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巍青
广州民营企业宏佳伟业公司斥巨资参股“一汽巴士”50%股份,老板张伟雄在《民营经济报》公开表示对投资广州公交“充满信心”。
从现有的情况来看,政府所制定的公共政策能否保持一贯性,是参与公用事业民营化
的私人投资者和贷款人最大的担心。张伟雄的话也印证了老板们投资公用事业确实有这种心态。
毋庸讳言,投资公用事业不仅旱涝保收,而且会在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以及股票投资者心目中留下上佳印象。但是,当民营企业闯入这个新地盘之后,企业就拥有了相对于政府的独立利益。作为公用事业经营权的授予者和公共利益的代表,政府成了企业的谈判对手。以公交为例,在变更票价、增开线路、离退休人员等问题上,投资者的求利诉求必然会与政府和公共利益的角度发生争议。此时民营企业还能否如在其他领域一样获得“我的地盘,听我的”般快感?
公用事业不同于一般的竞争性领域,随着社会资本大量涌入公用事业领域,政府与公众如何监管?一旦出现问题,何种机制对其有效?我觉得,这需要通过一个公正、独立的监督机构来完成。
在全国各地,公用事业的民间投资热正显出燎原之势。因此,明确企业在公用事业领域的法律地位,完善公用事业民营化制度,乃至综合考虑企业与公众利益,都是必须提到政府议事日程上的事情。政府应该保证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能够听到各方面的意见。公用事业的特点决定了私人投资者参与并取得公用事业产权必须通过公开的竞争过程。我认为,政府应当组织专家学者、社会知名人士、政府官员、企业界人士组成一个中立的机构将某项公用事业公开地授予经营者。
现在很多学者呼吁公用事业民营化的过程要充分透明,因为这不仅是对公众有个交待,也是对投资人利益的保护,更是政府“以人为本”的体现。而在目前,作为公共服务终端消费者的公众极少能参与到公用事业民营化过程。因此,在企业利益与公众利益一旦发生冲突时就很可能出现牺牲一方的利益来顾全大局的情形。
而公众的充分参与,其实恰恰是民营企业经营公用事业最好的防范与纠错机制。其实如果从一开始就对市民公开,将来出了问题也方便处理。现在政府应该考虑让公众明白公用事业改革的制度框架,万万不能变成政府想改制甩包袱,就找企业来做。
(作者系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此文由记者王昊采访整理
(日京/编制)(来源:金羊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