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按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中国将于2004年12月11日开放直销市场。因此从年初开始,关于直销立法的舆论就不绝于耳。此举直接意味着从上世纪90年代初进入中国后就一直处于尴尬境地的直销模式,将在中国正式确定其合法身份。然而这一年来直销立法的进程却是坎坎坷坷,并伴随着各种各样的议论与纷争。关于内外资企业能否同等开放,准入门槛应该如何设定,政府会允许单层次和多层次中哪一种直销形式存在等问题成为焦点。
点评:自从进入中国,直销行业可以说就没有“太平”过,带来的相关社会问题也非常突出。而号称“直销沃土”的中国,无论是内资还是外资企业都把直销的开放当作是一次企业的“盛餐”,一个大的发展机遇。因此,直销立法成为今年众多企业最为关注的事项,同时因为直销的目标群体是广大百姓,因此,直销立法几乎也成了一个社会话题。然而,立法能否拯救直销?目前中国已经在进行直销运作的企业,存在的问题几乎是不容忽视,进一步开放后,政府能否对其更有效的制约?我们看到,自“98禁令”之后,在6年的直销转型经营中,无论是国家先后出台的几部部门规章,还是转型企业自我约束的停停改改,都是在一种法律缺失的情况下,政府与外资企业之间相互调和、博弈、配合、倚重的过程。如今,直销周折立法过程以及迟迟难以推出,再一次证明了这种博弈的艰难。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善、市场道德缺位、企业自律精神缺乏、民众心智不够成熟的条件下让直销得以普及,确实酝酿着太多的风险。因此,如何让直销在中国健康地运行,为福而不为害,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本报记者张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