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山西省投资总量快速增长 结构调整还需加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05日 15: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 |||||||||
    今年以来,山西省认真贯彻中央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运用科学发展观审视解决固定资产投资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运行速度和结构、质量与效益的协调发展。根据我省产业结构的优势和资源禀赋的特点,宏观调控政策遏制了部分不合理行业的发展,加大了市场需求旺盛的能源工业的投资力度,同时在非国有投资加大、更新改造投资加速、“1311”规划项目投资加快和工业投资迅猛增长四大动力的驱动下,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始终保持了30%以上的高速增长的态势。但如何加进一步大投资结
    一、全省投资运行的基本特点     1、投资增速高位运行,非国有投资份额加大     1—11月份,全省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33.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5.3%。其中国有投资完成427.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7%,所占比重比去年同期低4.6个百分点;非国有投资完成605.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8.6%,所占比重比去年同期高4.6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以上私营投资完成95.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倍,所占比重比去年同期高3.9个百分点。总体来看,非国有投资加大已成为全省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2、各类投资快速增长,更新改造投资增长最快     1—11月份,从管理渠道看,外延型投资稳定增长,内涵型投资快速增长。以外延型为主的基本建设投资完成535.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9%,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9.3个百分点;以内涵型为主的更新改造投资完成259.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4.3%,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2.7个百分点;以企业为主体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89.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3%,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21.4个百分点;其他投资完成152.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4.6%,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7.5个百分点。     3、第一产业投资下降,第二产业投资迅猛增长     1—11月份,全省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完成8.2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7.4%;占全省城镇以上投资总量的比重为0.8%,比去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完成667.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2.2%;占全省城镇以上投资总量的比重为64.6%,比去年同期上升7.2个百分点,拉动全省投资增长22.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完成358.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1%;占全省城镇以上投资总量的比重为34.6%,比去年同期下降6.5个百分点,拉动全省投资增长12.2个百分点。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讯业投资完成142.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8%;批发和零售业投资完成17.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倍;教育投资完成12.7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5.0%;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投资完成4.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7%;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完成4.6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6.9%;环境管理业投资完成0.8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7.3%;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完成25.0亿元,比去年同期降低24.3%。从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看,第二产业投资高速增长也是全省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4、能源机电工业快速增长,工业投资比重继续上升     1—11月份,全省工业投资完成664.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3.8%;占全省城镇以上投资总量的比重为64.7%,比去年同期上升7.2个百分点,拉动全省投资增长23.7个百分点。工业投资运行的主要特点是能源工业投资上升,科技含量高、产业联动大的机电工业投资加快。1—11月份,全省城镇以上投资中,煤炭工业投资完成97.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2.2%;炼焦工业投资完成111.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倍;建材工业投资完成22.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2%;黑色金属加工业投资完成56.5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8.6%;有色金属加工业投资完成54.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倍;医药制造工业投资完成18.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8.4%;机械电子工业投资完成45.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6倍;电力工业投资完成184.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7.7%,占全省城镇以上投资总量的比重为17.9%,比去年同期上升5.5个百分点,拉动全省投资增长6.6个百分点。     5、市场调节作用增强,投资建设资金到位良好     1—11月份,全省资金来源总额为1100.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1.4%。本年资金来源1065.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2.5%。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到位34.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7%,占本年资金来源的比重为3.2%;所占比重下降了1.1个百分点。国内贷款到位253.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5.7%,占本年资金来源的比重为23.8%,利用外资到位27.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0.1%,占本年资金来源的比重为2.6%;自筹资金到位616.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8.1%;占本年资金来源的比重为57.9%;企、事业单位自有资金到位420.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5.1%,占本年资金来源的比重为39.5%;其他资金到位129.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3.5%,占本年资金来源的比重为12.1%。建设项目资金来源及其融通机制呈现社会化和市场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一是投资对国家预算内资金依赖较小,所占比重比去年同期降低1.1个百分点;债务性资金和自筹及其他资金居主导地位,所占比重达到94.2%。其中国内贷款、自筹资金仍然是我省投资资金的主要来源,所占比重达到81.7%。二是利用外资增加,企、事业单位自有资金比重上升,企、事业投资主体融资渠道社会化和市场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     6、新开工项目投资规模增大,投资持续增长的基础比较扎实     1—11月份,城镇以上投资新开工项目2260个,新开工项目占施工项目的比重为61.6%。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239.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3.3%,占全部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的比重为35.6%,比去年同期上升了5.2个百分点。晋城电厂、鲁能晋北铝业等大型工程的开工建设为全省投资持续增长奠定了基础。     7、重大工程项目进展顺利,“1311”规划项目作用增强     1—11月份,全省145个重大项目计划总投资1461.6亿元,占全部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的比重为42.0%;累计完成投资290.7亿元,完成年计划的76.2%,占全省城镇以上投资总量的比重为28.1%,拉动全省投资增长9.9个百分点。145个重大项目的行业主要分布在农林牧渔业、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管理业、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教育和文化等重点调产的行业上。在重大工程项目中,“1311”规划项目有80个项目施工建设,本年累计完成投资99.9亿元,完成年计划的68.4%,占全省重大工程项目投资总量的34.4%。因此,以重点工程、“1311”规划项目和潜力产品项目为主的重大项目进展顺利,不仅支撑了全省投资总量稳步增长,而且影响着全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良性发展。     二、全省投资快速增长的基本动因     从今年1—11月的数据来看,我省固定资产投资仍然已进处于全面快速增长的时期。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当前投资的快速增长是由四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1、投资环境的改善促进了非国有投资加大。近几年的投资体制改革,投资环境改善,充分调动了非国有投资主体的积极性,特别是民间投资的积极性。由于全省非国有投资主要集中在能源原材料行业,近两年能源原材料市场需求旺盛,企业经济效益逐步提高,投资者的预期明显看好,各投资主体尤其是民间投资主体的积极性重新焕发,经济增长进入一个新的上升通道。因此,政策的推动,一部分企业经过改制和结构调整以后具备了新的发展目标,投资愿望增强;就业压力、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增大,不断增强各方面的投资愿望;投资回报率的提高,非国有投资加大,促进了全省投资的快速增长。     2、传统产业新型化促进了更新改造投资的快速增长。省委、省政府提出传统产业新型化的目标以后,全省各地纷纷提出抓住机遇、扩大投资、改造传统产业,加快了企业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延伸产业发展链条,发挥循环经济的优势,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更新改造投资的高速增长强力推动了进全省投资的快速增长。     3、宏观调控政策促进了工业投资的高速增长。今年山西投资增长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工业投资的高速增长,尤其是能源原材料工业投资的增长更为迅猛。工业投资运行最显著的特点是:煤、焦、铝、电及装备制造业投资所占比重继续加大,形成了拉动全省工业投资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1—11月份,煤、焦、铝、电及装备制造业投资完成492.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倍,占全省工业投资总量的比重为74.0%,比去年同期上升21.2个百分点,拉动全省工业投资增长39.8个百分点;占全省城镇以上投资总量的比重为47.9%,比去年同期上升17.5个百分点,拉动全省投资增长17.6个百分点。资源禀赋的优势,市场需求增加促进了全省传统支柱产业投资旺盛,工业投资步伐加快支撑着全省投资的快速增长。     4、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1311”规划项目投资实施力度加大。今年以来,全省加强宏观调控,投资向以煤炭为基础电力为中心的能源产业的发展、以不锈钢和镁铝合金为主的金属材料及其制品工业、整合提升装备制造业、具有山西优势的化学和医药工业、新材料工业、以特色农业为基础的农畜产品加工业、旅游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七大领域的“1311”规划重大调产项目倾斜。“1311”规划项目投资力度加大、实施进展顺利,不仅促进了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而且成为拉动全省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三、全省投资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我省投资运行趋势的变动特点看,主要存在第一产业投资减少,依托资源粗放化、重型化扩张明显,社会投资不足及经济社会投资不协调等问题。因此用科学发展观审视投资结构,对投资流向热点行业可能引发的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问题要保持密切的关注。     1、第一产业投资持续降低,林业畜牧业投资下降     1—11月份,全省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比去年同期下降27.2%;其中林业投资完成3.7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4.4%;畜牧业投资完成2.2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4.8%。第一产业投资萎缩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林业畜牧业投资下降有碍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有碍农民收入增加。     2、第三产业投资份额下降,社会投资不足     1—11月份,全省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4.1%,而其占全省城镇以上投资总量的比重却下降了2.3个百分点。特别是交通运输投资比重也明显回落,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水利管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科研技术服务业、环境保护业和文化体育及娱乐业投资下降,不利于社会环境的改善,直接影响全省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旅游业投资增长缓慢,城市建设投资萎缩,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将加大就业压力,阻碍社会消费的扩张,制约新兴产业的发展。     3、资源密集型投资过大,经济竞争优势减弱     受市场需求和市场盈利增加的刺激,以资源密集型为主的采矿工业和初级产品加工为主的炼焦工业投资比重过大。1—11月份,采矿和炼焦工业投资比重占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21.0%,比去年同期上升7.3个百分点;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32.6%,比去年同期上升7.9个百分点。虽然目前符合资源禀赋的优势,但从长远看则会影响全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原因主要有:一是以资源密集型为主的产品产业的生产会导致过度地开采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系统,并产生过多而集中的生产性污染。二是投资过分集中资源密集型的产品产业,就会形成以初级产品为基础的经济特点。     4、低水平的投资结构会使全省的经济竞争优势减弱     从世界经济近百年的运行轨迹看,投资专业化于低加工水平的自然资源密集产品对将来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自然资源的禀赋在构成一个经济体成长的贡献分布里,始终在呈现边际收益递减的趋势,发挥比较优势,仅仅依靠自然资源优势,被动地适应资源禀赋特点,只能是一种被动的、不可持续的静态优势。原材料产品不会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一样促进技术创新或劳动技能发展,专业化于初级产品使区域倾向于有限的职业选择范围,在增加收入的方式上明显落后。所以比较优势并不意味着竞争优势,只有通过投资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才能主动地推进接替产业的成长,催生新的比较优势或获得动态比较优势,从而不断提高竞争优势。     5、投资增长方式重型化,投资风险进一步加大     从总体上看,虽然当前投资的快速增长是有客观需求支撑的,但是能源原材料工业投资比重过高,说明投资结构和投资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投资结构趋重明显,仍然处于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并将对整个经济结构产生不利的影响。1—11月份,全省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二产业中轻工业投资增长42.5%,但其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仅为6.9%,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5个百分点;重工业投资增长56.0%,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93.1%,轻重失衡。虽然投资的高速增长,受市场需求拉动明显,但这种增长是建立在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粗放化经营、环境污染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投资风险将会进一步加大。     四、对全省2004年投资走势的基本判断和建议     从目前投资运行特点来看,投资保持快速增长有许多有利因素。首先是大项目储备良好。最近,国家批复了我省7个重大调产工程项目,总投资达465亿元。太钢新建150万吨不锈钢工程和山西鲁能晋北铝业年产100万吨氧化铝项目已经开工,柳林电厂二期、永济电厂扩建工程、太原第二热电厂、石太客运专线、张峰水库等其他重点项目工程要争取在年底前开工。其次是工业投资高速增长促进了工业化水平提高,加快推进城市化和小城镇建设拉动投资继续增长。而且为了应对市场竞争的需要,企业更新改造投资将会继续保持增长态势。第三是各投资主体的投资意愿趋强。各级政府为改善投资环境,将使基础设施投资、环保投资加大。经济形势逐步好转,投资回报有所提高,各经济类型的企业投资意识增强、投资能力提高。第四是资金供应充足,国家对山西能源工业投资的加大,都将促使我省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初步预计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比上年增长30%左右。着眼今后要保持投资的持续稳定增长,推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认真以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指导,把握好“五个统筹”的协调发展关系,从投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方面认真研究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保持适度的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当前要全面科学地认识我省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和速度,切实贯彻落实中央确定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继续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拉动作用,实现经济稳步协调较快发展。国家在宏观调控政策中已明确指出:在实施总量控制的同时,注重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区别情况,分类指导,做到松紧适度,不“急刹车”、不“一刀切”。因此,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确实对低水平、污染严重、耗能高、资金不落实、手续不完备、非法占地的项目要立即停建缓建;抓住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市场需求变化的机遇,加快农业、电力、交通运输、水利、环保、旅游和文教卫生等行业的发展和提升。对其它在建项目要保证资金按时到位、施工环境优良,按合理工期、按质量要求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对拟建或筹建项目,特别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市场、有效益的计划新开工项目要在用地落实的基础上争取国家尽早审批,保证山西固定资产投资的运行速度和结构、质量与效益的协调发展。     2、投资增长要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指导,把握好“五个统筹”的协调发展关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投资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投资增长必须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浪费优势资源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模式,将山西省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到战略高度,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投资规模的扩大、投资结构的调整要实施竞争优势导向的跨越式的产业发展战略及劳动力充分就业,将比较优势与新技术优势和跨越式发展结合起来,在充分发挥全省现有比较优势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结构创新等途径推动我省产业竞争力的迅速提高,实现“扬长避短”与“优胜劣汰”的有机结合,这是一种投资结构引导、以竞争优势为基础的优化生产力布局和资源配置的发展战略。避免以降低活劳动价格,单纯以扩大资源密集、资本密集的初级产品或污染严重的制成品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3、投资增长要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全省要实现静态比较优势向动态比较优势的转变,关键是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动态比较优势的基础是人居环境和卫生条件的改善,本质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核心是加大文化教育的投资,解决全社会的人居环境差、上学难、看病难。所以,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创造那些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以及加快资源转化的要素,使它们成为一个经济体突破增长“瓶颈”的先导型要素和决定性要素,形成动态比较优势;增加文教卫及环保投资,加快文化建设、大力发展各类教育,提高人力资源素质;改善城乡人民的卫生保健条件,提高疾病防治的水平,使全省的社会事业的发展适应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