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耗产业:地方政府急功近利之忧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8日 09:25 南方日报 | ||||||||
郑子轩 由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日前提供的一份《2004年中国工业发展报告》指出,2005年,我国工业发展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能源和矿产资源约束,能源瓶颈迫切需要对我国工业发展模式作出调整。
能源缺口的远虑近忧 该报告预测,到2010年和2020年,我国石油供需缺口将分别达到1.7亿吨和2.5亿吨;煤炭供需缺口则可能超过约为2.6亿吨和5.7亿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乌荣康预计,今后我国煤炭的缺口“还是相当大”,“到2005年大约缺口1亿吨,2010年约缺口2.5亿吨,到2020年要缺7亿吨。” 根据该报告预测,虽然天然气在2010年有望基本保持供需平衡,但到了2020年,供需缺口将达650亿立方米。此外,作为工业生产原料的铁矿石,其产量也将只能满足钢产量需求的不到40%;有色金属的主要品种铜、铝、铅、锌的矿产储量也严重不足,据专家评估,大多数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保证年限只有十几年或二十几年。 从资源利用率角度来看,目前我国资源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较低。目前,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为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的有关专家认为,尽管2004年我国的工业总体运行情况良好,但由于国内资源供给不足,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工业运行成本已经明显爬高。 亏本生意为何越做越旺? 值得关注的是,一方面,我国能源瓶颈制约因素一时难以解除,另一方面,我国的高耗能产品出口态势依然在增长。据国家海关统计,2004年前10个月,我国高耗能产品铁合金出口166.8万吨,同比增长16.4%。 为此,有关人士担忧,我国高耗能产业面向国际市场的发展思路,不仅会使我国可能成为世界高耗能产业转移的中心,还会进一步加重我国能源紧张局面,本已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更是雪上加霜。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寿荣说,近年来,发达国家普遍从能耗、环保、税收等方面对电解铝、电石、铁合金等高耗能项目进行限制,迫使这一产业向境外转移。而我国目前在建和已经建成的电解铝、电石、铁合金等生产线,已经超出国内需求的一倍以上,尽管如此,各地上马的积极性依然很高。不少新上高耗能项目的主要市场在国外,说明我们正在不惜以资源、环境为代价,不顾国内能源紧张的形势,努力为别人提供高耗能产品,实在得不偿失。 盲目发展高耗能产业给环境、能源、运输等带来巨大压力。由于高耗能产业的发展,一些能源产区的大气和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发展污染环境的高耗能产业,表面上看是推动了经济发展,但如果考虑到环境污染的代价,可以说是赔钱的买卖。 高耗能产业的过度发展,不仅加重了我国经济瓶颈的压力,还诱使许多地方产业畸形发展,出现能源产区大规模缺电的怪异现象。 政策贵在落实 早在1999年,国家就对电石、铁合金、电解铝等行业作出准入规定,从规模、工艺、环保等方面进行限制,对“十五小”的限制更早。可是在最近几年的高耗能扩张狂潮中,这些政策早被抛在脑后。 专家告诉记者,许多地方政府从地方利益考虑,并没有实施行业准入制度。有些地方的高耗能企业甚至与有关部门的检查打起“游击战”。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在国家三令五申取消高耗能工业的优惠电价之后,一些地区依然我行我素,利用地方电网独立运行的“优势”,继续给予高耗能企业优惠电价。很多地方对国家政策抱着观望态度和侥幸心理,不愿给高速前进的高耗能产业快车减速。 按照当前市场的发展趋势,高耗能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还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从国家经济安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效率等角度看,高耗能产业的前景显然并不乐观,专家认为,目前这种只顾眼前利益的盲目发展态势无异于“饮鸩止渴”。况且,这种盲目发展潜伏着巨大市场风险,不仅会给国家资源、环境带来压力,还有可能给地方经济造成沉重打击。 有关专家认为,清理整顿高耗能产业对规范行业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等都将起到积极作用。当前最关键的是,国家出台的产业政策在落实上要“硬”起来。只有严格落实国家政策才能真正规范高耗能产业的健康发展,否则新的政策无非是老曲重弹。(来源:南方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