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大学生就业“务实”不吃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8日 09:48 东方早报

  上周五我写了篇千字文《说说公布“1680元”的特殊价值》(见12月24日早报“评论来信”版)。写此文系有感而发,是被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公布2004年高校毕业生在沪上就业的首月薪酬抽样统计结果(见早报12月21日消息)所触动。

  昨日,早报A10版又刊出一条《九成毕业生准备一毕业即就业———半数大学生期望薪水不足2000元》的消息。读罢这条消息,忍不住还想说说大学毕业生薪酬和就业的事。

  仍有必要先作个说明:“九成毕业生”和“半数大学生”,专指抽样调查随机抽取的2000份有效答卷(样本)中的“九成”和“半数”。实际回收的有效答卷是8000份,调查由“中国人才热线”(www.job-sDB.com.cn)作出,结论只具备参考价值,并不代表明年近400万高校毕业生普遍的择业心态变化。

  尽管如此,前后两条消息,还是较客观地反映出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多重信息。譬如说,“首月薪酬平均1680元”的信息,拂去了多年存在的大学生薪酬虚高的“云雾”,这条信息传播开来,多多少少会使面临找工作压力的大学生变得实际一些;又譬如,毕业即争取就业,以及就业期望薪酬的降低,说明供给远大于需求的劳动力供求格局,已从主要影响低学历劳动者波及到高学历劳动者。说的更具体些,就是劳动力价格首先由劳动力供求关系决定。

  同时透出的另一则信息较隐蔽却更具社会价值,随着高学历劳动者劳动价格的变化,有助于全社会逐步确立起一个新的观念:就现代社会而言,高学历者由社会精英向普通劳动者过渡,具有技术与社会进步的内在必然性,相关观点可参阅拙文《高学历者也是普通劳动者》(2004年2月17日早报“东方评论”)。我还想进一步强调,根据中国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比如说15年以内),我国在总体上将面临劳动力相对过剩的局面,我国经济的竞争优势仍将集中体现于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之中,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也应该鼓励这些产业的发展。虽然我并不否认会有少数个人甚至个别行业有机会率先跨入高薪阶段,甚至其薪酬水平达到与发达国家同行“接轨”的水平,但从整体上看,中国人力资源成本的提升将不会很快,会明显低于同期的GDP增长水平。在这种大背景之下,即便是高学历的“白领”阶层,也不应该对今后的薪酬水平抱有不切实际的预期。事实上,“半数大学生期望薪水不足2000元”,即使置于大上海来考量,即使与同年龄段的中低学历的劳动者相对比,仍然具有明显的可比性。在上海,一般条件下,一个高中毕业生踏上社会,平均月薪不过千把块左右,其中的一部分可能还达不到这般水准。当然也有例外存在,譬如月薪超过2000元的,但不可能成为当前这个群体劳动价格的“基本面”。有句老话叫“物以稀为贵”,它与经济学所揭示的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原理,只是表述方式的差异。连续的扩招已经并将继续增大高学历劳动者的总供给,受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我判断,未来一个阶段,高学历劳动者普遍的劳动价格还会继续呈现“相对贬值”态势,这个态势除了直接反映于平均劳动价格,还反映于找工作越来越不容易。因为源自于生活,并被生活所“提炼”所“升华”,一般的普适的经济学原理才变得如此朴素。在这个意义上,大学毕业生择业观念所呈现出的新变化,当属可喜的另类“返璞归真”。

  “归真”其实就叫务实,大学毕业生开始讲究务实,又证明“市场”和“市场化”的确是个好东西,它没有徒劳无益的“说教”,有的只是通过市场这个平台和市场化之“实务”,为大学毕业生及他(她)们的家长,提供了足够丰富、足够受用的就业信息和劳动价格信息。通过信息梳理和筛选,继而调整自身的行为选择。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之中,受用的还不单单是找到一份工作,还会在心态调整中学会理性思考、学会如何面对现实。

  大学生从国家“包养”到家庭培养,在中国是个历史性进步,没有这个进步作前提,连续的大规模扩招压根就没那个可能。随之而来,就家庭而言,供养孩子上大学就变成了事实上的“教育投资”(当然不排斥接受教育这个前提)。既然是“投资”,自然要期待有一个较高的“投资回报”。这是人之常情,又系资本与身俱来的属性,所以,拉拉扯扯至此,对以往(包括现在和将来)许多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挑肥拣瘦”的情结,没半点儿冷嘲热讽的意思。何况,不出2年,我的孩子及我作为家长也将面临是就业还是考研的抉择。

  咱中国还有句老话讲“识时务者为俊杰”,就大学毕业生就业这件事,如何选择当然够不上“俊杰”的等级,我只想对大学毕业生朋友及家长们说,在目前的劳动力市场状况下,对于迫切寻求“投资回报”的多数家庭来说,选择不切实际的“高回报”,不如先接受“一般化的投资回报”,先把自个“低看一截”,先找份工作吃上“粗茶淡饭”,随后再为长远的“面包加牛奶”展开个人奋斗。所谓“‘务实’不吃亏”说的就是这个理。

  末了再提醒一句:个人奋斗成功者(获取高额薪酬者)永远是少数人。就多数高学历者而言,你奋斗了但未必一定获取高额薪酬。想获取较高的薪酬,总体上还得取决于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程度。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杨振宁登记结婚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圣诞家居美图大清单
2005年北京楼市大预测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