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2004年头两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就猛增53%,超过经济全面过热的1992年,钢铁业投资增幅更是达到惊人的202%。与此同时,通货膨胀率不断逼近5%的“警戒线”。为此,中央政府开始动用金融、财政、政策等一系列调控工具。
3月份,国家发改委、银监会、国家环保总局、证监会和国土资源部联手严控钢铁、电解铝和水泥等行业;4月初,国务院常务会议后,央行再度调高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国
务院提高钢铁、电解铝、水泥、房地产开发投资项目的资本金比例,土地市场开始集中整顿,国家发改委推出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行业目录;10月份上调存贷款利率;12月份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05年起,实施了7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将转为稳健的财政政策。
有关部门11月份的数据显示,经济过热的各项指标终于开始进入安全区。
点评:过去大的经济过热其表现往往是全面过热和通货膨胀,这一次,却是部分过热、部分偏冷。而与计划经济时代不同的是,现在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过热行业与非过热行业、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沿海与内地已经形成了复杂的利益格局。
因此,在复杂的条件下着眼长远,标本兼治,进而解决中国更深层次的经济问题,是这一年来实践的意义所在。但是行政权力的作用仍然处于强势,政府今后应该采用更多的市场化手段。本报记者张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