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视2004:一声叹息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8日 15:30 互联网周刊 | |||||||||
    2004是数字电视起步的一年,但处于襁褓中的中国数字电视自诞生之日起受到的并不是呵护与关照,而是面临着哄抢与争执。数字电视在2004的岁末,留下的仅是一声叹息。     虽然在2003年岁末广电总局宣布了数字电视的推进时间表,按照时间表的规划数字电视的发展将令人振奋。但经历过一年多的演进国内数字电视市场并不见有
    标准之争     2004年,对于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的描述只有两个字:争斗。     今年围绕着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数字电视显示屏标准、数字电视网络接口标准等,各高校研究所之间、各厂商之间、各国家部委之间进行着或明或暗的争斗,搅得主管部门迟迟不能表态,标准出台一拖再拖,而国外的标准、国外的产业联盟、国外的厂家在一旁虎视眈眈,或大肆圈地、或分化拉拢、或另起炉灶,试图将中国标准扼杀在襁褓之中。     按照官方计划,这一系列标准中,最近出台的将是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委员会高级顾问、数字电视标准小组组长章之俭在11月份广电行业一个评选活动的开幕式上表示,由于我国数字电视推广时间非常紧迫,因此标准的出台必须尽可能快。为了配合2008年奥运会的转播,数字电视各项配套工作在2008年之前必须相当成熟。而标准出台之后,尚需一年左右的时间准备和调整。今年年底将是标准出台的最后时期。     融合不是新问题,置身其中的人耳朵都听出茧了。早在2002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对当时的5套方案摸底测试后,国家计委就组建了数字电视联合工作组,清华大学副校长龚克任组长,希望能够在几家测试单位中联合出一个方案,未果。2003年9月,发改委又委托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邬贺铨组织了一个“中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技术研发组”,并决定投入一部分资金,撮合清华和上海交大方案融合。广科院的方案后来也加入融合队列,到现在为止,融合依旧没有结果。     融合其实不是一个准确的说法,清华方案DMB-T走的是欧洲标准路子,多载波调制;上海交大方案ADTB-T走的是美国标准道路,单载波调制,从技术上说融合是不可能的,必须以一方为主,或多载或单载,再融入其他方案的优点。而广科院的CDTB-T方案混合采用现有标准调制,补充了支持低功耗手持终端的要求,比如手机看电视,倒是可以和上述两种标准实现融合。因此对于清华和上海交大而言,这不是一场融合,而是一场你死我亡的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清华和上海交大各有支持者,而且势均力敌,所以这只能是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上海交大是正统出身,1996年,原国家科委成立数字高清晰度电视总体组,由现任上海交大副校长张文军教授担任组长,后项目移交到原国家计委,总体组拿到计委的研发经费,在美国标准基础上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方案。那时美国标准是国际上最先进的,当时韩国主动付美国专利费,希望能尽早生产出符合美国标准的产品,卖到其他国家获益。但几年后,美国标准只在三个国家得到应用,后来居上的欧洲标准应用到了四十多个国家。1999年,清华半路出家,在信产部科技司邀请下沿着欧洲路线开发出自己的方案,加入竞争行列。作为有计委经费支持的上海交大,凭着正统出身的地位始终有高层支持。而清华的方案符合世界趋势,并在测评中占优,得到了终端厂商及部分政府官员支持。一个握有市场力量,一个有政府支持,想要结束拉锯,必须有更高层更强大的力量作个决断。     现在已经是最后的决断机会了。2002年,上海第一个运营数字电视,用的是欧洲标准,接着北京、深圳、南京、青岛、长沙等十几个城市相继用欧标商业运营,今年年底,甘肃新上马的移 动电视也是用欧标。同时,北京、天津、河北还将跨省建立移 动电视网,上海和苏州也在密谋跨区域运营,而依据的都是欧标。如此大规模的投入,证明广电部门内部甚至还可能存在希望欧标成为事实标准的幻想,至少认为国家标准一时无法出台。     而中国自己的方案还没有真正的商业运营,清华11月在河南的商业运作只是两个城市规模的试播。如果继续拉锯下去,等欧标全面覆盖中国时,再推出国家标准改造成本异常巨大,到那时欧标将可能成为事实标准,中国方案被边缘化。     鹬蚌相争谁得利?     除了走事实标准的道路外,外国公司还利用中国标准间的争斗,迟迟不能出台之机,尝试各种方法渔利。     在液晶电视标准中,夏普首先发难。在2003年6月,国家就成立了平板显示技术标准工作组,其中液晶显示分组有上广电、京东方、夏新、清华大学等27家成员单位。他们都希望国家标准采用自己企业的标准。因为国家标准一旦建立,与标准不一致的企业就得进行相应的调整。比如,改一个测量方法,就可能要求企业改变流程操作方法、更换生产设备、对生产体系进行微调等。而且现实情况是,在亮度、对比度、响应时间等方面,各液晶厂家的标准都不尽相同。这意味着各个厂家是各自分散的利益者。因此,在工作组第一次全体大会上,信息产业部科技司副司长韩俊特别告诉企业,制定标准要学会妥协,找共同点。     显然,这些企业没有学会妥协,还在继续争吵,据说标准已经起草好,却始终没有通过批准。早在标准组成立时,三星、LG等国外企业就希望能加入国家标准制定行列,但没被批准,到国家标准临出台之机,他们又想出新办法。夏普首先放话“国内电视自称用的夏普屏都是假的”,接着上海家电商业行业协会就邀请夏普、三星、上广电等液晶电视市场领军企业制定液晶电视的行业标准,并称上海地区规范将很快公布,而且将迅速在全国普及,成为全国的行业标准,从而架空国家标准。一旦如此,国内厂家将成为外国巨头的附庸。     在家庭网络标准中,闪联和E家佳的争斗还在继续,两个标准方案现在都在信产部的审批中,一直没有结果。E家佳标准在先,市场化在后;闪联市场化在先,标准落后,谁也不服谁。由于数字家庭的广阔前景,两个联盟已经改变了最初办公和家庭领域的区分,都想成为数字家庭网络标准。由于两个标准组都是信产部批的,承认任何一个都是对自己的否认,标准出台遥遥无期。而且就在一个联盟内部,各厂家也是面和心不和。     英特尔、微软等巨头发起的“数字生活网络联盟”趁机拉拢国内厂商,推出基于国外标准的产品。在英特尔技术支持下,海信开发出能够使电视和电脑互联互通的数字媒体适配器;在微软巨资帮助下,方正建了造价昂贵的产品体验店,让消费者免费体验含有微软最新“媒体中心”概念的家庭生活环境;另外,英特尔还与盛大联手,与TCL共建实验室等等,国内联盟愈发松散。     或许国内的标准方案争到最后发现,真正的赢家还是“外人”。     摸索中的商业模式     相比地面传输标准的争执,利用有线网络传输数字电视虽然不存在标准的问题,但由于有线电视尚存推广普及和成本高昂等问题,其遇到的发展阻力甚至还要大于前者。目前有线电视数字化的商业模式一直处于试验之中。     青岛模式走出了模式探索的第一步,以小区为单位,免费赠送机顶盒,在推行数字节目的同时完全停止输送模拟信号,频道数量由28套增加到50套,还开办了电视信息平台与商务平台等,同时每月向用户加收有线电视费10元钱,每月共22元。由政府借助频道资源,提供政府的电子政务信息,包括航班服务、天气预报、便民服务等,以此来解决数字电视的内容空白问题;由运营商免费派发机顶盒解决用户数量问题,费用则是“政府补贴点、百姓掏一点”。     青岛模式的前提是政府和厂商的支持,但这明显和厂家的期望值相去甚远。一位家电企业老总指责“青岛模式”牺牲了企业的利润,因为与机顶盒巨大的成本相比,每户十几元的数字电视征收费无异于杯水车薪。一开始企业必须垫付很多资金作为免费派发的前期投入,导致这些资金被深度套牢。有的机顶盒厂商甚至放出话,“谁搞青岛模式,我们就不与谁合作,如果都像青岛一样免费赠送用户机顶盒,我们不是要给赔死?”     青岛模式看上去更像是个政绩工程,完全没有考虑盈利,甚至连CA加密系统都没有,也没有一个能够收费的平台。没有CA就无法实行相应的收费,以致后来包括中央电视台在把内容投进去后在收费时都觉得很头疼,因为根本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看节目,所以应该收多少费用也无法计算。正因为如此,后继者在借鉴青岛模式的基础上大都加上了CA系统,根据运营方式的不同,又演变出四大模式—杭州模式、佛山模式、太原模式、上海模式。     杭州模式加上了8万多小时的交互式点播节目资源。佛山模式启动资金借助了外来投资者的力量。太原模式则是依靠市政府和太原有线电视网络积累的资金,自掏腰包解决资金问题。上海模式中,用户只要和东方有线签订两年合同,就可以免费领取机顶盒,两年之后,这个机顶盒就归用户所有。     其中佛山模式是较为成功的模式,佛山在上了CA系统后,实行一机一卡、按卡收费。由此可以直接管理到电视机和节目,就具备了开播付费节目的条件。佛山模式在短短几天之内就令人惊异地实现了万余有线电视用户的数字化整体平移。目前,全市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已经超过6万户。     在佛山模式中,运营商向设备厂商租用机顶盒,再根据运营情况来和设备厂商分成,但这种模式仍然遭受很大的质疑,因为主要压力和风险又传递给后者。机顶盒的折旧、价格下滑将给厂商带来很大风险。     目前几大模式都还属于投入期,对于更多观望中的城市来说,是否有模仿价值还有待观察。它们普遍被质疑的是机顶盒价格高和投资回收期长。专家测算,以数字机顶盒方式推广经营数字电视业务,一个网络上要有8万至10万个左右的交费用户,收支才可以基本平衡,而且要至少3至4年的运营时间才能收回投资成本。这种行政力量驱动的整体平移让人担心政策的延续性。     内容短板     数字电视面临的成功关键是内容,正如中数传媒总裁孙玉胜所说:“在免费时代是频道决定播出什么,而付费电视则是用户决定频道播出什么,服务和频道质量好才能取得成功”。但在数字电视已经开播的今天,数字电视在中国却明显面临内容的缺失。     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各方参与者自身的因素也有历史的原因。一位广电系统内部人士分析,内容短板的根源是广电总局产业规划的不清晰,现在的业态规划并没有给数字电视良性发展空间。如果把电视节目投放比喻成搁鸡蛋,广电部门既想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到免费频道的篮子里,又想都放到数字付费频道的篮子里,两边的钱都想赚,结果造成了数字付费频道有的东西,免费频道都有,也就无法吸引人,也就没有支持商业模式的基础。在国外,电影频道、音乐频道、动画频道等专业频道早都放在数字付费频道的篮子里了。     很明显,如果数字化提供的东西模拟上面都有,又要收更多钱的话,那当然不合理。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秘书长白为民对此不无担忧:“如果数字电视节目源问题在今后几年的开播中得不到解决,用户对于数字电视的兴趣可能会消失。”     内容的缺失还有历史的原因。在模拟电视时代,中国电视内容市场还相当初级,真正实现了产业化的市场可以说只有剧情类节目,由于行政管制的原因,栏目、新闻、纪录片等非剧情类节目几乎没有市场化。目前内容制作与现有广电体系有很深的渊源,栏目、新闻、纪录片等制作成本可大可小的内容都被电视台牢牢地把持着,剧情类节目是内容商惟一可投资的项目。据统计,我国目前年节目交易额仅为30亿元,基本上是电视剧的交易额。大量的节目是由电视台或其下的节目制作单位完成的,并直接通过相应的电视台播出,真正通过市场进行交易的节目数量很少。     如果内容部分市场化理想,未来节目市场将十分巨大。按我国现有的1000多个频道计算,以现在平均每个频道每日播出15个小时计算,只要其中25%的时间播出的节目是从节目交易市场中购得的,每分钟的节目以现价350元计算,节目市场就应有约300亿元的收入,是现状的十倍。     虽然面临如此巨大的市场,但对于数字电视的制作,很多投资者都踌躇不前。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也有一定的历史渊源。由于国内电视台在产业链中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因此内容提供商的利润始终被压得相当低。目前在国内节目播出收益比率中,制作方往往只能占到5%到10%的收益。对此,清华创业投资分析师张一平指出:“节目的竞争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竞争,更多时候取决于制作商跟电视台的关系。”     而且相对于模拟电视节目的制作,数字电视节目的制作要求更高、成本更大,因为要支付“收视费用”,人们对数字电视内容的期待值会更高,也更挑剔。但现实的情况对内容商来说很为不利,由于数字电视的用户群目前规模太小,收入也很少,而电视台又抢走了大部分的利润,这种情况下内容商当然不愿意冒太大的风险。     在清科咨询的赵建龙眼中,中国电视市场数字化的时机远未到来,他认为:“中国的电视数字化应该分为两步,第一步是精耕细作,第二步才是数字化,国外数字电视发展快是因为他们在模拟时代就已经精细化了,所以它推动数字电视就简单。”据了解,美国仅华纳集团下属的一个频道HBO(家庭有线电影频道)就能提供5700部电影和3.2亿套电视节目,相比之下,由于节目的欠缺,我们现有的游戏频道节目一周才换一次。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11月28日外资入股国内电视制作解禁,但现在模拟频道财力、人力、物力都比数字付费频道强,制作节目上数字频道不可能赶上模拟频道。数字电视存活唯一的可能就是境外专业频道的直接落地。     明年元旦,HBO将落地北京、上海等78个开通数字付费电视业务的国内城市,数字频道里每天将有6小时的HBO电视节目。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节目研发中心主任鲍晓群说:“如果HBO可以进入中国数字付费频道的话,我认为,这可能是中国数字电视可以进入商业运作的开始。”他分析,接下来ESPN、动画频道等等可能陆续进来,真正实现数字付费频道和免费频道的内容差异。然而这需要更大的政策突破,现在还在尝试中。     三方博弈何时休?     2004年8月1日,央视下属负责数字电视业务的风云传播有限公司宣布,8月9日由央视制作的两个奥运频道、两个影视剧频道、1个音乐频道和1个世界地理频道正式面向全国开播。但迄今为止这些付费频道只在上海、重庆、福建等几个少数地区实现了落地。更令央视尴尬的是,就在其眼皮底下的北京,有机顶盒的用户也无法接收到央视付费频道的节目。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据知情人士介绍,是因为央视和北京歌华的利益争执不下。本来央视四个频道到北京后,北京歌华按道理要按照收看的观众数字把这四个频道的钱交给央视,但歌华并没有交够应该交的,而是随便虚报了一个数字,但这个数字相对歌华的北京用户量来说远不合理,所以央视为此对自己的频道采用了双加密的方式,并且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直接了解到用户的收看情况。但歌华当然不愿意看到这一点,它甚至希望央视给它的信号是不加密的,由歌华来进行加密,然后告知对方收看的数字。     对此赵建龙认为,央视与歌华之争实质是争夺产业链主导权,“一旦开始运营,就不仅仅是分成的问题,从长远来看,这是将来谁在数字电视产业里占主导地位的问题。”像歌华这样的网络商一旦通过机顶盒观察到了用户的收看数据,能够了解观众的喜好,并建立起相应的数据库,就会变得相当强大,并可以以此要挟央视这样的平台商。从战略层面来看,央视当然希望能掌控第一手的数据。     在以上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国内目前广电体制下存在的问题,歌华作为网络商,手中拥有网络,但没有内容制作能力。央视实际上是作为网络商和专业内容提供商的一个中间平台,它拥有一定的节目制作能力,可以称之为平台商。在国外,平台商和网络商是合二为一的,但在国内,正是因为平台商的出现导致了竞争形势的复杂,因为平台商和网络商都有自己的利益所在,而且都希望能控制终端(即最终用户),也使得数字电视的推进速度大大放慢。     而在现行体制下内容提供商不能绕过平台商和网络商直接打交道,但在网络商控制终端的情况下,内容提供商和平台商永远不能直接接触到用户层面,内容提供商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看自己的节目,不了解用户的喜好,当然就不敢做大的投入。另一个更加严峻的事实是,中国的网络商都是各自为政,全国有多少个城市就有多少独立的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换言之,全国共有一千多个城市,就有一千多个网络商,平台商当然不可能和一千多家网络商谈,但节目制作后又是以通过播放面积最大化来摊低成本的,现实的情况明显阻碍了数字电视的发展。     当然,广电总局并非没有看到这一体制存在的弊端,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很难找到一个解决的办法。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有线电视网络是由各地、各级广电或政府出面筹资建成的,近20年来省市有线台都在自己掏钱建设节目传输网络,产权归地方所有。2001年“台网分离”,网络公司独立于电视台,各地又留下了一大堆各种背景的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在管理上,广电总局归国务院管,省网络公司归省厅管,市网络公司归市局管。由于省厅的厅长无权任免市局的局长,导致整合的困难。     解决这一困局的唯一办法就是进行资本层面上的整合。早在2001年4月的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上,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曾指出,广电总局决心打破原有的体制结构,实现网台分离,年底前组建成立省级和中央级的传输网络公司。     但在实践中,整合却遇到了巨大的困难。由于各地在建网的时候都不同程度地吸纳了很多系统外资本,其中仅已经进入广电领域的外资、港台投资就达23亿元之多。建设骨干网、搞双向改造两大工程和回购违规外资股份已经令广电力不从心,要完成回购地方网络公司股份,所需的资金缺口之大难以想象,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迄今为止广电系统并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前进几步。     一位资深电视人对数字电视的未来十分悲观:“这个产业链上的三方必须建立一个采金站,从用户那里采到金子,再循环滚动发展,但可以掘得出来金的掘金机,不是一家能建起来的,有线网络商没有节目的制作权和播发权,必须和内容商绑在一块,这中间还要拉上一个平台商,三家才能建起这个采金站。现在三家不能形成股权关系、资本关系,所以到最后谁都不敢建,结果形成了博弈。”     谁是终结者?     2004年8月份广电总局下达文件称允许付费电视通过卫星传输,让孙玉胜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在一次沙龙上表示,“如果不了解付费电视,你可能不知道这对数字电视有多重要。”原来中数传媒集成的所有电视节目要经过国干网然后到省干网再到各地市网这样一个过程,“名义是产业化运作,但如果按这种行政命令的方法传输我们的电视信号,中国的付费电视,我敢在这里断言,没有成功的那一天”。     就在下达文件的当天,8月1日,中数传媒抢先通过卫星开始传输数字电视信号,之后市场的变化之快令他们自己也没想到。从2003年底数字电视试运营半年多以来,中数只和四家接入网签约,经过卫星传输后,目前跟中数签约的网络商已经超过了80家。直接和各地的网络商谈判明显比层层推进的行政命令更有效。孙玉胜不禁感叹,不做企业不知道,政府的政策对企业是多么重要。     传输方式改变的意义不仅降低成本,更有利于传输领域的垄断被打破,使付费电视不再成为各地网络商利用资源垄断进行无理索取的题材。相比有线电视,直播卫星有非常巨大的优势,比如覆盖面广,没有中间环节,可以直接服务用户等。即使在有线电视极其发达的美国,卫星直播也是有线电视最有力的竞争者。也正是两者的竞争使得美国数字电视飞速发展。     有线电视网络未来的对手还不止卫星一个,电信运营商正在构造中的网络电视(IPTV)未来也有望对有线电视网构成巨大威胁,虽然这块业务仍处于半地下发展状态,但从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有线电视网络和互联网的融合将难以阻挡。目前用户已经可以利用大唐电信(资讯 行情 论坛)基于ADSL 的“梦思”家庭娱乐系统,很方便地对互联网上的影视、音乐、游戏、教育等节目进行点播和下载。电信的网是双交线,双交线换成光纤也可以直接入户收看电视。在国外,一般电信公司和电视公司都可以做用户的接入业务,中国之所以现在要维持双方业务不互相干涉,主要是为了保护相对弱小的广电系统。     现在如果放开电信进入电视业务,广电可能难以抵挡,因为电信无论从资金、服务队伍、整体机制都比广电要好,“北京什么时候一放,哪有歌华的事,歌华的资产才多少,网通吃你不跟玩似的。”一位业内人士说。     有人甚至认为,视频和互联网的结合才能拉开数字和模拟的区别,“模拟已经有几十个频道了,光靠视频很难吸引到足够的观众。”据悉,前段时间广电总局的官员还前往中国香港电信去考察了IPTV,但估计放不放开这块业务不会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因为这关系到广电和电信运营商两家的切身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