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际贸易法院近日颁布临时禁令,勒令美国商务部不得以“市场扰乱威胁”为由对中国纺织品采用“特保”,这为中国纺织出口企业带来了一线光明。但业内人士警告说,若企业纺织品贸易配额取消后大量出口美国,可能将面临美方以对市场“造成威胁”为由而采取的“封杀”措施。
上月1日,USAITA将CITA诉至美国国际贸易法院,称因“市场扰乱威胁”对中国产品使
用“特保”将损害美国进口商的利益。而根据中国入世协议,当中国纺织品数量激增以至对他国同行造成实质损害时,“特保”才能被实行。记者日前从中国商务部证实,在临时禁令期间,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CITA)不能对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启动“特保”措施。
但毫无疑问,“特保”仍是高悬于中国纺织业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有关人士昨日告诉记者,CITA将自2005年2月初始,作出是否对十几类中国产品采取“特保”的决定。法院的临时禁令使中国纺织品出口美国在短期内不会受到限制,但今后的前景仍很难预料。
该人士称,法院的裁决是从保护美国进口商利益出发的,并非是为保护中国的纺织品。提起上诉的美国纺织品和服装进口商协会(USAITA)在当地颇具影响力,并做了大量工作,因此赢得了第一局。但若中国企业因为不受制约而大量出口的话,届时CITA将以中国产品数量激增以至对美市场造成扰乱的事实,理直气壮地对中国产品采取“特保”措施。
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龚柏华亦表示,在CITA未对法院裁决表示异议前,禁令将被维持。目前尚不清楚CITA是否会再上诉,但根据以往经验,CITA或将有所行动。
对临时禁令失效的担忧不无道理———接受采访的几家企业负责人都对临时禁令表现出盲目的乐观。
“这真是个利好消息,我们可以放心地对美国出口了。”一企业老总称,同时他毫不掩饰企业将在今年扩大出口的雄心。
对企业的盲目乐观,龚柏华指出,中国企业眼下需从行业的整体利益着眼,改变“追逐近利”的短视行为。同时,政府和协会应加紧建立具操作性的内部约束机制,对企业出口进行有效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