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外展公司涌入中国瓜分会展蛋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9日 12:44 商务部网站

  2004年,当“市场化办展”首当其冲成为了会展业改革的突破口时,垂涎已久的国外展览公司正以兵贵神速的战略,以联合主办,共同承办,独立海外协办的形式,将触角伸向了多个会展城市的多个展览项目。据《中国贸易报》的统计,在德国展览公司终于以一个完整的阵容集体亮相中国后,法国的欧西玛特、荷兰的荷雅企龙、亚洲博闻、英国的励展、美国的克劳斯、IDG,以及新加坡环球万通会展、国际展览集团和意大利的米兰国际展览中心、博洛尼亚集团、日本的康格株式会社、杰科姆会展服务公司等也都开始了在中国会展市场跑马
圈地,中国内地会展蛋糕由内地公司独享的局面已迅速成为历史。中国的会展蛋糕在不断做大的同时,也在被重新分配。

  德国巨鳄全面抢滩

  早在4年前,由于政策的限制,汉诺威、法兰克福、杜塞尔多夫、科隆、慕尼黑等知名展览公司都是以展览咨询机构的名义在华开展业务,不能直接面对国内企业进行招展。这使得他们的许多国际上知名的品牌展会移植到了中国,却没能避免冷清的场面。这一状况曾令展览巨鳄们感到困惑。

  2004年1月,商务部发布了《设立外商投资会议展览公司暂行规定》,以前只能在中国境内寻求合作伙伴的外资展览公司获得了在中国境内独立办展的权力。尽管如此,法兰克福上海有限公司有关人士表示:还是倾向于合作,选择有实力的能了解中国国情并能充分开发国内市场的会展公司或者行业协会。以前合作很在乎中国政府的批文,但是现在更在乎的是他们的实力。像这位人士的想法,在外资公司中具有普遍性,特别是近期以来,一些中国本土的展览项目,“国际化”呼声越来越高,在国际招商和组织境外观众上力求突围,这像是发出了邀请,刺激巨鳄们2004年的动作尤为频繁。

  杜塞尔多夫进入中国之初,就分别在上海和北京设立了办事处。而尤为引人注意的是2004年4月,杜塞尔多夫展览(中国)有限公司沈阳代表处成立,这是该展览机构在东北设立的首家办事处。此外,他们还于2004年下半年的9月和12月分别对西部的成都和重庆进行了考察,据消息人士透露,短期内,杜塞尔多夫极有可能与两个城市进行会展业务的合作。

  科隆继汉诺威、杜塞尔多夫、慕尼黑、法兰克福之后,2004年5月在上海成立代表处,至此德国5大展览巨头全部在上海安营扎寨。10月,科隆公司又在广州设立代表处,计划依托德国总部展览资源,把品牌展移植到中国。这也是继北京、上海、香港之后,科隆在中国设立的第四个代表处。由此,科隆在中国的战略格局初定。

  法兰克福早在1987年就在中国香港举办展会,并通过香港进入中国市场,之后在1994年在香港成立分公司,2002年在北京和中国台湾都成立了分支机构,进入中国会展市场。其高层官员曾表示:中国一直是法兰克福国际策略的主要焦点,是公司在全球战略中最重要的市场。目前,中国市场的营业额占法兰克福总营业额的10%。从2001年到2004年,法兰克福展览公司在中国市场上的营业额已增长了一倍。这一点从其与中国纺织贸促分会参与主办的多个大型的纺织行业展会上,就能够看出。目前已在中国内地合作举办了17个展览会,已经计划在广州设立办事处之类的分支机构。2005年9月的大连服装节期间,将会同时看到由大连国际服装展览公司与法兰克福(香港)展览公司共同主办的中国国际毛皮时装展览会。

  2004年8月,汉诺威展览公司副总裁普律塞尔对成都会展业进行了首次详细的考察,并就在成都合作举办成都国际车展与相关单位进行了磋商。其实,早在5月,汉诺威展览中国公司董事总经理钱军就已经对成都进行了一次考察和交流,双方在这次交流中都达成了一致的认识:每年秋季(如11月份)举办规模、档次仅次于北京和上海的国际车展。其高层认为成都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城市,并相信到成都举办车展是可以取得成功的。目前汉诺威展览公司已在中国成功举办了10多项国际性专业展览会。

  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与重庆博众地产教育机构于2004年9月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是该巨头首次将触角伸入到中国西部地区。据悉,根据双方协议:重庆博众成为该巨头在上海的全资子公司————慕尼黑展览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在中国设立的第一家代理机构,负责代理其西部的会展业务,双方还计划3年内在渝共同投资组建新的合资公司。此外,德国慕尼黑展览公司已经介入重庆摩展,相关合作协议已经签订。

  日本会展公司挺进京沪

  最近,日本最大的会展机构康格株式会社在上海成立的康格会展(上海)有限公司正式投入运营。这是自2004年1月国家允许外国投资者在中国境内独资设立会展企业后,第一个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外国独资会展公司。康格集团一直关注中国会展业和会展市场,并于2002年年底在北京设立代表处。据悉,康格会展(上海)有限公司选择独资公司的方式,是担心合资的方式可能会和中国的会展公司在经营理念等方面产生差距。

  事隔三天之后的11月22日,日本另一会展巨头日本杰科姆会展服务公司,在北京宣布注册成立该公司海外第一家代表处,并计划在2005年转为独资公司。据介绍,杰科姆公司将在2005年日本举办爱知博览会期间,更好地服务中国企业,毅然决定在中国设立独资公司和代表处,这可以说是一个最为直接的原因。事实上,2008年奥运会以及2010年的世博会,都蕴藏着巨大的商机,日本会展企业显然不愿放弃这块巨大的蛋糕。有报道认为,杰科姆在中国设立独资公司,和中国会展界建立广泛的联系,则是吞噬这一蛋糕的开始。但是就目前的现状而言,很多国外的会展公司进军中国市场还是采取了一种较为谨慎的态度,这也是自政策放开以来外国独资会展公司在中国一直空缺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对独资持保留态度的公司认为,虽然独资有更多大的发展空间,但也有多方面的风险。

  据了解,康格和杰科姆,都是日本知名的会展企业,拥有显赫的地位。此次两大会展公司采取相似的方式同时进军中国市场,表明了他们一致看好中国会展市场。

  新加坡进入二级会展城市

  2004年10月,新加坡国际会展集团博览中心有限公司就管理天津滨海国际会展中心与天津泰达集团签订协议。这是新展集团首次在海外达成这种管理协议。根据协议,新展集团将会负责天津滨海国际会展中心的整体管理,包括全球市场广告及促销,也包括展馆中举办的展览。

  新加坡国际展览集团前身为港务集团产业部,其背景为新加坡政府。该集团是一个专业的展馆管理、办展及会展投资集团。旗下共有3家相辅相成的分公司,从展馆管理服务、合作办展到展会管理及投资工作,在亚洲地区的展览业界有着相当的地位和影响力。其强项是能以灵活的利用展馆管理和丰富的办展经验,为不同的行业、企业创造不同的贸易平台和商机。

  早在今年年初与沈阳“制博会”联姻的新加坡环球联系公司董事长杨美湘认为,国际会展业正向亚洲国家转移,中国在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他表示,统计资料显示欧洲的会展业已达到颠峰,处于停歇不前的状态,而转向于中国及东南亚地区,目前这些地区的展会在专业程度上、国际程度上都有大幅度的提高。

  随着更多的外国展览公司进入中国会展业市场,给中国市场带来强而有力的冲击。面对如此多的高手,中国的会展市场还能剩余几分?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