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朝朝元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两周年的日子。然而,政府采购活动中的非规范现象仍然屡见不鲜,阳光之下亦有许多有形与无形的阴影与障碍。体现政府采购的阳光交易,首当其冲的是采购信息的公开程度。因此必须纠正和防止一些地方和部门只在一定范围内通知部分供应商,或是只在本地地方性的媒体上披露信息的现象,使各地供应商得到更多的进入本地政府采购市场的知情机会。为确保政府采购效益的最大化,各地的政府采购活动,要规范信息发布,其公开范围不得打丝毫的折扣,不得人为地缩减政府采购
信息的公开程度。政府采购的管理与执行相分离、“裁判员”不能同时是“运动员”,已经形成了广泛的共识并得以法律认定。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不少地方,尤其是在省级以下的地方,“裁判员”仍然充当“运动员”,有些地方以政府采购中心命名的执行机构,仍在管理部门的羽翼之下。政府采购管理机关应带头践行法律规定,将政府采购执行职能移交到采购代理机构,将自身职能切实转变到政策制定、预算管理、资金支付和程序监管上来。公开招标是政府采购的主要方式。由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独立操作、政府采购监管机关监督管理的招标采购活动,赋予了通常性的招投标活动之政府采购制度要求。因此必须赋予政府采购招标活动强有力的政府采购制度精神,包括:政府采购项目的资金来源系财政性资金并由国库直接拨付至供应商;采购人与中标人之间的绝对平等与绝对诚信原则;投标人知情权上的平等原则;评标过程中的公平性和评标办法的科学性;畅通的供应商投诉渠道等等。政府采购是一块大蛋糕。政府采购工程、货物、服务所进行的市场化角色行为,大致占GDP的10%,如此庞大的需求,其政府信用的优与劣、成与败之于市场的资源配置和经济的健康发展,负有任何一个方面无法替代的责任。阳光工程还须阳光操作,在法律实施两周年的日子里,审视这一阳光法案的运行状况,我们期待着政府的交易行为光明磊落。
(金陵/编制)(来源:金羊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