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汽车 从波峰向波谷运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30日 15:30 证券时报

    作为周期性消费行业,汽车行业每一轮景气周期的到来,都是产品结构性供不应求所致,这时厂商往往迅速扩充产能,但需求经过充分释放后急剧下降,产能过剩问题随即浮现,行业景气度快速下降。目前汽车业存在的主要矛盾正是产能扩张遭遇需求萎缩,导致库存上升、价格战升级,加之钢铁价格上涨,企业毛利率显著下降,盈利从高峰滑落。

    供给方面。与钢铁、石化等大型项目不同,通过引进合资外方的生产设备和成熟车型,汽车产能扩张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且投资数额不需很大。目前除了极少数高端产品外,我国汽车产能远超需求,其中客车、卡车超过50%左右,轿车超30%,随着新的客车、卡车合资公司设立以及轿车厂商产能的扩张,汽车产能利用率面临进一步下降的风险。

    需求方面。呈现明显的周期性特征,本轮周期的启动和衰退主要因轿车市场的由热转冷所致。对于2005年需求的预测,我们认为可增长13%达到560万辆左右,增速略低于2004年的16%,而且将呈现“前低后高”态势,上半年压力大于下半年。

    无论从人均保有量还是从国土面积看,我国汽车年销量超过日本居第二位应该是必然趋势。问题是从目前的400万辆增长到800万辆需要多少年时间,考虑能源、交通、环保、使用设施等方面的压力,估计未来5-8年,中国汽车市场年均增速达10%-15%。

    根据我们对轿车厂商产能扩张计划的统计,考虑车市低迷,部分产能计划取消或推迟后,保守估计2004、2005、2006年全国轿车产能将分别达316万辆、410万辆和550万辆,增长速度分别达到40%、31%和34%。而这三年里年均需求增长可能低于18%,产能利用率将从2003年的78%下降至2004年的70%、2005年的60%。供大于求将导致产品库存压力上升,进而转化为降价压力,最终使企业盈利能力下降。

    企业盈利能力下降

    在前两年行业景气上升期,规模效应使企业利润增幅大于销量增幅;而2004年产品降价和钢铁涨价使企业利润两头受挤压,利润率的下降超出预期。虽然单从车身用钢量看,大车每辆2吨多,小车1吨左右,成本上升压力不是特别大,但钢材涨价对零部件厂商同样有压力,因此增大了整车厂向上游转嫁成本的难度。预计2005年钢价仍将在高位运行,企业成本压力仍较大。

    我们预测2005年汽车行业销售收入增长11%,产品降价7%,利润下降14%,而且因为同期基数较高,上半年压力大于下半年。其中轿车降价压力大于其他车型,利润下滑压力更大。

    进口配额取消影响几何

    2005年1月1日,汽车进口配额全面取消,轿车和客车进口关税将下降4-8个百分点,卡车下降2-3个百分点。进口车是否会对国产车带来严重冲击成了关注的焦点。通过中外轿车价格对比可清楚看出,我国高档轿车价格高出美国50%以上,个别品种甚至高出100%,中档和中高档的价差大多在40%以下,而低档产品的价格已经接轨。但2005年进口轿车完税价格仍将高出到岸价50%,因此除少数高档车外,2005年进口车完税价格仍高出同档国产车15%-20%以上,而关税下降导致的价格下降约:3升以上降5.7%,3升以下降3%,但“落地完税”政策将增加进口车成本,因此除高档产品外,国产轿车受冲击不会太大。客车和卡车中外价差更大,所受影响比轿车更轻。

    利率和汇率政策影响偏负面

    加息对汽车业的影响:一是加大制造商和经销商的经营成本;二是提高汽车信贷购车的成本。对经销商的压力最大,因为目前厂商向经销商“压货”现象严重,银行收紧银根使经销商资金周转雪上加霜。迫于库存和资金周转紧张的压力,经销商“甩货”导致价格战加剧。对资金密集型的汽车制造商来说,加息无疑将增加其财务成本,对汽车消费同样有负面影响,尤其对于汽车信贷比例较高的重型卡车和大型客车的销售影响更大。

    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对于从国外采购零部件的企业来说,有利于降低成本,如一汽轿车(资讯 行情 论坛)、长安福特以及如福耀玻璃(资讯 行情 论坛)等有大量原材料进口的公司。但人民币升值同时也使进口汽车降价,给国内车价带来向下压力。

    总体而言,由于目前国产车零部件国产化率较高,进口零部件价格下降难以抵消整车进口价下降的负面影响。如果人民币升值5%,假设其它因素不变,那么进口汽车价格将下降5%,对轿车行业的影响将大于卡车、客车行业。而对于有出口业务的零部件公司如福耀玻璃、万向钱潮(资讯 行情 论坛)等,也有负面影响。

    寻找成本领先型企业

    允许每个外商可在国内有两个合资名额的政策使合资公司数量大增,而外方对核心技术的保护导致合资公司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它们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合资外方之间的竞争。而它们的品牌认知度在国内消费者心目中难分伯仲,产品差异化并不明显,只能通过加快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来抢占市场,利用这一方法短期内提高企业盈利能力是有效的,但长期看,随着竞争的升级,各厂商的市场份额将趋于平均化。

    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成本控制能力至关重要。各公司因产销规模、零部件供应模式、项目投资模式和折旧政策不同,成本往往有明显差异。具体而言,零部件供应模式影响可变成本,涉及外购率和国产化率两方面。由于合资外方掌握着汽车企业(尤其是轿车企业)的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它们可以通过供应零部件转移整车厂利润,典型的例子:丰田与一汽单独设立零部件合资公司,且产品国产化率较低,分流天津丰田利润。福田汽车(资讯 行情 论坛)零部件外购比例高,也影响产品利润率。相反的例子:上海通用,机车一体化程度高,包括发动机在内的关键部件均自产,将利润尽量留在了公司内部。

    项目投资模式(设备柔性化程度)和折旧政策影响固定成本。上海通用投资15亿美元,设备自动化、柔性化程度高,初期折旧费用大,但新产品推出速度快,短短三年间推出六个车型,覆盖中高低档全系列。赶上2002、2003年汽车井喷行情,利润成倍增长,但在车市低迷时容易造成产能放空。

    另一种为滚动投资模式,初始投资数额少,产品国产化程度低,可混线生产的品种少,新产品推出速度缓慢,天津丰田和长安福特均采用这种模式。两种模式各有利弊,长期看利润率趋同,但在不同阶段成本支出差异较大,需具体分析。2003-2004年上海通用、长安汽车(资讯 行情 论坛)的微型客车毛利率明显高于同行与其规模优势、完善的零部件配套体系及设备自动化柔性化程度较高有关。福耀玻璃则是因规模效应导致成本领先的成功案例。

    

重点公司

    长安汽车

    长安之星占微客行业30%左右的市场份额,但来自上汽通用五菱和哈飞汽车的威胁日增。估计2004年销售20.7万辆,增长5%,实现净利润下降36%。2005年CM8的排产计划为3万-5万辆,盈亏平衡点是3万辆,估计盈利状况不会太好。长安福特蒙迪欧国产化率只有40%左右,随着国产化率的提高,单位成本将有所下降。长安铃木在微型轿车行业竞争力较强,随着新产品推出,业绩可望稳定增长。收购江铃汽车(资讯 行情 论坛)可补充产品系列,提高市场占有率,并通过获得投资收益和加强与福特合作关系获益。

    宇通客车(资讯 行情 论坛)

    随着新产品不断推出,市场份额可望继续上升。与德国MAN公司组建客车底盘合资公司提升公司技术力量,对降低成本作用同样明显。公司的底盘自制率已超过50%,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单车平均售价不断提高,有效抵御钢铁涨价和产品降价的负面影响,加上公司规模优势明显,成本具领先优势,毛利率高出同行3-4个百分点。

    福田汽车

    中重卡则有望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下半年在公路物流增加和严查“超载”的双重利好拉动下,中重卡销量回升,预计2005年中重卡销量可达6万辆,增长36%,利润贡献度从30%上升至50%。轻客产品将被逐步淡化。近年来公司采取了外延快速扩张、产品市场导向的策略,产品零部件外购比例较大,加之产品定位中低档,导致毛利率较低,因此年销售收入高达180亿元,但利润不足3亿元。随着经营理念从外延扩张向内涵增长的转变,制造成本和销售管理费用将得到有效控制。值得关注的是公司钢材耗用量巨大,钢铁价格走势对成本影响较大,如果钢价继续在高位运行,对成本将构成较大压力。

    福耀玻璃

    在汽车销量和价格下降的双重压力下,公司主导产品汽车玻璃销售不可避免受到负面影响,2004年业绩增速减缓在所难免。但凭借明显的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该公司在汽车玻璃领域具有突出的竞争优势。目前公司汽车玻璃产能仍处在快速扩张过程中,计划在福清本部建设三条、在重庆和双辽各建一条原片玻璃生产线,建成后可摆脱对原材料供应商的依赖,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汽车玻璃出口反倾销胜诉将使公司每年节省约3500万元的反倾销税,已缴纳的约3200万元将在今明两年逐渐退还。

    

子行业

    轿车 盈利高峰已过

    自2004年5月开始,轿车持续降价潮引发持币待购,连续数月销量只与去年同期持平,经销商手中的库存压力日增,受降价和2005年汽车进口配额取消的心理预期影响,“金九银十”没有出现,虽然11、12月销量有所回升,但厂商因“销售任务”向经销商“压货”迹象明显。经销商消化库存压力将延续至2005年上半年,加上2004年上半年基数较大,因此可以预期2005年上半年销量增速将非常迟缓,不排除个别月份出现负增长的可能。

    下半年增速可望加快,预计全年销量增长12%左右。但在产品降价压力下,利润将下降14%以上。上海通用产品系列已经基本布齐,新车型在2005年年底才推出,因此面临压力更大。长安福特、天津丰田均有新的系列产品上市,而且随着国产化率的提高,单位成本仍有下降余地,可部分消化降价的负面影响。一汽轿车无法摆脱产品单一的难题,一汽夏利(资讯 行情 论坛)产品利润率太低,均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

    客车 季节性投资机会

    大中型客车行业平稳增长。行业需求主要来自公路客运、城市公交、旅游市场和团体采购四大块,它们所占的份额分别约为46%、30%、17%和7%。除了城市公交因《城市客车等级评审实施细则》即将出台和城市客车等级评定工作即将开始,有望获得较快增长外,其他几块需求均将平稳增长,不具爆发力。预计大中型客车行业年需求增长10%左右。

    行业具有两大特点,一是销售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在销售旺季第四季度到来之际,公司业绩回升,股票往往有较好的表现。但春节后销量、业绩快速下降,股价也将受到较大压力,应注意控制季节性风险;二是客车产品大型化、高档化趋势明显,2004年前11月大型客车销量增长43%,而中型客车只与上年持平。宇通客车中高档大客的制造能力强,产品更新速度快,更迎合市场需求,市场份额可望逐步上扬。厦门汽车(资讯 行情 论坛)下属公司总销量超过宇通,但产品结构不及前者,其控股60%的金龙旅行车公司一半的销量来自轻型客车;而控股80%的车身公司(利润贡献度1/3强)产品亦主要配套轻型客车,其增长潜力将主要来自整合后的金龙联合公司业绩的改观。轻型客车行业进入新一轮调整期,行业进入门槛较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体上看,轻客正在走低端路线,产品附加值在下降。而且产品更新换代节奏缓慢,市场前景不乐观,2004年销量与上年持平,2005年有可能出现负增长。金杯汽车(资讯 行情 论坛)的海狮、江铃汽车的全顺、江淮汽车(资讯 行情 论坛)的轻客底盘和福田汽车的风景海狮,销售均呈下滑态势。

    卡车 增长20%以下

    在公路物流增加和严查公路超载拉动下,2004年重卡行业有望实现47%左右的销量增长。交通部和发改委联合下发的《关于降低车辆通行费收费标准的意见》将于2005年元旦开始实施,10-15吨重卡收费标准下调20%,15吨以上的下调30%,且随着费改税即将实施,运输大型化趋势已经确立,牵引车市场前景看好。但随着运输瓶颈逐渐消除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的回落,重卡销售热将逐渐退潮,实际上,重卡自8月份创出43584辆的月度销量新高后,3个月来销量已逐月走低,11月只销售30191辆。加息周期的来临和市场竞争加剧的不利影响将逐渐显现。

    预计2005年重卡销售将呈现“前高后低”态势,增长率将回落至20%以下。重卡行业的集中度较高,一汽、东风、重汽、福田等前四位占领85%以上的市场份额。与一汽、东风相比,ST重汽、福田汽车、陕汽等公司牵引车比重较大,需求前景更为看好。ST重汽在20吨-25吨重卡市场占有明显优势,而且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牵引车所占比例最高,达60%,产品销售前景看好。但股权换资产方案流产,盈利能力最强的车桥资产很可能到海外上市,对公司构成负面影响。

    轻卡行业高低两端产品前景较好。2004年增速仍维持在18%左右,占65%市场份额的2吨以下低档轻卡由于对农用车有明显的替代作用,销售前景仍可谨慎看好;另一增长亮点是城市物流增加对高档大吨位轻卡的需求日增。预计2005年销量增速15%左右,行业具有集中度较低和产品毛利率较低的特点。相关上市公司,福田汽车的优势是规模大,占据低吨位(1吨以下)70%左右的市场份额;江淮汽车的优势是系列齐全、底盘技术好,在江浙、广东等发达地区市场份额高;江铃汽车机车一体化程度高,产品利润率高,但产品定位中高档,性价比较差。

    零部件 关注优势企业

    受汽车销售滑坡、整车厂商成本的转移及钢铁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零部件企业利润率也在不断下降,盈利前景同样不乐观。零部件上市公司中,福耀玻璃品牌优势明显、规模大、配套厂多、成本有下降空间,业绩增长后劲较足,可重点关注。另一类是与国外巨头组建合资公司,在某一细分领域具有龙头地位的公司,如威孚高科(资讯 行情 论坛)与博世合资的生产达到欧Ⅲ排放标准的燃油喷射系统的无锡欧亚公司,参股20%的主营汽油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EMS)的联合汽车公司等,这些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较强,时机成熟时可以带来丰厚的利润回报。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汽车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电影《天下无贼》公映
杨振宁登记结婚
健力宝事件资本谜局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经济适用房该怎么买
精彩家装图片选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