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走出去”战略考验保险业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30日 09:15 上海证券报 | |||||||||
    国有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海外投资力度,但随之而来的各种风险在所难免。那么,这些风险是否能够采取合理的方式实现有效规避?中国保险公司是否能够从中获取新的发展机会?这些问题成为市场极为关注的焦点。     "走出去"遭遇风险袭击
    近年来,国有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海外投资力度,中石油、中石化、上海宝钢、中国五矿、中国铝业、中色建设等投资开发海外资源,对缓解我国油气、重要矿产资源短缺做出了积极贡献。     不过,按照一位知情人士所言,国有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遭遇风险袭击,加大企业成本方面的案例实在是太多了。"有谁见开着装甲车护送工人上班的?"。今年就发生了几起重大事件,如在巴基斯坦、阿富汗的中国员工遭恐怖袭击,中航油新加坡公司违规越权开展石油指数期货业务造成巨额损失,长虹对外贸易面临数亿美元坏账等等。这都说明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有关专家指出,如果把市场可以利用的手段和工具有效地使用起来,风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规避。在这方面,保险公司应有所作为。     保险转移风险功能待开发     将风险降低到最小限度。这是中资企业"走出去"要考虑的问题,更应该是保险专业公司思考的问题。     一位保险业内人士遗憾地表示,如果中航油此次事件的主角陈久霖上了董事责任险,那么,相关的投资风险就不会是100%地落到中航油身上,而是可以分散到相关保险公司。     国内首创董事责任险的平安保险公司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上市公司董事责任险整体上投保比例偏低。目前,平安、Chubb和AIU都在开展这项业务。平安和Chubb一直以来都在进行紧密的合作,共同致力于培育和开发这个市场。     业内人士感叹,国外跨国公司小到一辆车,大到公司大楼,甚至是公司重大经营决策,都有保险的影子。与其相比,一方面中国企业投保还囿于传统项目,另一方面,中国保险公司开发产品的意识也相差甚远。     保险行业也要"走出去"     据了解,IBM进入中国,身后跟随的成员中就包括保险公司,为IBM提供全方位的保险服务。这无疑给国内保险公司出了一个课题:如何借助中资企业"走出去"的平台,把保险行业做大做强。     中资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风险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以及自然风险。目前,能够在其中发挥较大作用的是财产险公司。"要知道,我们的财产险公司70%以上的业务是由车险撑着呢。再加上新产品市场开发前提投入比较大,有谁能够底气实足地不顾成本大力开发呢?"业内人士叹起了苦经。     但是,从长远看,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寻求开发国外市场或在境外上市,对相关责任保险等产品市场需求将会增加,当经济和法律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这个险种的普及速度将会加快。境外的有丰富经验的保险公司,已经开始将目光盯在此领域。中国保险公司怎样调整自己状态和发展思路,迎头赶上将是不可规避的问题。专家认为,保险公司要大胆拓展业务,积极与中资大企业沟通和宣传,学习国外保险先进经验,寻找一切可以抓住的机会。     当然,保险公司不是慈善机构,也必须控制经营风险。专家表示,"严进宽出"是国际保险行业的惯例,把握住这一原则,保险公司就可以把保险风险降低到最小范畴。     保险公司要真正融入中资企业"走出去"战略,路还很长,但机会不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