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2004海外媒体看中国经济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31日 09:46 中国经济周刊

    

美国 《国际先驱论坛报》

    加上“中国”这个字眼

    一列由14辆轿车组成的车队向万象最豪华的饭店疾驰而来。前来迎接这批乘客的人们微笑着鞠躬致意,还有24名身着老挝传统服饰的女子组成的迎宾队在此恭
候。对于中国总理温家宝来说,这个场面已司空见惯。他正领导着全世界最引人瞩目的经济体,而这个国家在亚洲的影响力正在迅速攀升。亚洲领导人和公司老总们使出浑身解数只为同温家宝进行5分钟的会面。如果你想登上头版头条,让投资者们纷纷来索取创业计划书,那就在你的公司或产品的名字中加上“中国”这个字眼。

    

日本《每日新闻》

    加强执政能力 实现历史过渡

    中国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涉及党和政府的关系,它同政治改革这一问题也有关系。四中全会求稳定,防腐败。会议强调了加强执政能力的重要性,并说这是时代和人民的要求。四中全会提出抑制过度投资,加强宏观经济调控,防止差别扩大和贪污腐化,保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

    

《华尔街日报》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需过“政治关”

    在中国上市公司受追捧的热潮中,外国投资者和中国政府是两个最大的受益者。

    在2004年初,中国上市公司深受市场青睐的鼎盛时期,一家中国国有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士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为了搭上中国经济这班快车,外国投资者投资数十亿美元买进中国大型国有企业的股票。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也在鼓励顶尖的大型国有企业赴海外上市,这样做既是为了筹集资金,也是为了提高这些公司的治理水平。

    

美国《新闻周刊》

    中国巨人的影子

    中国在朝鲜半岛事务中毫不犹豫地抢了美国人的镜头。让美国政府吃惊的是,不但朝鲜在峰会前拜会中国,连一向是美国坚强盟友的韩国也逐渐地走出了美国的阴影。中国和法国在国际事务上早已不是美国的同路人。在欧洲,大陆六国在经济上和很多国际事务上,他们倒更像中国的同路人。叶利钦以后的普京联欧趋中姿态,更使中国人在国际外交领域“攻城掠地”。

    

德国之声电台

    中国在数十年内超过欧美

    中国离美国和欧洲的距离越来越短。如果中国继续保持其巨大的经济增长速度的话,那么中国将会在2040年就超过美国这个世界上国民经济最强的国家。这是罗兰·贝格公司监事会主席罗兰·贝格2004年11月29日在奥地利林茨市举办的总银行论坛上发表的见解。这位国际著名的咨询专家以“与中国和美国竞争的欧洲——谁将得胜?”为题介绍了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所带来的机会和风险。贝格警告说:“欧洲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落在中国和美国之后。”

    

《纽约时报》

    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

    《纽约时报》主题文章《两面中国》以详实的材料指出,“中国已经是一个制造业大国,现在正变成越来越大的消费国。这给世界既带来威胁,也带来机遇”。文章说,从钢铁、石油、汽车到信用卡,中国已成为许多产品和服务业的最大制造商和消费市场,这使各行各业和各国都感到惊讶。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钢铁和水泥的消费国,很快就会在从黄铜到黄豆的消费上超过美国。中国在移动电话方面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市场,很快就会在汽车生产上超过德国和日本。香港汇丰银行预计,再过30年,中国银行的总资产也会超过美国。

    

英国《独立报》

    中国决定一切

    中国走向世界势不可挡。在192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现在,随着中国逐渐对外开放,市场逐步壮大。现在看来,最终还是要由中国决定一切。不久前,世界经济格局还是非常简单。在西方,经济发动机是美国,在东方,当属香港和日本。然而,时过境迁。过去几年,全球经济格局已经改变,原来的经济发达地区摇摆不定,新的经济英雄辈出。但是,这些变化都无法与中国的变化相提并论。

    

《远东经济评论》

    中国农民撼动世界市场

    在中国从事农业可以赚钱了。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亚洲大多数地区的市场基础,有望成为全球食品出口国,不亚于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工厂”带来的深远影响。在中国的大片沿海地区,传统的粮食种植地正在逐渐让位给果园和蔬菜大棚。飞机降落上海机场(资讯 行情 论坛)之前从舷窗眺望,乘客往往误认为脚下就是辽阔的大海,实际上那是绵延数里的塑料蔬菜大棚。这里的作物主要供应人口不断膨胀的富裕城市居民,只有小部分供出口,但这就足以向海外市场主要种植商发起挑战了。

    

美国道琼斯通讯社

    2005中国企业再成IPO主角

    2005年,中国企业将向希望搭上中国经济顺风车的全球投资者发售多达400亿美元的股票,从而在亚洲的首次公开募股(IPO)市场上再度扮演主要角色。投资银行家们表示,中国银行业将走在2005年融资活动的最前沿,四家商业银行的IPO规模就将占到中国企业2005年融资总额的三分之一。中国2005年IPO的庞大规模将令亚洲其他国家企业的融资活动相形见绌。他们表示,中国企业2005年的IPO规模将远远超过2000年时创下的100亿美元的历史纪录。

    

《金融时报》

    制造业涌向中国

    中国正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连东南亚的制造业也在向中国大举转移。中国的工业在世界上的份量很重,而且在以令人眩晕的急速发展,东南亚制造商恐怕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泰国总理他信(Thaksin Shinawatra)最近开始担忧投资者将对中国的兴趣大增,以至于忘记泰国的存在。他信提出了“曾经急速发展的东南亚四小龙到底怎么了”的诘问。他说,“这是一个很多人可能提出的问题。”泰国Hana微电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RichardHan给出了一个回答:正如在欧洲和美国的同行们一样,亚洲的企业正在大举涌入中国,以寻求更低的成本和利用中国本地广阔的市场潜力。这样的一个答案对于他信来说并不是令人鼓舞的。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中国经济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电影《天下无贼》公映
杨振宁登记结婚
健力宝事件资本谜局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经济适用房该怎么买
精彩家装图片选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