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航油破产也许是稳定市场措施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8日 09:48 东方早报

  在新加坡上市的中航油因为违反规定从事期货及其衍生产品的交易,造成了巨额亏损,2004年12月1日不得不向新加坡当地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但据新华社近日披露,国资委拟决定“不论代价多大,都会重组这家公司,而不会让其破产”。

  中方作出这样的安排,显然是考虑到了在海外上市的中资公司的整体信誉,考虑到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但这样一来,中方不得不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因为按照重组计划,中国
国际航空公司将参股这个资不抵债的公司,国内6家银行也不得向其追讨1.2亿美元的贷款,不仅如此,中国工商银行还将牵头进一步向中航油注资。

  这是一个十分慷慨的重组制度安排。考虑到中航油下一步发展的需要,中方出资股东今后将会付出更大的代价。更主要的是,这次重组计划很可能会给外国投资者这样一种错觉,那就是中国的上市公司都是承担无限责任的公司,而不是有限责任公司。

  在国内,类似破产整顿制度安排并不鲜见,每当国有企业出现债务危机的时候,总会有主管部门亲自出面,组织金融企业和各方的力量共同拯救破产企业。中国企业在海外上市后,原应遵守国际通行的准则,实行严格的破产制度,但万万没有想到,中国式的企业重组延伸到了海外。这种违背公司有限责任基本原则、连累中国金融企业的做法,不但不能给市场带来稳定,也许会给中国今后经济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危险。

  破产制度是公司有限责任制度的基本延伸,是保证公司投资人承担有限责任的重要制度安排。实施破产制度是从一个特殊的角度维护市场的稳定。它可以在督促债务人履行清偿义务的同时,让其尽快走出债务的沼泽,开辟新的业务。同时也可以提醒债权人谨慎行使自己的权利,尽快实现自己的债权。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实行破产制度,可以将沉淀下来的不良资产变成有用的资产,使社会资源被充分利用。在中航油这一案件中,由于企业重组过程中牵涉到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和中国工商银行等中国最重要的企业,所以,一旦此次企业整顿失败,那么,这些对中国经济安全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国有企业将会面临重大商业风险。这是决策者不能不认真考虑的问题。人们无法预料重组后的中航油将会出现怎样的转机,更无法预测今后中国企业在海外上市后能否享受同样的待遇。如果厚此薄彼,不但不会树立中国企业在海外上市的良好信誉,反而会大大损害中资企业的市场形象。

  中航油在新加坡上市后,作为股东,投资者没有尽到监管的责任,本来应当认真反思,防止此类事件再度发生,但现在相关部门没有按市场规则办事,进行企业破产清算,反而希望通过继续注资的方式拯救企业。我认为,在债务负担5.5亿美元、市场前景极不明朗的中航油身上,再花费高昂的代价,实可能得不偿失。(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杨振宁登记结婚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圣诞家居美图大清单
2005年北京楼市大预测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