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外资乳业公司进军中国市场的得失浅析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31日 11:18 商务部网站

  继法国达能、意大利帕玛拉特、美国卡夫、英国联合利华等跨国乳业大亨宣布在华失败后,荷兰菲仕兰(天津)乳制品有限公司近日也撤出其在中国生产、营销液态奶和乳酸奶的一切项目,并将菲仕兰天津公司的经营权交给中方伙伴。

  而目前造成在华国际乳业巨头撤退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撤资的主要原因是目前中国乳品市场竞争很激烈,搞价格战后利润下降明显,没有再经营下去的必要。具体可总结为十个方
面:一、国际乳业跨国公司过高和过于乐观地估计了中国奶品市场的培育与发展速度。因为中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13亿人缺乏饮奶习惯。二、产品多走高价位路线,与中国百姓的实际收入水平相差甚远。三、中国的奶品市场发育还不成熟,市场秩序较为混乱,尚未完全理顺。四、对中国的饮食文化、消费习惯、消费能力、消费选择、消费对象、消费特点等还摸不透。五、缺失奶源优势及对奶源的控制权。六、管理成本过重。有分析表明,外资产品成本中的管理成本普遍高出国内企业20%—30%。七、产品质量与品质档次已失去优势。八、市场压力大,销售成本重,利润在不断地下降。九、公司选址和产品市场定位出现偏差。败退中国市场的国际乳业跨国公司巨头,其中大部分在刚进入中国之时,落脚点都选择在中国的北部,而中国的北部又是奶源的高度集中地和牛奶消费地。十、缺乏企业与产品核心竞争力。

  从奶业原料成本来看,近期奶业原料等成本一路攀升,白糖由去年2600元/吨上涨到3300元/吨,涨幅达30%多,牛奶成品包装用的片材也受原油涨价影响,由去年11000元/吨上涨到17200元/吨,涨幅达55%;养牛环节的原料价格也涨声一片,牛饲料的主要原料玉米价格由去年的1200元/吨,上涨到1600元/吨;麦皮由1000元/吨上涨到1400元/吨。牛奶企业已经到了咬牙坚守的地步。但目前没一家企业敢轻言涨价,仍不停地进行价格大战,且促销战已经演变为失去理性的恶性竞争态势。

  中国的乳品市场正在由供不应求逐渐向供大于求转变,乳品市场进入一个调整、洗牌期。中国牛奶的消费还没达到品牌消费时代。消费者认为牛奶是同质化产品,购买牛奶主要还是看价格,价格低了,就有销量。面对固定容量的消费市场,价格已成了奶企最敏感的“区域”,扛得起价格大旗的企业,都将此次原料危机作为抢占市场份额的绝佳机会,中国乳业经过高压洗牌的结果就是市场越做越大,大企业兼并小企业,整个乳业出现十几个全国性品牌与每个地方若干区域品牌共存的格局。

  在外资乳业集体撤退的大势之下,雀巢乳品、美赞臣、惠氏等少数坚守者就显得格外突出。是主打产品的不同导致了结果的不同。上述三家公司的主打产品都是保质期较长且不怕库存的奶粉,部分还有超高温(UHT)灭菌奶。在奶制品种类中,巴氏鲜奶和酸奶的保质期短,对冷链要求非常高,从牛奶挤出到运送至车间加工全过程都必须保持4-10度之间的温度,要求冷藏罐、冷藏车等等,成本投入大。生产这类产品,越靠近奶源基地就越有优势。然而大部分的乳业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后,多把精力和资本都投放在奶品加工、奶品市场销售这两个环节上,对奶源往往掌握不了主动权。而这样做的直接结果,就是产品终端成本过高,并最终丧失市场的主动权。另外一个巧合是,国际乳业跨国公司在刚进入中国时,大部分落脚点都选择在中国的北部。中国的北部是奶源的高度集中点和竞争热点,目前已经产生了伊利、蒙牛、光明在内的中国乳业巨头。而落址在广州的原法国广州达能和美国美赞臣之所以能保证业绩和盈利,决定性的一点是产品市场定位和企业落脚点选择得比较适合,广州消费能力高同时没有绝对强势的对手。菲仕兰似乎也意识到了广州市场的重要性,于2003年年底将市场和销售总部搬到广州,但是时机已经错过,在广州液态奶市场,伊利和蒙牛已经分别占据第一、第二的位置。

  应该看到,目前部分国际乳业公司退出中国市场只是战略上的暂时撤退。因为,对明确以追求盈利为目的的外资企业来说,资源争夺、价格挤压都是跨国公司所不愿经历的,亏本生意他们不会做的。他们认为,在中国整顿市场和整合资源期间,不应贴钱或亏本陪着中国国内的企业一道去慢慢地培育中国的奶品市场。由于在中国奶业的整合时候和市场秩序整顿时期,是很难获得盈利的,暂时退出乃为明智之举,看准市场机会必将做出反应。乳制品行业的现状与十年前的啤酒行业极其相似,在国内企业整合和市场培育基本完成后,跨国公司将依靠其强大的资本实力,选定整合后的胜利者,直接分享胜利果实。在此合作的过程中,除了决定性的奶源、产品品质等因素,即将诞生的行业新标准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日前结束的国际食品安全论坛上,构建新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议案再次被提出。新标准将是乳品行业整合的一个利器。

  作为跨国乳业巨头,在对奶源地的整合、奶品加工、市场营销等几个环节做出宏观论证的基础上,根据本企业的盈利战略选择合适的中国企业合作不失为进军中国的上策。

  备注:

  1、中国的奶制品生产企业大致可分为巴氏奶(即通常所称的“鲜奶”)和常温奶两大派系,前者是将奶加热到75°C到80°C,瞬间杀死致病微生物,保留有益菌群,能够充分保持牛奶的营养与鲜度,但只能在低温下保存数天;后者采用的是在135°C到150°C的温度下对产品进行4到15秒的灭菌处理,可以常温下保存数月,但很多营养物质都被破坏了。我国将于2005年10月1日起实施国家《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配合这一《通则》出台的《食品标签国家标准实施指南》规定:凡是加工食品就不存在“鲜”。如果《通则》明年实施,根据定义,市面上所有奶品都不得标注“鲜奶”,巴氏奶和常温奶在标签上将不再有区别。

  2、中国乳业标准滞后,根据现行标准,微生物含量400万以下合格,而国际标准是5万就超标。按照国际标准,目前合格产品中将有一半因为抗生素超标而被取消上市资格,技术改造以及质量检测的投入将会淘汰一大批中小企业。另外,对快速发展的中国奶业来说,除了国家标准过低、检测不严、细菌总数普遍过高等多处硬伤,奶源不足、分布不均等现象也正在制约中国奶业的健康发展。来源:http://finance.sina.com.cn/nz/milki/index.shtml新浪行业专题——乳业(南京特办杨澄、孔萍整理编辑)

  (信息来源:南京特派员办事处子站)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