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陕西:扩大消费需求将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9日 11:4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不断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要改变现行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中性的财政政策,可以预见,在2005年的经济工作中,国家将大力鼓励和促进居民消费,使我国经济步入良性循环的运行轨道。

    我国居民的消费率,比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一般偏低15到20个百
分点,属典型的高储蓄、低消费的国家,(截至2004年10月,我国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已达11.6万亿元,平均消费率多年在低位徘徊,大体在60%左右),低消费率已明显成为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提高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加强政策引导,促进消费的可持续性,尤其是国内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已显的至关重要。陕西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城乡居民收入相对较低,消费需求不足,经济增长更多地依赖于投资需求,近年来,在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及西部开发的大环境下,我省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2005年随着国家财政政策的转变,投资的规模、速度势必减少,经济增长的动力将受到很大影响,因此,扩大消费需求将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

    从中长期看,要扩大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总量,不竭源泉是居民消费。因为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中最主要的部分,是社会生产的最终实现,扩大投资需求最终还是要由消费需求来实现,脱离最终消费需求的投资只会导致更大程度的供过于求。所以,增加消费需求也是促进经济增长最直接的方式。

    一、当前我省影响消费需求增长的因素

    1、受紧缩性宏观调控政策影响,消费者信心不足

    紧缩的宏观调控政策,对抑制投资和信贷过快增长具有积极作用,但对消费增长也有间接影响。紧缩政策将使部分行业的过快增长受到抑制,企业效益下降,工资增长的可能性减小。人们对经济发展和收入增加预期下降,消费者信心受到较大影响。今年前3个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分别为95.4、95.2、95.4,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2.3%、2.6%和2.2%,4月份再度降低为95.0,比3月份降低0.4,居民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较大幅度降低,直接影响了居民消费的增长。虽然9月份信心指数有所回升,但未来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和支出预期的增加降低了居民的消费倾向。随着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人们的职业稳定性下降,收入不确定性大大提高,从而使得收入预期变小。同时支出不确定性增强,支出预期增加。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福利制度的改革,一些原有的福利性收入,如住房、医疗和教育等,逐渐变成了货币性支出。再加上未来生活的多种不确定性因素,使得未来支出的不确定性增强。三是未来生活不确定性增强,消费趋于保守。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增强了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从而降低了人们的消费倾向。

    2、市场供给结构不合理,有效供给不足

    受商品流通现状、消费环境等因素制约,部分消费需求难以实现。目前我国产品的相对过剩和供给不足并存。据商务部对消费品市场600种主要商品2004年下半年全国市场供求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供求基本平衡的占25.7%,供过于求的占74.3%,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由此可见,今年前三季度,虽然国内需求相对扩大,但在工业生产及投资高速增长的条件下,商品供应过剩的矛盾只是得到了有限的缓解,商品总体供大于求的矛盾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商品供应相对过剩,一方面说明居民即期购买力不足,另一方面也说明商品供求结构不尽合理。

    3、城乡差距过大财富分配不公导致有效需求不足

    我省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分别占总人口的比为35%和65%,农民消费只占居民总消费不到一半,人均消费水平更低,农民收入多年来一直在低位徘徊,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望达到1850元,即便如此,也不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四分之一,大量的农村人口在比较低的收入水平下再受到消费环境的限制要增加消费需求非常困难。另外,城市人口中,中低收入家庭占大多数,高收入家庭虽然数量少却占有财富总量的大部分,中低收入阶层有强烈的消费欲望而购买力不足,高收入家庭有钱但其消费到了一定层次却没有消费的欲望,二者形成了消费欲望与能力上的错位。这种结果必然导致消费需求不足。

    4、流通体系发展滞后影响消费需求实现

    长期以来,由于在制定经济政策过程中存在着重生产、轻流通的倾向,对流通产业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流通体系的发展相对滞后,制约了消费的进一步扩大。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是现代流通占流通产业总规模的比重低。2003年,我国限额以上连锁经营企业销售额仅占当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与发达国家50%左右的平均水平差距较大。另一方面是流通企业规模偏小,竞争力不强。更为突出的是农村市场体系发展滞后。计划经济时代建立的供销社流通体系已日渐萎缩,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尚未延伸到广大农村,农村商品流通在相当程度上依靠集贸市场等传统交易方式,流通设施不足,交易方式落后,流通成本高等问题相当突出,制约了农村消费的扩大。

    5、部分财税、金融支持政策,制约着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

    目前我国还基本上没有直接支持扩大消费的财税政策。在实施扩大内需的政策中,通过增加农村电网改造、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对扩大消费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总体来看,关于消费方面的财税政策仍然不系统。居民综合消费信贷、住房抵押贷款和汽车消费信贷近年有所发展,但支持力度还不够。至2004年11月末,我省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已达268亿元,比2003年底增加了56.7亿元,但仅占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6.5%,在全球汽车市场,通过贷款销售的汽车占70%,美国和西欧的一些发达国家,贷款购车的比例高达60%―85%,而目前我国这一比例还不到15%。

    6、“二手”商品市场体系不健全,影响了多层级消费的发展

    消费的分层分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特别是对住房、汽车等消费金额较大、使用寿命较长的商品来说,在收入差距适当拉开情况下,“二手”消费和租赁消费居于重要地位。目前我国“二手”商品市场和租赁市场发展滞后,影响了住房、汽车等商品消费的进一步扩大。一方面在城市居民住房中占相当比重的公有住房仍难以在市场上顺利交易;另一方面评估、交易等中介机构发展滞后,且管理不规范,交易者不敢轻易进入市场;三是在二手房、二手车等交易中,交易者隐瞒信息、欺骗欺诈行为严重,影响消费者信心。四是二手商品交易需要缴纳土地出让金、契税、评估费等各种费用,交易成本较高在市场初始发育阶段,不利于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张。

    二、2005年我省居民消费需求趋势的基本判断

    今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和降低农业税税率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各方面投入都向农业倾斜,有关涉农部门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大,极大地调动了种粮农民的积极性。2004年,我省粮食总产1160万吨,增长约20%。粮食产量大幅增长、农副产品涨价以及国家实行农产品(资讯 行情 论坛)保护价收购政策等,将有力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增幅将超过10%。农民边际消费倾向较高,收入增加,有利于促进消费的增长。

    从城市居民看,今年我省工业生产增长效益提高,职工收入明显增加。加之各级政府对低收入阶层在扩大就业、提高低保水平、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等方面出台了操作性较强的政策。按照劳动保障部“最低工资标准每两年上调一次”的要求,我省各地积极落实、提高了低保水平和最低工资标准,一些地区还增加了在岗职工岗位津贴等。预计2004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比上年增长10%左右。国家收入分配政策有助于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促其潜在消费能力释放出来。

    城市居民第三次消费结构升级,推动了诸多产业的快速增长,催生了我国经济新一轮经济周期的展开。消费需求要实现持续快速增长,同样要依赖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今年1-11月居民消费增长速度为13%,但是,汽车、住房和电子通信产品的销售仍保持了较快增长。11月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中,汽车类销售增长46.7%,虽然汽车销售增速比去年有所减缓,但仍远远高于其他消费品的增长速度。商品房销售额也保持30%左右的速度增长。

    长期以来,政策因素对居民消费具有较强的引导性和保护性,从今年来看,国家近期出台的鼓励汽车消费、严格控制房地产涨价的政策,为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创造了较好的政策环境,消费结构升级将继续成为消费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撑。国家最新出台的汽车产业政策明确提出了“培育以私人消费为主体的汽车市场”。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汽车和住房等消费需求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消费增长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紧缩性宏观调控措施实施,不少工业行业增速减慢,大多数居民对收入增长的预期减弱,不利于居民消费增长。2004年4月份紧缩性调控措施加强以后,中西部经济增长受到冲击更大一些。一是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速回落幅度远大于东部地区。与1~4月相比,西部地区投资增速回落16.2个百分点,而东部地区投资增速仅回落10.8个百分点。二是中西部地区工业增速回落幅度大于东部地区。从工业增加值当月增速看,与4月份相比,8月份东部地区仅回落0.54个百分点,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分别回落3.25和1.84个百分点。从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看,与1~4月相比,1~8月东部地区提高0.36个百分点,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分别下降1.23和0.8个百分点。

    政策因素对消费结构升级增长也有不利影响:一是燃料价格上涨和汽车产品价格走低不利于汽车消费的增长。今年以来,煤、电、油、运的"瓶颈"制约加剧,国际市场油价也持续高涨,国家先后几次对汽油和柴油出台了价格上调的措施,而且幅度较大。油价上涨使汽车使用成本越来越高,一项调查表明,油耗已成为左右人们购车的第三大影响因素。油价持续看涨将延缓一部分人的汽车消费。二是明年一些地区水、电价格上调措施将陆续出台,不利于用水、用电较多的相关消费品的增加。

    随着建设国债规模的缩小,退耕还林步伐的放慢,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后劲将受到较大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可能受到较大的挑战。对土地、投资、信贷和过热行业采取的行政性控制措施,对于抑制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已经并将继续产生效果。

    从物价方面观察,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逐步到位,生产资料价格将有所下降,粮食产量增加也将使农副产品价格逐步回落,预计我省2004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将达3.1%。物价水平降低将使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幅有所回落,一定程度上刺激低收入阶层和农民的消费。总体来说,在收入变动不大的前提下,物价回落将促进消费的增长。

    股市大幅下跌,居民股市财产缩水,消费趋于谨慎。受多种利空因素的影响,4月份以来,沪深股市大幅下跌,目前上证指数已下跌至1300点以下。许多投资者去年底今年初上涨行情中的盈利悉数赔掉,重新陷入市值不断减少的困境,一季度由于股市行情看好,被吸引入市的新增资金,更是被深度套牢。证券市场起伏不定,居民财产大幅缩水,无疑将减弱居民明年扩大消费的能力和欲望。

    三、当前扩大消费需求应当重点做好这几方面工作

    第一,要树立科学的消费观,促进消费可持续增长。科学消费观是指符合人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要求、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进步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是“科学消费”的前提。只有树立科学的消费观,才能促进可持续消费。要科学引导消费者正确处理当前消费和长远消费、消费和积累的关系,使消费既能满足现实需求,保证人们身心健康,又能兼顾长远需要,促进全面发展;切实指导消费者选择健康、正确的消费方式,避免过度消费所造成的资源大量浪费和环境污染,使人类能够合理、均衡地使用有限的资源,实现可持续消费。要以保护消费者的安全权和知情权为核心,以监督食品、药品和建筑装饰材料等热点消费领域为重点,宣扬科学消费理念,促进消费市场环境改善。

    第二,努力增加居民收入,理顺消费体制,完善促进消费的政策体系,适当提高消费率。当前应当把适当提高消费率作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多途径增加居民收入,使城镇居民收入与GDP保持同步增长,通过理顺收入分配机制,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深化消费体制改革,完善以个人消费为主体的消费制度,彻底改革各种福利、供给型消费体制,并加快行政职务消费货币化制度改革;把适当提高消费率作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逐步改变高投资、低消费的经济发展格局。适当调整一些过高的垄断行业收费和产品的价格,增加居民消费;加强交通、电网、住宅等的配套建设,拓宽城市道路,增加交通设施建设。

    第三,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消费水平。要严密监视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使国家的农业生产“直补”以及减免农业税费政策和措施给农民真正带来实惠。保证低收入居民的生活质量。应大力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提供更加多样化和高品质的产品;建立具有权威的、覆盖全省、包括国内和国外市场信息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深入进行农村信用社改革,为调整农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提供金融支持;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有利于我省农产品的交换,在稳定粮食基地及优质高产田面积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经济作物产业带、产业区,加快引进、选育和推广优良品种,大力开发高附加值的特色产品,加快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开发,使我省农产品加工业有一个大发展。

    第四,调整收入再分配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消费倾向,增强居民消费信心。要充分利用税收等手段,适当提高个人收入调节税的起征点,调节高收入者的收入,减轻中低收入者的负担。限制垄断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稳定居民收支预期,提高消费者信心。

    第五,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积极发展信贷消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立足省情,借鉴国际经验,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利用信贷促进消费,要从改变居民消费观念入手,普及信贷消费知识,同时提高信贷消费吸引力,确定合理的利率水平,简化贷款手续,延长贷款年限,增加贷款种类,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利用信贷进行消费。

    第六,完善市场经济秩序,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改善居民消费环境。加快反垄断立法,打破部门、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废止妨碍公平竞争、设置行政壁垒、排斥外地产品和服务的地方性法规,改变阻碍流通的条块分割体制,剔除各种保护主义。并从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等方面,完善市场监管体系。还要加快制定包括电子商务安全交易、网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促进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发展。

    第七,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扩大消费需求。大力推进绿色消费,增强消费者的安全和环保意识。形成有益于人体健康和经济、社会、环境持续协调发展的消费结构。依此带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和绿色产品开发,促进建立和完善绿色产品法律法规体系,延伸无公害安全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专柜、专区和专卖店、连锁经营、冷链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加快培育住房市场,推动居民住房消费。优化市场环境,完善市场体系,搞活房地产市场。在加快完善住房一级市场的同时,加快培育二级市场,推动存量住房市场和租赁市场的发育,促使各类住房进入市场。改进住房供应,提高住宅质量。继续以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为主扩大住房投资规模,提高住宅质量,规范商品房销售行为。研究探索住宅工程质量保险制度、质量索赔制度,促进住房质量的提高。积极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重点推行住宅市场准入制度和商品住宅性能认定制度。进一步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大力发展职工住房公积金信贷。加快发展住房消费信贷。根据不同消费群体的住房消费需求特点,制定一些配套的激励优惠措施,如利率补贴,减免税费、免贷款抵押购房公证收费等,促进居民住房消费。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电影《天下无贼》公映
杨振宁登记结婚
健力宝事件资本谜局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经济适用房该怎么买
精彩家装图片选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