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在2004年结束前的最后时间,第七届发审委终于宣告成立,从证监会网站昨日挂出的发审委委员的名单看,25位委员,除吴晓东等9名是第六届发审委的“老人”,其余16名委员全部为新面孔,新人主要来自律师、券商、基金及证券交易所。看来,王小石丑闻案对新一届发审委的改选,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共性:高学历高职位
从证监会公开的名单看,当选的发审委委员具有双高特征,即学历高、职位高。发审委委员中,博士、硕士占大多数。其次是职位比较高,律师、会计师等专业人士是合伙人级别,最差也是主任。官员则是处级(以上)干部,券商、基金公司的代表则是全国性的大公司中副总一级的高管人员。
专职委员大半来自北京
13名专职委员由3名证监会官员、5名注册会计师、5名律师组成。其中6位是老面孔,吴晓东、鲍恩斯、陈永民等3位是证监会处级以上的干部。程建、邱家赐、罗玉成全部是注册会计师,并且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工作地点均在北京。
7位新面孔中,有5名是来自北京、上海的律师。除此之外,还有邓建新等2位来自上海、深圳的会计师。
记者同时注意到,推选委员的会计师事务所不仅具备审计上市公司的资格,还被多家上市公司聘为审计机构,是业务收入全国排名靠前的大所。这些会计师事务所的负责人(或合伙人)此次成为发审委的委员,看来,这些会计师事务所今后的生意应该是好得不得了。
兼职委员新鲜血液多
兼职委员的推荐单位比专职委员要多,除焦津洪、郑莉由证监会推荐的外,其余8名委员的工作单位分别是:3家基金管理公司、清华大学、西南证券、沪深交易所、发改委和国资委、QFII瑞士银行。
瑞士银行的袁淑琴、国资委的贾小梁、发改委的马季华等3名兼职委员是老面孔,其余9名委员全部是新鲜血液。
选举标准依然雾里看花
去年12月6日,证监会公布了39位发审委委员候选人。从最终结果看,39人中,20位当选,19位落选。
当选的凭什么当选?落选的为什么落选?
候选人名单虽然公布了,但是对于委员产生的程序、候选人推荐的标准以及候选人的基本资料,有关部门讳莫如深。对于投资者来说,发审委依然是雾里看花。单从公布的名单上,看不出落选理由和当选依据。
记者林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