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依照世贸组织规则的要求和我国政府的对外承诺,一项重要的义务就是削减关税。在关税政策问题上,中国面临着降低关税水平,以积极姿态融入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和利用保护关税手段来促进我国贸易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双重任务。
入世三年基本情况
近三年来,我国关税从15.3%降到11%,总体上对国内的相关产业并没有造成重大冲击,相反却促进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进一步融合
关税税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国市场经济发育的程度。关税属于间接税,它可以被转嫁到生产者或者消费者身上,体现了政府控制对外贸易的意图。较高的关税会抬高进口商品的价格,从而降低商品竞争力,阻碍贸易规模的扩大;反之,较低的关税则表明政府对国内产业保护程度的降低,是对经济自由化的认可。中国政府对关税税率进行了多次调整。1992年初,降低了225种进口商品关税,关税平均税率(算术平均税率,下同)下降到43.2%;1993年,降低了3371种进口商品关税,关税水平下降到36.4%;1995年,降低了4997种进口商品关税,调整商品占进口税税则总数的76%,关税总水平下降到23%;1997年10月1日的降税涉及4874个8位数税号的商品,占税目总数的73.33%,关税水平从23%降至17%;2001年,关税总水平从17%降至15.33%;2002年,我国又下调5000多种商品的进口关税,关税总水平从15.33%降至12%,降幅达21.6%;2003年,关税总水平从12%降至11%,降幅达8.3%;到2005年中国的关税平均水平将降到10%左右。
近三年来,我国关税从15.3%降到11%,总体上对国内的相关产业并没有造成重大冲击,相反却促进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进一步融合。首先,加入WTO三年来,中国宏观经济一直发展良好,并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使得中国整个宏观经济发展相当稳健。2002年中国GDP增长率为8%,2003年虽然受到“非典”的影响,GDP增长也达到9.1%;今年虽然实行了宏观调控,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经济发展,但估计今年GDP增长率也会达到9.3%—9.4%,宏观经济的增长速度位列全球第一位。中国进出口贸易三年迈了三个台阶,从2002年贸易额5000多亿美元猛增到2004年1万多亿美元,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三年来,中国每年实际外商投资金额均在500亿美元以上,今年有望超过560亿美元,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
其次,入世前夕,很多人认为中国加入WTO以后,进口将会大幅度增加,而出口增长速度将会减缓,从而导致很快出现贸易逆差、外汇储备减少,国际收支的逆差将会造成人民币贬值的压力。从中国加入WTO三年来的情况看,事实并非如此。中国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在刚刚加入WTO的2002年1月,中国外汇储备为2174亿美元,而截至今年10月,中国外汇储备已经增长到5500多亿美元,仅次于日本成为第二大外汇储备国。资本项目顺差不断扩大,外商直接投资连续三年成为世界第一。
中国也并没有很快出现贸易逆差现象。2002年中国的贸易顺差为305亿美元,2003年为250亿美元,2004年,虽然贸易顺差有所减少,但也大致在120亿美元左右。与此同时,很多人担心的中国国际收支逆差将会导致人民币贬值的情况也没有出现,恰恰相反,从2003年开始,国际社会形成了要求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入世三年来,中国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主要表现在: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2001年的2366元上升到2003年的262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1年的6860元上升到2003年的8472元。在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生活质量也得到普遍提高。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恩格尔系数持续降低,2001年中国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47.7和38.2,到2003年已经分别降低到45.6和37.1。
关税政策调整的经济效果
关税结构的调整在保护幼稚产业的同时促成了支柱产业的育成,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促进了贸易结构的高度化,也引入了竞争。但是,我国关税也存在弊端
以关税政策作为直接进口限制的“接力棒”,使之承担起维护对外贸易的有序性、促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振兴出口的重任,是中国入世过渡期关税政策调整的主要目标。从关税政策调整的实际效果来看,这一目标得到了实现。
1.关税结构的调整在保护幼稚产业的同时促成了支柱产业的育成。例如关税政策调整对幼稚产业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并同时促成了支柱产业的育成,汽车产业从幼稚产业成长为支柱产业便是最好的明证。入世前许多专家曾预测,由于国内汽车工业规模较小且技术水平较低,入世后的境遇将较为艰难。但从入世三年情况看,进口汽车在国内市场中所占的比例仅为5%左右,并未对国产汽车造成大的冲击。汽车企业也未出现大规模亏损和倒闭现象,全行业运行良好并呈现高速发展态势。2002、2003年全国汽车销量分别为324.81万和439.08万辆,预计今年将达500万辆左右,入世以来年复合增长率达28%,远高于国际汽车行业增幅,也超过国内同期大部分行业的发展速度。汽车行业的收入、利润大幅增长,在GDP中比重不断加大。
2.关税结构的调整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促进了贸易结构的高度化。根据关税结构影响产业结构的内在机理,关税结构的变动将促使产业结构向有效保护率高的产业倾斜。因此,依据生产增值过程的有效保护理论建立了“瀑布式”的关税结构(对进口最终消费品课以高关税,对进口原料或生产资料课以低关税),通过关税的资源配置效应优化了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
3.关税政策的调整引入了竞争,促进了国内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贸易自由化(尤其是关税壁垒的拆除)的直接后果会带来进口竞争的压力,促进了企业管理改革和创新的进程。这一进程主要表现为降低成本、引进先进技术和提高企业竞争力。
当然从调整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角度看,我国关税政策存在着如下弊端:(1)产业关税总体水平较高,部分产业呈现出过度保护和负保护现象;(2)关税实际征收率过低且与名义关税率有较大差距,关税虚保护现象严重;(3)关税税率配比设置不尽合理,产业保护重点不突出;(4)关税有效保护结构的调整忽视了综合考虑各部门在国际贸易中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
从明年1月1日起,中国将进入一个关税和市场准入门槛大幅降低的后过渡期,因此研究入世后过渡期内强化我国关税的产业结构调整能力,探讨实现关税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双向优化”,从而充分发挥关税这一被WTO视为合法的宏观调控手段的作用,是现阶段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入世后过渡期对策与建议
我国关税政策的调整应在审时度势大幅降低关税总水平的前提下,实现征税税种的多样化,充分发挥特殊关税制度的功能;合理化关税结构;做好关税措施与非关税措施的配套工作
税率调整的7条原则:(1)对初级产品、原材料实行低税率,加工程度越高,税率越高;(2)对生产资料实行低税率,对消费品实行高税率;(3)对国内没有生产或国内产品供应不足、将来也难以增加供应能力的产品实行低税率,而对国内有供应能力、内外产品处于竞争关系中的商品实行高税率;(4)对有发展前途的产业特别是新兴产业的产品实行高税率,对其所需原材料实行低税率;(5)对于停滞或缺乏竞争力的产业,从雇佣政策和减缓转产矛盾的角度出发,对该产业的制成品规定较高关税,而对其使用的原材料则征收低关税;(6)对已具备一定竞争力的产业,其制成品及原材料均实行低税率;(7)对生活必需品实行低税率,对奢侈品实行高税率,对教育、文化和卫生等方面的必需品实行低关税。
根据对现代年幼产业的选择基准和最优关税的深入探讨,进一步调整关税结构。现代年幼产业的选择基准的代表性学说,即英国经济学家穆勒(J·S·MIll)的潜在竞争力标准,巴斯塔布尔(L·F·Basetable)的现值标准,美国经济学家肯普(M·C·KemP)的外部经济标准。肯普总结了前二者的学说,提出被保护、被扶持的年幼产业,不仅要具有潜在的国际竞争力,而且该产业在成熟之后所获得的未来利润现值要大于保护它时所付出的社会成本,这就是内部经济效益。同时这类产业或企业也要具备外部经济效益,即该企业或产业所掌握的知识、技术可为其他相关产业或企业所模仿和无偿使用,从而使后者得到生产规模的扩大,成本的节约,效益的提高等额外利益。
根据以上理论,结合我国实际,在关税结构方面,对一些过度保护产品如汽车和饮料,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如纺织服装和部分高科技产品及设备,进一步降低关税税率,减少关税税率档次以减少海关的监管成本;合理化关税结构,形成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从比较优势明显的产品到比较优势不明显到缺乏比较优势的产品的阶梯关税结构,综合设置从进口初级产品、半制成品(中间产品)到制成品随加工程度深化而税率不断升级的“瀑布式”的关税结构,从而达到对特定产业有效保护的目的。
做好关税措施与非关税措施的配套工作。我国在减让关税的同时,应合理地发挥非关税政策的作用。
对现行的各种非关税政策逐一评估,分析其影响、作用和使用、适用的范围,在政策运用上合理组合。
注意关税政策与国内相关政策的配套使用。走出片面强调关税的保护模式,采取多种措施扩大对外贸易开放水平。同时,依靠国内产业政策和结构性改革政策,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重组,促进有效竞争,抑制垄断,形成比较优势,保护和提高国内产业的竞争力,以此来实现我国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型。
实现征税税种多样化,增强关税政策的调节弹性。我国现行的关税税种比较单一,绝大多数以从价税为主,2002年仅对52个税目按规定的税率征收从量税、复合税和滑准税,这与今年7475个总进口税目相比实在微不足道。在当前世界关税趋于灵活多样化和新的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情况下,我国关税政策的调整应在审时度势大幅降低关税总水平的前提下,实现征税税种的多样化,充分发挥特殊关税制度的功能。参照一些发达成员国的做法,认真研究从量税、复合税、选择税、季节税、滑准税、临时关税、反倾销税、反补贴税等税种,逐步扩大适用商品的范围,这既能保证关税政策性调节弹性的发挥,又能保证税基不受侵蚀。
总而言之,中国在加入WTO三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官员到企业家和老百姓,都做过很多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今后一段时间内,相信经过持续的降税,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将进一步扩大,将会更融入到经济全球化当中。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对外贸易将成为国家经济的一部分,并可以更好地发挥比较优势,这样不但是中国受益,而且我们的贸易伙伴也会从中受益,达到“双赢”。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MPA研究生)
《国际金融报》 (2004年12月31日 第十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