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重视流动人口的就业问题(区域视角下的国资改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31日 07:46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我国在长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采取了严格控制人口迁移的管理办法。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人口布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据统计,我国第一产业的就业者比率从1978年的70%下降到2002年的不足50%,23年中下降了20个百分点,大大超过了1952年至1978年26年中下降的13个百分点。80年代中期以前
,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的主要方式是离土不离乡,即在就业发生显著变化的同时,人口的空间流动受到限制。从80年代后期开始,由农村向城市、由内地向沿海地区的劳动力转移加快了速度,开始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的过程。以农村劳动力为主体的大规模人口迁移,有利于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这对推进市场化改革、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提高农民收入,加速城市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是,城乡劳动力流动的状况不容乐观。有数据表明,目前全国常年流动的农村劳动力约7000-8000万人,其中约70%左右进入城市,约占全国城镇非农业人口的25%。主要流向是由中西部地区向城镇密集的东部地区流动,广东、江苏、浙江、北京和上海等沿海省市是人口流入量最大的省份。四川、湖南、安徽、河南等省则是人口流出量最大的省份。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流动人口都在300万人以上,其中居住满一年以上的约占30%左右。在珠江三角洲的一些城市中,城市非农业人口与外来人口之比已经达到1:1。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地区、辽中南城市群及山东沿海、福建沿海等6个城镇密集地区,登记暂住人口占全国总量的45%和整个东部沿海地区的70%。

  总体来说,我国城乡流动人口在就业上具有几个特点:

  一是大中城市人口流动增长大,具有明显的移民集团和行业集中特色。比如上海、北京、广州等地近年来人口绝对量成倍增长,在城市中开始形成了整户迁移,远距离迁移和稳定迁移倾向,并已经形成了具有显著地缘特色的流动人口聚集居地。

  二是东中西地区人口梯度就业流动明显,区域间的单向就业流动转向双向就业流动。从人口流动规模分析,西部地区人口就业向中部地区流动,中部地区人口就业向东部地区流动,且流动的规模大,增长迅速,给中东部尤其是东部沿海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目前,也出现了东部向中西部就业流动的倾向。中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也开始进入东部沿海地区,而沿海地区的农村人口也大规模流向中西部城市。在上海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则超过10万人。

  三是本地农民向城市迁移,具有就近就城迁移倾向。在上海、北京等地调查,郊区农民就近、就城迁移加快。许多青年人进城、进镇就业,在城镇购买城镇商品房。在农村居住的大都是一些老年农民。

  四是进城镇农民大多数都从事劳动力强度大、技术要求低、稳定性差和收入低的工作。

  我国还存在着劳动力增长过快与城市经济结构调整后的劳动力过剩的双重矛盾,这造成了城市就业压力剧增。因此,一些大中城市不得不出台了一些空外来人员务工的规定。

  应该认识到,城镇就业已经成为关系到我国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城市群发展的关键,就是城市就业。国家已经出台了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的政策,对一些地方农民进城务工就业仍然受到不合理限制提出了整改要求。首先是取消了对农民进城务工就业需要行政审批职业工种的限制,同时也取消了不合理收费。其次,落实劳动合同中明确的各种规定。再次是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探索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等办法,最后是做好农民工的培训工作和多渠道安排农民工子女就学等工作,这些政策对城市群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国际金融报》 (2004年12月31日 第十五版)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