此外,价格战逼迫汽车厂家整合营销并及时根据市场的发展调整营销的格局。现阶段,中等收入者成为购车主体,但二级市的汽车市场并未得到充分挖掘与合理设置,在北京市场上,仍然可以看到很多外地人来京购车。因此,厂家必须对以价格战为主题的市场变化做出正确反应,进行营销的战略性调整和整体规划,在营销上把技术不足的缺陷弥补回来。
价格底线是个未知数
价格战持续多久取决于汽车的降价空间,但价格底线随着汽车成本的降低永远是个未知数。奇瑞QQ元旦在汽车市场上打出了2.98万的价格,低等车几乎没有空间再降价。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高等车仍有很大的降价空间,但技术是降低成本的根本。我国有知识产权的汽车技术尚待提高,据了解,在清华汽车系,与汽车生产厂家的联系仅限于解决厂家在技术上遇到的难题,而在技术的自主创新上,高校的研发技术还未有过直接进入厂家转化为生产力的先例。技术的提高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这不是某个汽车企业可以在短期内解决的问题,而是急需国家的有力支持与汽车行业内有效的资本重组与强强联合。
国际化运作为汽车成本的降低带来机会。据了解,为了降低成本国外汽车品牌开始盯住低价的中国汽车原配件采购市场,并积极与中国汽车企业合作,使生产“本土化”。中国入世的三年保护期刚过,从采购到销售,汽车业面临的是国际化的运作,结果是成本的不断降低,因此,这个降价空间使中国汽车还将面临更广泛更强势的价格战。中国汽车业在入世后的五年自救中,一直争取国际合作,事实证明,国内汽车企业与外资合并有效地降低了国产汽车的成本,为降价留出了空间。但合资企业在核心技术上的盲点与自主品牌企业的技术落后终将成为未来发展的症结。
在国际化的道路上,中国的汽车产业面临的决不仅是价格战,透过价格战,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汽车产业在世界之林如稚弱的儿童,是否能早熟起来考验着整个中国汽车工业的能力。(来源:经济参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