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外贸顺差格局逼近拐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8日 11:25 商务部网站

  2004年中国商务,渗透着精彩、激动还有些许的紧张,在“与日俱近”的新年脚步声中,那些回味悠长的瞬间记忆犹新。岁末年初之际,本报推出系列专稿,拟对2004年中国商务的重点、亮点或“拐点”进行重新审视和探讨,涉及外贸、内贸、引资、“走出去”、贸易摩擦与救济以及商务法律法规建设等10个领域。并且,在刊发稿件的同时配发相关图表,以点面结合,充分展示并预测今明两年中国商务的发展脉络。敬请读者垂注。

  中国外贸延续了将近15年的的顺差格局是否已经走到了“拐点”?这一问题在2004年曾相当长的时间稳居业界热门话题排行榜之首。随着10月份当月外贸实现70多亿美元的顺差,随后几个月累计顺差逐渐“走强”,相关讨论才逐渐“走弱”。然而,在回望与展望交织的岁末时分,人们似乎仍然无法回避“顺逆差”的猜想。

  2004年1至4月,中国对外贸易单月和累计均连续逆差,5月份开始单月贸易转为顺差,但连续数月的顺差额均不大,1至9月累计顺差不足39.25亿美元;而到10月和11月,单月贸易顺差分别猛增到70.9亿美元与99亿美元。截至11月底,中国外贸累计实现顺差208.4亿美元。

  2005年,我国进口关税进一步下调,面向海外市场的加工贸易比例可能缩小,而出口退税新政带出的问题可能集中显现,种种预期的变化表明,2005年中国外贸的进口增幅很可能仍要超过出口增幅。

  贸易顺差缩小的背后

  2004年1至11月,中国外贸出口5296.1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5.7%;进口5087.7亿美元,同比增长37.3%,进口增幅高于出口增幅1.6个百分点。

  外贸进口迅猛增长的背后,是进口关税下调、国内市场进口需求旺盛、投资带动贸易转移以及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2004年,我国进口关税从上年的11%下降到10.4%,零售、分销等领域对外资扩大开放,这些无疑刺激了我国外贸进口的增长。

  由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周边一些国家和经济体的生产力向我国转移,这些外商投资企业从母国进口原材料、生产设备和关键零部件到中国加工制作,从而带动了贸易的转移。我国加工贸易的50%以上来自外商投资企业,2004年1月至10月,加工贸易进口占到进口总额的39%,进口增幅较上年同期增长6.3个百分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1月1日起,新的出口退税政策开始实施,在鼓励和刺激高新技术产品和部分机电产品出口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我国加工贸易的进口。比如,国产料件相对于免税料件的优势减弱,加工贸易企业特别是外商投资企业倾向于使用进口料件;地方政府为缓解财政压力,客观上鼓励企业加工贸易出口增长,相应地又拉动了进口。2004年1月至10月,我国加工贸易进口额达1791.6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7.5%。

  此外,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一般性出口产品和一些资源型产品的出口退税率降低或取消,增加了公司的出口成本和压力,使一些原本处于保本和微利的商品出口意愿减弱。

  顺差格局逼近拐点?

  目前,针对外贸格局的走向,业界存在种种预测。其中占主流的一种是,2005年中国外贸将继续保持顺差,进口增幅仍要超过出口增幅,顺差幅度将进一步缩小;在未来较长的时间,对外贸易顺差格局尚不会改变,但不排除个别年份出现小幅逆差的可能性。

  我国贸易顺差的50%以上来源于加工贸易,因而,加工贸易在我国出口企业中所占的比重将直接影响到顺差的增幅。2005年,我国引进外资的构成将发生变化,以国外为市场的加工贸易比例可能减少,这意味着,创造顺差的动力会减小,贸易顺差的增幅可能下降。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三年过渡期,出口方面的入世政策效应基本释放,后过渡期的政策效应将主要体现在进口方面。2005年1月1日起,我国进口关税将从今年的10.4%下调至9.9%,入世承诺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将全部取消,零售、分销、批发等多个行业进一步开放甚至完全放开。

  2005年,出口退税新政在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将集中显现。如果由地方分担的超基数出口退税部分不能及时足额发放,将出现“清欠老账、却添新账”的新问题,企业的出口能力和出口动力都将受到影响。

  2005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将保持稳定性,经济增长率预计保持在8%以上,国内经济发展急需的先进技术、机械设备和国内短缺的原材料及能源产品的进口将持续旺盛。此外,随着我国步入国际贸易摩擦的高峰期,中国商品在海外将遭遇更多的“两反一保”、特别保障措施、技术壁垒以及其他名目翻新的壁垒措施。

  自然看待顺逆差

  长期以来,我们所接触到的国内经济类教科书大都刻意强调出口的作用而“轻视”进口的意义。今天,在继续努力扩大出口的同时,我们对“进口”与“逆差”的意义和内涵应有重新的审视和认识。专家强调,贸易顺逆差是市场运行的内在规律,应该“自然看待顺逆差”。

  作为贸易大国,我们在世界经济舞台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实现了“开放的中国与世界共赢”。目前,作为世界第三大进口国,中国的进口量占亚洲进口总量的1/5,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出口市场。据统计,2004年1月至10月,我国从美国进口同比增长33.5%,从日本进口增长28.7%,从韩国进口增长46.8%,从欧盟进口增长32.1%。中国已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之一。

  与此同时,外贸进口也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2004年,国内需要的能源、原材料、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的进口,占到了进口总额的90%。通过进口,我国得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提高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效益。

  考虑到明年和未来几年的进口态势,如何优化进口结构应成为今后一段时间我国贸易领域的重要课题。“优化进口结构”和“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只有健康、有序的进口,才能对国内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对企业的一项调查显示,单纯的进口价格协调已不能满足企业需求,“现代意义”的进口协调应包括对不同行业、不同经营主体以及不同商品,在不同时间进行多动能和全方位的协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要提高进口的综合效益,加强行业自律至关重要。

  时下有人提出,我国高达5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增加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贸易顺差减少正好可以减轻这方面的压力。对此,有关专家指出,“出口创汇”时代并未过去,贸易的性质就是创造更多的外汇,如何“有效使用现有外汇”才是当务之急。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电影《天下无贼》公映
杨振宁登记结婚
健力宝事件资本谜局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经济适用房该怎么买
精彩家装图片选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