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板上的经济学 董事长和总裁是靠不住的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05日 11:52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 ||||||||
李华新 从“创维”和“伊利”的高层变局中,人们至少应该明白这样一点,那就是所谓的“人格”担保的意义,在当下的经济社会中已经显得不再具有百分百的信任价值。同时,所谓的信任感,已经不是一个纯粹的人文概念,而是一个和投机心理密切相关的问题。
这次“创维”和“伊利”事件,最根本的问题也是因为在资金的运作过程中,没有按照正当的渠道进行运作。信任危机的出现,让人们重新认识职务和信任之间的关系:即使你是总裁,也不能保证你的信任度就是百分百。市场经济的规则中,一定需要道德精神的约束。或是说经济制度中一定要有法律意识约束机制,单凭个人的人格保证是不可靠的。所谓的人格担保,已经渐渐失去了被信任的人文精神基础。用什么样的手段来得到财富,和你获取财富的手段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已经变得非常重要。那些所谓的潜规则、打擦边球或是“巧妙避开”相关法律法规的举动,已经越来越行不通了。 现在,运用资本投资来创造财富的投资公司机制还没有完善,那些颇有成就的企业家,在自己的付出和所得不成正比的时候,已经不能遏止自己满足对财富的渴望。也许在这个时候,我们才真正理解那句话:市场经济也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需要一个过程,同时市场经济制度也是不会为那些以身试法的人网开一面的。 不过,最近在读《黑板上的经济学》的时候,悟到了现在我们最需要的还是制度———因为,“制度制定的出发点,是假设人的本性是利己的。制度就是要把人们的利己之心转化成有利于整个社会的行为,并防止利己之心危害社会和公众。一种好的制度可以使坏人不得不做好事,而一种坏的制度也会逼好人去做坏事”。这是经济学家强调制度的原因。 我们不过分相信总裁的人格,也是对这些总裁曾经的辉煌做保护性的工作,因为一旦出现了对总裁的信任危机,最根本还是危害了总裁们的利益。因此,根本的解决方案,还是在于相关制度出台和完善。 (日京/编制)(来源:金羊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