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保险新闻_社会保险 > 正文
 

巨灾之后 保险彰显社会关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31日 07:47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陈辅

  2004年10月29日,本报《天下保险》专刊在头版选用了一则来自中国人寿台州分公司的图片新闻《温岭10.15海上沉船事故获赔》。虽是一则简明的公司宣传工作稿件,但从微观细部表现出的保险对地方经济所贡献的安全保障网络功能难能可贵:“温岭的渔工险发展在全国独占鳌头,90%以上渔民向中国人寿投保了渔工平安保险。今年1-9月份,中国人寿温岭
支公司已向渔民给付450万元保险金。为解除渔民的后顾之忧,促进当地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事实上,保险网络在中国的覆盖面仍然可以用这个词来形容:捉襟见肘。2004年年末,陕西省保险监督管理局、省保险行业协会通报了对陈家山矿难的保险理赔情况,人保、国寿公司共向矿难赔付保险金161.2万元。这个赔付金额规模相对于实际损失程度来比较是不相称的———陈家山煤矿有166人遇难。161.2万元的赔付来之不易,人保财险早先承保了陈家山煤矿的雇主责任保险,矿工伤残、死亡赔款限额为1.5万元。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吴小平在今年7月的一次公开论坛中呼吁“保险业应成为灾害事故的‘减震器’”,他说:“发生灾害或事故时,在一些发达国家人们首先想到保险公司,而在我国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政府财政的救济和支持。”

  不可否认,商业保险意识的深入人心与一次次重大灾难的发生有一定联系。而历史也表明,人类社会滋生保险思想的萌芽在于:“为弥补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出现各种形式的后备与互助”(徐文虎、陈冬梅主编《保险学》)。

  我们认为,公众媒体与保险业发展的维系基础,不在于夸大灾难的悲剧性,而首先在于体现社会关怀。2004年,我们经历矿难、成渝地区水灾、包头空难,我们关注北美洲飓风“伊万”、飓风“珍妮”、“9.11”灾后理赔,意图绝不在渲染灾情,而在于彰显现代保险在突发事件和灾害管理中具有的经济补偿和社会管理的功能作用。佛州飓风发生前后,众保险公司参与社会管理的灾前预警和灾后报告系统值得国内同行学习借鉴。

  本报《天下保险》专刊自2004年1月7日创刊以来运行一整年。记得第一期封面有这样的话:“在这里,我们希望用通俗的语言讲述保险与社会、保险与家庭、保险与你们的故事。在这里,我们与中国保险业共同成长!”本刊的一位记者写道:“我始终认为记者和保险人是两个最能体现爱心的职业:记者,关心人间疾苦;保险,救人于危难情急。因此,可以这样说,《天下保险》是一份有爱心的周刊。”

  回顾过去的一年,数起重大灾害铭刻在本年度日志上。印度洋海啸凶猛声犹在耳。截至2004年12月30日晚间,印度洋海啸的遇难人数已经逼近10万人。全球最大的再保险公司德国慕尼黑再保险公司的风险研究专家伯兹称,南亚遭遇的海啸灾难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已逾100亿欧元。

  中国保险业在国际范围内的参与性正在加强。巨灾保险一直是全世界范围内政界与商界共同关注的大题目,而今年7月中国关于地震灾害保险的建设性意见引起国际关注。7月14日,“第三届大陆地震、紧急救援暨巨灾保险国际会议”在京闭幕,中国保监会财险部主任刘京生在会上透露,由保监会、地震局、财政部等部门组成的地震保险课题组已基本完成了中国家庭财产地震保险方案。该人士作了《中国巨灾保险现状及展望》的主题报告,引起海外媒体关注。

  在此次海啸巨灾中,中国保险公司的举措也有可圈点之处。28日晚间,在获悉外交部关于中国内地公民可能在印度洋地震海啸中遇难的统计情况后,中国平安立即启动平安全球急难援助系统,在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和印度4国启用95511全球救援专线,增派受理人员24小时接受客户报案。平安是首家向此次海外遇险中国人提供救援服务的中国保险公司。

  不过,商业机构在灾难处理过程中的表现未必值得媒体大加渲染,巨灾与商业色彩的公司宣传也绝对不能相提并论。本刊头版专栏曾刊载《谁送郑立回家》一文,表述今年雅典奥运会中一位中国同胞遭遇不测,其遗体在某外资保险公司的积极斡旋下终于回京,这家公司甘居幕后,不借媒体张扬,其默默无闻的贡献理念更显可贵。

  我们注意到,大众媒体在传播保险业信息过程中表现出的价值引导功能依然明显。今年下半年,“中消协炮轰保险业霸王条款”一石激起千层浪,而且从目前的形势分析其影响将笃定延续到2004年以后。中国保险行业协会12月30日在网站上公布了《关于征求对中消协发布“保险霸王条款”解释说明的函》,该协会秘书处“向各公司征集针对消协发布‘保险霸王条款’十条意见的点评,要求文字通俗、详实、具体。”

  本刊不久前选登了保险业人士的一则评论《保险理性消费迷失在媒体轰炸中》,言辞激烈。确实,大众媒体在推动中国保险业发展的进程中存在反省的空间。

  1696年,英国泰晤士河畔的劳埃德咖啡馆出版了一份单张小报《劳埃德新闻》,这份登载海运消息的小报孕育了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保险组织之一———劳合社。这是报纸与保险两者互有建设的因缘际会,当历史的车轮驶进21世纪,在平面媒体与电视媒体厮杀、网络媒体应时争锋的今天,这已经成为神话。

  岁末回首,2004年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轨迹同样鲜明地映照在媒体的记录之中,各方论争中的破与立也正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力量,方向朝着“保险作为社会经济的稳定器和助动器”这一积极理念。

  《国际金融报》 (2004年12月31日 第十七版)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保险新闻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