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大国企上市是否应首选海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8日 09:30 上海证券报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最近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国有大企业目前上市的首选地是海外市场。李荣融表示,大国企上市之所以首选海外市场,目的是要通过成熟资本市场的约束,让上市国有企业抓紧规范,然后再回到内地市场。国有企业在海外市场表现得越好,内地的投资者对公司就越有信心。

    孙磊:海外上市可实现"多赢"

    要尽快推进大型国有企业治理水平的提高,海外成熟市场所能起的作用会更显著些。少数国企可能会因为水土不服而交些学费,不过其经验教训同样是国企改革和发展的财富。

    近日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接受专访时表示大国企上市首选海外。笔者认为这不仅有利于大型国有企业的成长,也有助于证券市场的发展,是多赢而负责的举措。

    对外开放从来都包含着"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重意思。为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少企业包括大型国企已经跨出国门,在很多国家"中国制造"的产品十分常见,但是高端产品和大宗商品的出口比例仍很小。其背后既有实力方面的原因也由于世界对当今中国的了解尚不充分,德国媒体在报道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时,便配了幅几个红卫兵高举着笔记本电脑的漫画,类似陈旧而片面的看法影响了我国企业在海外的发展。成为境外成熟市场的公众公司可以提高企业知名度,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及其企业,其积极效应绝非商业广告所能替代的。大型国有企业到海外上市能加快自身的国际化步伐,同时可起到一些带头作用。

    为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公众公司应当遵守更为严格的行为规范。对于我国的企业来说,上市除了实现融资目的,还是一个建立健全法人企业治理结构的契机。各国证券市场的发育程度不同,它们对企业机制所产生的促进作用也相去甚远。年初中国人寿因信息披露问题在纽约股市引起风波,近期创维数码和中航油又分别在香港股市和新加坡股市被停牌。客观地讲,类似的违规行为在内地股市并不鲜见,这些事件要是发生在沪深市场上,相关公司和责任人多半都不会受到那样严厉的对待。这表明了我国股市在法规文本质量及执行质量方面与成熟市场的巨大差异。要尽快推进大型国有企业治理水平的提高,海外成熟市场所能起的作用会更显著些。当然,少数国企可能会因为水土不服而交些学费,不过其经验教训同样是国企改革和发展的财富,中航油事件就迅速推动了大型国企内部风险控制机制的建设。

    企业之间的竞争包括技术实力的竞争,还包含着企业制度的竞争。企业制度的内涵非常丰富,健全"三会"职能、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几分开"之类的仅仅是最基本的要求。20世纪后期发达国家的企业制度有了显著变化,很多国外企业出现了"相关利益者原则",替代了传统的"股东至上"原则、"开放式产权"模式代替封闭模式、采用"共同治理模式"等现象,这当中必定有不少内容预示着企业制度未来的演化方向。大型国企要具备持续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了解、重视和把握企业制度的发展趋势。成熟市场上企业制度状况是公司估值的重要因素,投资者的评价客观上会形成企业不断改善企业制度的动力。国企在海外上市也是一种亲身体验感悟和学习优秀企业制度的机会,竞争中的学习收获是教科书上难以全部得到的。

    有人认为大型国企上市能提高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质量,是一剂刺激市场摆脱低迷的良方,最近海外市场对国企股的高涨热情似乎也印证了该观点。其实,持续三年的业绩高增长与流通市值大幅缩水已经证明,熊市的原因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于上市公司的业绩问题;近两三年的经验还表明,大型企业上市除了提高A股的平均收益率和虚增指数外,对比价结构和市场信心的冲击同样不可小视,前期有关交行"A+H模式"的传言就曾引发银行板块乃至蓝筹股大跌。

    海外成熟市场基本已经吸纳了本国或本地区符合条件的公司,国企上市很难对海外市场的总量均衡和比价结构造成明显冲击。不同市场以及不同的阶段,投资者对大盘股的接受程度完全可能不相同。希望超级大盘股重启一轮"伪牛市"行情是不现实的,大量的历史遗留问题需要解决,许多新制度的效果需要实践来证明,内地股市太需要休养生息的时间,国企首选海外融资是现阶段保护投资者利益的体现。

    我国股票市场要走出危局离不开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只要采用务实、创新的态度,很多问题都能够找到多赢的解决方法。国资委关于国企上市地的表态无疑值得其它部门借鉴。

    李伟:国企上市为何"内冷外热"

    近年来上市的内地国企在海外股市无一例外均受到了投资者的热烈追捧,以刚刚上市的国航为例,尽管受到了东航空难和中航油事件等的不利影响,但其在香港股市仍然获得了超过82倍的额外申购,最近增发的中兴通讯(资讯 行情 论坛)H股股价更是一度反超A股。反观内地股市,无论是散户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对国企大盘股的发行往往非常敏感,一有该类消息传出,股市往往会出现较大幅度的震荡。而从内地国企和管理层的态度来看,也越来越倾向于支持国企在海外上市。如此这般,便形成了在内地大型国企上市问题上"内冷外热"的局面,颇有些"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味道。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如此巨大的反差呢?

    首先,内地和海外股市目前运行的基本状况有着较大的差异。受到CEPA协议签署的影响,香港股市从去年下半年起就摆脱了长期的颓势,特别是国企股和红筹股的上升幅度均远远超过同期市场的平均水平。美国和日本等国际股市由于受到经济逐步复苏的支撑,交投也日益活跃,股市的回暖也相应推动了IPO市场的繁荣。而内地股市由于受到国有股减持不明朗等问题的困扰,在近三年半的时间内持续低迷,这必然影响股市对国企大盘股的承接能力。

    其次,海外投资者对内地国企的认识发生了较大变化。以往海外投资者往往认为内地国企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和透明度不高,一些上市公司频频曝出的丑闻也加深了投资者这种印象。但随着高素质国企的不断上市和公司治理机制的逐渐完善,海外投资者对其认同程度也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年来海外上市的内地国企大部分都是本行业的佼佼者或垄断者,海外机构投资者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参股的比例也越来越大。此外,海外投资者对人民币升值预期越来越强烈,也是造成内地国企颇受青睐的重要原因。

    第三,从国有企业的角度来看,其也越来越倾向于在海外上市。这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一方面海外上市有利于扩大企业的知名度,扩展海外市场,特别是如果能够顺利引入海外战略投资者,对公司各项业务的开展无疑是极有益处的。另外一方面,以往制约国企海外上市的主要因素在于其发行价格往往远低于内地股市,但随着海外投资者对内地国企的追捧,其发行价格也水涨船高。尤其是如果公司发行金额较大,如去年全球最大的IPO个案------中国人寿,依照内地股市目前的规模是无法承接的,因此只能选择海外发行。

    最后,从管理层的角度而言,也日益支持国企海外上市。国企海外上市一方面能够形成更有效的外部约束监督机制,促使国企内部的运作更加规范。另一方面由于海外股市的股份全流通,如果国企发行价格较高,那么能更有利于实现国企资产的保值增值。

    毫无疑问,海外股市将日益成为内地大型国企上市的主渠道,但这会否进一步引发内地股市的日趋"边缘化"?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没有本国高素质企业的支撑,内地股市的长远发展必然受到不利影响。因此,如何平衡各方面的利益,推动国企和内地股市持续健康地发展,将是管理层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之一。

    程敏:面向海外 有利国企加速成长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期货交易惊曝5.5亿美元巨亏,香港廉政公署拘捕创维集团董事会主席黄宏生,最近发生的这两大事件,使众多已经或正争赴海外上市的中国内地企业,再一次被推向重大诚信危机的风口浪尖。那么国有企业上市是否还应面向海外呢?综合以下原因,我认为在重视和加强诚信建设的同时,国有企业上市还应面向海外。

    首先,国有企业海外上市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干预和掠夺,使得公司更注重利用自己的潜力来增强盈利能力。在一股独大,股权分置的情况下,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很不合理,内部约束激励机制普遍较弱。"道不同,不相与谋",这就使得控股股东利用自己的控制权剥削和掠夺中小股东的财富成为可能。我们可以看到,控股股东利用关联交易、资产置换重组、担保等手段使得上市公司经营财务陷入困境的事实频频见于报端。海外市场有着比较成熟的约束和监管制度体系以及信息披露体系,公司的投资者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正如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所说,提倡国有企业到海外上市,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使我们的企业从一开始就走上一条比较规范的股份制之路,能有一个比较好的公司治理结构。

    其次,国有企业通过海外上市募集资金增加股本,增强了股票的流动性,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有利于对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进一步深化,巩固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成果。国企海外上市最大的意义在于推动国企改革,而不仅仅在于筹资。事实上从一开始,决策层在批准国企海外上市的时候,考虑的就不仅是融资,而是要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海外上市条件比国内苛刻,有时在定价上还会打折扣,为什么企业要舍近求远去国际资本市场融资呢?融资是一次性的,通过重组改制上市这个过程,国企在体制上、观念上的转变将使其获得长远的收益。一个大型国有企业,要走向市场化和国际化,摆脱原来的运作模式和思维定势,其间必然要经历一个艰难与痛苦的转变过程。在此过程中公司不仅进行了业务重组、资产重组,调整内部组织结构,引入国际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会计制度、精算制度和激励约束,更重要的是转变了经营理念,明确了以盈利为中心、实现公司和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再则,海外上市使企业能够进入更成熟更发达的资本市场,这有助于增强国有企业在境内市场的声誉,同时也有利于国有企业走向国际化以及提高国际知名度。海外上市对公司和产品品牌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有着不可低估的宣传作用,可以增加公众对公司及其产品的关注,增加公司及产品的市场份额,提高公司的声誉和财务信誉,使公司的贷款和其他融资成本会降低。

    当然,海外上市也是有成本的。海外上市一般比境内上市要求更严格更详细的信息披露,国企到海外上市必须遵循海外市场的"游戏规则",必须达到更严格的监管要求。海外证券监管机构很关注信息披露,企业要把历史的、现实的、未来的信息进行充分、如实地披露,这就把企业推到了一个必须接受更严格监督的环境中。特别是那些规模不太大的内地中小企业,更需要权衡赴海外上市的时间和财务成本。但从长远来看,国有企业面向海外上市还是利大于弊的。

    顾子明:"先外后内"是一种好的选择

    国内资本市场与国外资本市场相比而言,在筹措资金的规模和效率上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仅从这个角度来看,让大型国企放弃境外资本市场显然是不现实的,这也在客观上阻碍了大型国企的发展速度。其实,境内上市也是这些企业的一个选择,境内投资者也可从中获得优质资源所带来的回报,只不过在先后次序上有一定的安排而已。

    国资委负责人指出,大型国企上市之所以首选海外市场,目的是要通过成熟资本市场的约束,让上市国企抓紧规范。我们从近期发生的创维事件和中航油事件中也可以看到,成熟资本市场不管是在市场效率上,或是在法治环境上,都要比我国市场更为完善。到境外上市的公司迫于股票价格和严厉监管的双重压力,有利于促进我国上市公司优秀治理机制的尽快形成。而这些企业通过这样一番的磨练之后,再回到境内上市后,其实也有利于国内投资者从中获得更好的收益。

    在一个更加开放的国际趋势和环境之中,我们显然没有必要回到过去那种自我封闭的状态之下。大型国企选择到哪里上市,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应该是如何更好地发展企业,不断地追求更强,给投资者以更为丰厚的回报。而不是迫于狭隘的民族主义的情节,将我们的国有企业自我束缚起来。其结果只能会是好心办坏事,白白葬送掉国有企业的发展前途。

    方永根:大国企上市首选海外不妥

    经过多年的治理和发展,有不少大国企在国企管理、在经营管理、经营业绩以及成长性等许多方面,都已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这些大国企上市后,必将成为广大投资者争相投资的"绩优股"。投资者投资这种大国企"绩优股",就能获得很好的收益。

    然而,如大国企上市首选海外,内地投资者就无法投资大国企,也就无法获取本来可得到的不错的收益,这实在是一项损失。虽说大国企上市首选海外后可再回到内地市场,但此时大国企上市后的股价已被"炒高",回内地上市的发行价肯定要比原先海外上市高得多,投资者的成本也要高好多。

    张华:海外上市需慎思量

    鼓励国有企业海外上市,不可否认其初衷是好的,但在现有环境下,恐怕难以实现预期的效果。

    从国有企业现状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国有企业海外上市的前提条件,而不应该成为海外上市追求的结果。应该看到,经过几年的改革,国内有一批企业已经具备了在海外上市的条件,但大多数国有企业仍然在公司治理结构、运行效率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海外上市不仅难以使这些国企走上一条正规的股份制之路,有一个比较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反而有可能导致其畸形发展,甚至在海外惹出乱子。而过多的国有企业在时机不成熟的条件下赴海外上市,将可能使中国概念股的整体形象受损,影响海外投资者对中国概念股的信心,进而对真正需要从国际市场融资的公司如中国建行银行、中国银行等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从内地证券市场的发展看,缺少大型国企的证券市场显然是不完整的。近年来,沪深股市指数一路下跌,上市公司业绩变化无常,投资者一再受到伤害,股市走势与我国宏观经济走势明显背离,股市的经济晴雨表功能几乎丧失,这与国内股市缺少优质大型上市公司是有关的。大型优质国企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稳定证券市场的作用,是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优质国企与证券市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发展中共成长",在股权分置问题解决的前提下,完全可以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如果不去解决影响境内股市发展的主要障碍,如果因为境内股市低迷就放任、鼓励优质大型国企到海外上市,对境内股市的未来和国有企业的整体发展来说,都很难讲是最优的选择。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国企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杨振宁登记结婚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圣诞家居美图大清单
2005年北京楼市大预测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