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游戏规则出炉 “保暖内衣”概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30日 09:58 东方早报

  逃避游戏规则概念暴利主宰市场

  说起保暖内衣,老百姓都不会陌生,因为保暖内衣在创始之初,不仅一改此前的中国纺织品行业微利亏损的颓势,更掀起全民购买的热潮。

  但是,仅靠一个新标准,真的能够规范这个曾经风起云涌的市场吗?

  早在1997年保暖内衣就开始现身市场,并受到追捧时,有关部门就出台过相关规定。

  当时的保暖内衣基本上是絮片类的,保暖功能就是来自这层絮片。根据2000年12月实施的《絮片类针织保暖内衣标准》规定,所谓絮片是指羊毛、蚕丝以及各类化学纤维经梳理机加工形成纤维网、针刺定型后形成的无纺絮片层或者经熔喷方法制成的无纺絮片层。同时该标准对保暖内衣特有的保温率、透气性、透湿量做出了明确规定,如合格品保温率要求达到45%。

  然而耐人寻味的是当时新标准的出台并未对规范市场起到明显作用,因为绝大多数企业开始转而生产非絮片类的保暖内衣,也就是说新标准所要规范的产品逐渐在市场上消失了。

  “谁也没想到,该标准出台之日,就是其束之高阁之时。”当年参与制订絮片类保暖内衣标准的上海北极绒公司董事长吴一鸣对标准生不逢时唏嘘不已。

  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科技情报所所长助理宋允认为,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那些企业的产品还无法克服一些技术上的难题。“保温和透气是较难解决的一对矛盾,当时有的保暖内衣甚至只是加入了化纤薄膜。”

  据不完全统计,在国内近500多家保暖内衣企业中,不少都禅精竭虑推出莱卡、暖卡、炭卡、热力卡、塞维卡、魔卡等各种“卡”式保暖内衣。除了概念上的不同凡响,功能上并没有多少实质区别,慢慢地消费者也开始出现对概念的不信任感。

  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副理事长王智透露,该协会与中消协于去年10月开始酝酿保暖内衣行业标准,出于对消费者负责和行业自律的考虑,当时向国内10多家较大型的保暖内衣企业发函,内容是企业公开标注功能性指标、主动要求权威机构进行产品质量的抽检以及在主流媒体公布检测结果等。但令人遗憾的是,最后真正回应的却只有三家。

  “紧箍咒”问世有人欢喜有人忧

  今年11月,由国家发改委发布的《针织保暖内衣行业新标准》是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根据内衣保暖产品的特点、按照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标准ASTMD4234-2001起草的。根据该标准,评判内衣保暖功效是以保暖率为准的,那么,那些天花乱坠的概念是否将无所遁形了呢?

  上海三枪集团有限公司对新标准实施的反应很平静。三枪集团面料经营部一位人士表示,因为现在这个标准只是参考标准,没有明确规定保温率要标在包装上,其实对于保温率达到30%的产品,就不一定要注明。“保暖内衣只是公司的一部分业务,公司不会重点宣传保暖内衣。对于新标准的即将实施,公司不需要刻意去执行,因为公司的保暖内衣能达到30%的标准,所以说新标准的实施对公司今年秋冬的新产品不会有多大影响。”

  即便此次推出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也并不意味着今冬的保暖内衣市场上会出现整齐划一标准的产品。

  上海市服装行业协会信息部来蕾告诉记者,据她所知新标准并没有在公布前几个月对外推介,这就使目前市场上出售的保暖内衣产品无法全部达到这个标准。“如果要今冬的产品符合标准,那么至少在几个月前就应该与企业方面达成默契,按照新标准生产。”

  据了解,新标准的出台,对在产品包装上明确标识保暖内衣的主要功能指标———保暖率以及单位克重保暖率做了规定,今后保暖内衣的保暖率不得低于30%,也就是保暖内衣至少要保护住30%的热能不散失。新标准还将规定保暖内衣上要表明甲醛含量等环保指标。

  作为新标准的发起单位,中国针织工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只有保温率高于30%才能称为保暖内衣。在内衣外包装上要标“保温率”,而且超过30%的话,可以标注也可以不标注。他认为,新标准主要对保暖内衣市场起到引导作用,逐渐规范行业市场,并不具有法律效应,不能够对保暖内衣的生产厂家强制执行。同时,新标准的实施还可以让消费者更多地了解保暖内衣,有利于消费者的购买。

  业界普遍认为,新标准主要对一些偷工减料、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具有约束力,达不到标准的保暖内衣就得不到行业的认可,其实就是假冒产品,但是,对于这些不合格产品的处罚则要依靠相关部门。

  南极人董事长张玉祥对此的看法是,继今年上半年“三企业联合讨伐南极人”之后,南极人再次成为社会争论的焦点,这与整个保暖内衣业的发展态势密切相关。保暖内衣业自问世以来已迅速成为服装业中惟一的“暴利行业”,一件名牌的普通内衣售价不过几十元,而“保暖内衣”则动辄标价数百元,无数企业蜂拥进入,恶性竞争连连发生。保暖内衣业也因此成为恶性竞争最多、手段最为恶劣的行业。

  对于保暖内衣业来说,其准入门槛并不高,也没有销售的区域制约。因此刺激了数千家企业蜂拥而至,来争夺高额的利润。张玉祥坦言,门槛低又暴利的行业不可能存在,只有垄断才可能产生暴利,开放式经营的保暖内衣整体上不存在暴利,但个别企业因为费用不同,可能会有高低不同的利润。

  概念已近穷途微利已成定局?

  “现在市场上又出现一种所谓的智能内衣,这个智能内衣的概念也十分模糊。香港就曾研发过一种机敏纺织面料,称其可以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改变本身的一些特性。”宋允强调,“不管其功能如何先进,面料在产生初期总会存在一些缺陷,但是很多企业将商业概念和技术概念混为一谈,甚至断章取义,这就造成了市场对保暖内衣概念由热衷转变为漠视。”

  张玉祥认为,未来保暖内衣只有规模经营才能有利润,按市场规律,最后能生存的不会超过8个品牌。

  从上海市服装行业协会提供的统计数据来看,原来应该在10月就开始火起来的保暖内衣市场,现在还是不温不火。来蕾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保暖内衣这个概念已经“死亡”了,因为内衣原来就具有保暖作用,现在强调这个细分市场似乎再也不能引起市场兴趣了。“市场和消费者的逐渐成熟给保暖内衣暴利时代画上了句号,今后的内衣行业也将走上正轨。”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电影《天下无贼》公映
杨振宁登记结婚
健力宝事件资本谜局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经济适用房该怎么买
精彩家装图片选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