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加快山西省太原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法和途径研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8日 14: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农村劳动力就业与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路和重要措施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乡之间的不平衡发展,广大农村劳动力就业不充分问题日益突出。农村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业、从农村向城市转移,是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普遍规律,也是多数国家解决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现阶段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进一步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劳动力,变劳动力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是关系到实现太原市“率先发展”的战略目标问题,对于太原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为此,我们就进一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调查情况分析如下:

    一、太原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特点

    太原市有农业人口104.77万人,农村从业人员50.39万人,从业人员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55:20:25。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脱离出来,这些剩余劳动力不断向非农产业转移。到目前为至,据测算大约相当于每3户农户中有1个劳动力外出务工。总体来看,太原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以男青壮年劳动力为主。从抽样调查结果看,外出务工年龄在40岁以下的青壮年劳动力占到88%,男女比例为62:38。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集中在市区近郊。劳务输出以进入市区市场为主,全市外出务工的人员中,转移到省外仅有0.3万人,农村劳动力多数是小范围、近距离、季节性的转移,主要分布在六城区及农业县城。

    (三)在外务工的时间延长。“正月走,二月回”或“无工则返”等季节性外出务工的有所减少,为便于常年性在外务工,在外务工的劳动力将土地实行转包或转租。调查中,我们发现外出务工的每年一般都在8个月以上,比十年前的3-4个月明显延长。

    (四)居民举家迁移就业数量逐渐增多。一些先富裕起来的农民,积累了一定资金、技术和经验之后,创业意识、入城市意识和提升生活质量的意识逐渐增强,择业标准和自身发展的期望值提高,开始举家迁移就业。在十年前举家外出寥寥无几,据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现如今举家外出从业的户数占被调查总户数的比重为1.3%。

    (五)农村劳动力转移以交通运输业、批零贸易业为主。从劳动力转移的行业来看,太原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行业以交通运输业、批零贸易业为主,其次为住宿和餐饮业、制造业、采矿业、社会服务业和文化教育业,再次是建筑业,还有少部分劳动力在异地从事种植业。2003年,太原市外出农村劳动力中从事交通运输业、批零贸易业的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比重为27%。

    (六)龙头企业吸纳势头强劲。近年来,太原市农业龙头企业的蓬勃发展对繁荣本地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如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恒康乳业、宏明养殖、三元灯科技等十三家企业,总投资约10亿元,在未来几年可吸收7000余名周边农民就业。到目前为止,全市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到165个,从业人数达3万余人,他们中有许多实行“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直接或间接带动全市18万农户增收,农业产业化经营已经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条重要的途径。

    (七)创建农民自己的维权组织初见端倪。全市大多数乡镇建立了劳务服务站,服务的宗旨是“输出有组织,转移有保障”。为了维护农民工权益,全省首家农民牛奶协会在我市成立。同时还成立了蔬菜协会、葡果协会等等,农民工维权意识加强,农民工维权组织的创建开始兴起。

    二、当前农村劳动力就业与转移的制约因素

    尽管太原市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取得了很大成就,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农民纯收入的逐步提高。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并未得到根本缓解,劳动力转移还面临诸多困难。

    1、农村剩余劳动力还很难适应非农产业对人才素质要求。到目前为至仍有相当数量劳动年龄内的剩余劳动力无业可从,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依然滞留在黄土地上,并且由于素质较低,所能选择的就业机会十分有限,若有机会也只能主要转向非农行业的苦、脏、累等岗位从事简单劳动,这样不仅限制了农村劳动力的深层次转移,还降低了转移的巩固率。从今后相当一段时间来看,由于人口增长的惯性影响,以及耕地面积的减少,农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下降,今后仍将会有更多的剩余劳动力。

    2、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相对减弱。改革开放以后的80年代到90年代初,乡镇企业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载体,采取了“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农村内部就地转移方式。目前乡镇企业已经开始由原来的粗放型经营向科技和环保特征的集约化方向发展,这就对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工作技能有较高的要求,吸纳规模也受到一定的限制。这些乡镇企业随着技术改造和技术升级步伐的加快对劳动力的需求不纳反吐。

    3、劳动力市场不完善,流动的盲目性和无序性比较大。目前,我市比较规范的劳动力交流场所较少,用工信息、劳动力价位等一些外出务工者十分关注的信息发布不及时,致使一些外出务工者让个别街头广告欺骗,带来了较多的负面影响,加大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成本和难度。近几年,虽然各级政府部门也在积极组织输出劳动力,但力度不大,组织化程度低,2003年抽样资料显示,政府组织的人数占外出务工人数不足10%,外出务工劳动力仍主要依靠亲属介绍或自发外出。

    4、文化程度不高,专业技能缺乏,就业渠道较少。目前农村开展的专业培训时间较短,大多仅限于农、林、牧、渔业知识,内容简单,对外出就业帮助不大。据调查,在外出务工的劳动力中,经过专业技术培训的仅占16%;每百名外出劳动力中,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5%。因此,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缺乏对市场经济规律的了解,更缺乏从事非农产业的技能,使得外出就业的空间也越来越小。

    5、外出就业缺乏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农村劳动力因农业效益差,认为到城市务工可以挣大钱,盲目进城,结果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还因自己的素质和技能远远不能适应城市岗位的需要,而找不到工作或做一些临时性的工作,没有长期的、稳定的能保证在城市生活的就业岗位。

    6、城市本身的就业压力,也制约着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务工。由于城市长期以来执行的普遍就业制度,这种制度掩盖了城市劳动力过剩的真相,成为企业内部隐蔽性过剩。当前城市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步伐加快,企业内部进行改组、人员优化,使得国有企业内部劳动力过剩日益显现出来,通过下岗和裁员等方法,将富余人员向社会释放,城市中也形成数量可观的剩余劳动力,即使现在劳动力市场允许农民自由向城市迁移,能够转入城市的劳动力受自身素质及就业信息等限制,在就业竞争中明显处于不利地位,就业人数也不会很多。

    三、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太原市无论在城市和农村,都存在劳动力过剩问题,在体制转轨过程中,仍面临着消化国企富余人员的较大压力,在此背景下解决太原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是依靠一、二、三产业的全面发展,多种渠道分流,多种形式转移,全方位开拓就业门路,最大限度地创造就业机会。

    1、继续发挥乡镇企业大容量转移农村劳动力的载体能量

    乡镇企业由于资本密集程度较低,其就业生存能力较强,特别是发展农产品(资讯 行情 论坛)加工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农村既是农产品主产区,也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最具潜力的地方,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乡镇企业再次发展的突破口,这不但有利于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减轻农村就业压力,而且可以提高初级农产品的附加值,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还可带动种植、养殖业的发展。

    2、用科学发展观推进农村城镇化

    发展小城镇战略,可使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时发展,在改造传统农业基础上,把剩余的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转移出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工业在城镇的集中,不仅有利于节省单个企业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更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小城镇接近农村可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不仅可降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成本和就业风险,而且还可避免在大中城市就业所产生的各种问题,加快城镇化进程应成为今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必由之路。发展城镇化过程中,要按照全面、协调要求,坚持大、中、小协调发展、多元化推进;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注意环境保护和土地资源的节约和可持续利用;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坚持低成本运作;要按照实实在在促发展的要求,不搞花架子、不走过场。

    3、大力开展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劳动力的自身素质

    教育是提高劳动力素质的基础环节,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从娃娃抓起,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关键在于提高就业者的技术和技能。一方面要积极办好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为农村经济发展输送高质量的劳动者;同时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向农民传授科学文化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培养一大批具有专业技术知识、有商品经济头脑、有经营管理能力的新型农民,为劳动力向其他第二、第三产业部门转移创造条件。

    4、大力推广优生优育人口政策,积极推行户籍制度改革

    在实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中,经过长期的宣传和艰苦细致的工作,已使广大农民逐步树立少生优生的新理念,但受传统文化等多种因素影响,生二胎及多胎在太原市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较为普遍。近些年来,农村劳动力数量仍呈较快增长势头,这种趋势若长期持续下去,每年新增的劳动力数量便可能超过非农化转移数量,使剩余劳动力充分就业问题难以解决。因此,各级政府应加强对贫困地区农村人口的有效控制,遏制农村劳动力未来过快增长势头,使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得到保障。积极推行户籍管理体制改革,彻底打破限制农民工进城的体制障碍,树立与时俱进的新思想,真正突破“非”、“农”界限。做好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从根本上消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5、发展、规范劳动力中介组织

    首先,建立市、县、乡(镇)三位一体的农村劳务输出的协调服务机构,建立垂直的劳动力资源供求信息传递网络,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信息化水平,保障劳务输出的及时性、有序性、稳定性、长期性。一是按年龄结构、性别、文化结构、技术特长和求职意向分类登记造册,建立市、县、乡(镇)劳动力资源储备库,为有计划输出提供可靠依据;二是利用各种渠道广收各种用工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筛选,利用新闻媒体加强宣传,将筛选后的用工信息,定期向社会发布,避免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盲目性、无序性;三是对农村劳动力就业流向、职业、工资等情况进行跟踪监测,为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安置和制定劳务输出计划奠定基础。其次,除政府组织外,要大力培养劳务输出带头人,发挥能人带头示范、扩散效应,通过有专业特长和职业技能的劳务输出带头人来带动一片,转移一片,增加一片农民收入。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山西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电影《天下无贼》公映
杨振宁登记结婚
健力宝事件资本谜局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经济适用房该怎么买
精彩家装图片选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