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股市第一场雪,比预想要来得早一些。
昨日,沪综指1259点的前期低点被轻松击破,1242.77点的收盘点位也创下该指数67个月以来的新低。
从历史数据看,开门收阴其实并不应令人过分恐慌。从沪综指1999年至2004年的表现
来看,开门收阴、收阳的次数各有3次。从整个1月效应看,过去6年间1月下跌和上涨的次数也同为3次。
不过“雪”后,市场更为关心的是,股市的“春天”何时才能到来。也许正如一些市场人士所称,机会总是在大家预想不到的时候悄悄出现,有谚如:瑞雪兆丰年。
空方打压石化 大盘破位下行
华泰证券
在2005年的第一个交易日,市场走势出乎所有投资者的意料,在上海石化、扬子石化、齐鲁石化三巨头的大压下,大盘低开低走,快速到达1238点,形成破位走势。
在目前市场还没有摆脱困境的积极信号出现之前,市场在近一段时期内弱势探底的可能性仍然较大,特别是当一些利空传闻干扰市场时,大盘难免会出现向下调整走势。比如昨日领跌大盘的石化股,虽然会受到部分化工产品原料涨价的影响,但不至于把石化股打到跌停地步,惟一理由就是中石油发行A股的期限可能已经临近了。
从目前市场走势看,大盘在缓慢反弹,负面影响正在逐渐消化,投资者短期可观望为主。
沪市B股创2001年以来新低
申银万国桂浩明
进入2005年,沪市B股开盘第一天就续写跌势,当天最低下探到74.79点,是2001年以来最低的。B股如此暴跌,对市场的杀伤力很大,尤其是那些按规定在2001年6月以后开户购买B股的投资者,他们被允许入场时的点位是204点以上,而现在已经跌去了近70%,这种状况无论从哪个角度上来说,都是不正常的。显然,对B股的暴跌,投资者应该进行认真而深入的思考,以便作出抉择。
在目睹了B股走势的疯狂以后,有关部门为避免进一步影响行情,停止了对有关B股发展后续政策的研究与出台,几年下来,B股丝毫没有享受到政策应有的扶持,迄今仍然还是一个以境内个人投资者为主的小型市场。这样的市场,一方面是规模小,不能接纳大盘股的发行上市,导致融资功能基本被废除;另一方面也因为规模小,不能容纳大型资金的介入,使得在海外机构面前毫无吸引力。
与此同时,管理层又把筹集海外资金的重点放在了香港市场,H股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这就进一步加剧了B股市场的边缘化,给人的印象就是B股的对境内投资者开放,就是它发展历程中的最后一步。结果,B股只能是被放任自流。
B股投资者无法不正视这样的现状,那种认为暴跌以后必有暴涨、技术面超跌以后必然出现大幅反弹的看法,在B股市场的现实面前,很可能只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在新年开始的时候,B股投资者最应该做的,首先恐怕还是要丢掉幻想,面对实际,认清暴跌的深层原因,寻找现实的操作思路。
规避风险 远离垃圾股
北京证券
继*ST达尔曼跌破一元面值后,上周又有*ST猴王跌破面值,受此拖累,不少ST个股走出破位下行走势。但我们同时看到,在上周五的两市涨幅榜前列,依然出现了相当数量的ST股,如ST圣方、ST冰熊、*ST万里、ST屯河等。投资者应该如何看待ST板块这一冰火两重天的走势呢?
在仙股纷纷出现的同时,另一些濒临破产的上市公司由于一些偶然性因素,如当地政府不计代价的保壳行为、股权出让获得收益、收缴欠款等,使上市公司出现了短期内业绩大幅改善的现象,为游资炒作提供了题材。对于基本面突变的公司,利好可能随时出现,利空也自然有可能突然发生,对于这一点,投资者显然不能掉以轻心。此外,一些没有实质利好或者重组没有实质进展的公司,也往往会鱼龙混杂其中,跟风炒作。可见,虽然部分ST股表面相当风光,但其蕴含的风险其实是相当巨大的。
从历年重组股的表现情况看,屡屡上演的“乌鸡变凤凰”的戏法,确实让不少机构大获其利。近两年这种现象短期内不会消失,因为看似不可能的重组,在有关管理层的推动下,依然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可能。
ST股由于基本面具有严重的不确定性,即使有一些利好刺激导致股价大幅反弹,但是绝大多数所谓的利好只能算是一种短期立竿见影的“兴奋剂”,已经病入膏肓的上市公司打了兴奋剂后可能暂时会脱离破产、退市等风险,但究竟能否真正转危为安实在很难判断,投资者介入其中的风险收益比严重不对称,远离为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