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京记者 郑子轩
12月15日,国资委党委书记李毅中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明确表示,大型国企不能搞MBO(管理层收购)。连日来,国资委众位高层官员在多个场合一再重申这一观点。
可以看到,半年来国资委对“郎顾之争”的态度颇为微妙——9月、10月,国资委对国
企MBO的态度是“不宜”,而如今则明确“叫停”。社科院一位学者说,从这种由缓而急的态度变化中,人们也足以体会到国资委在国企改革问题上并非顺水行舟。
MBO不是国企改革的方向
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有不少研究人士对于国资委叫停大型国企MBO的做法感到茫然。在他们看来,如果不允许搞MBO,真正能供企业改革选择的途径并不多。“通过平均主义方式将企业出售给员工,实践证明不但难以操作,筹集资金不容易,而且难以统一。民主难,集中更难。”
据消息灵通人士披露,在国资委日前对MBO的态度明朗之前,一项针对国有企业改制和产权交易的调研从今年8月开始便悄然进行。在这次调研过程,国资委也确实发现一些企业在MBO过程中存在突出的问题。
北京燕京大学校长华生认为,MBO之所以在国有企业和公有制企业有存活的空间,是因为这种“模式”在这些地方有利可图。“中国今天的MBO,为什么不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搞?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能让你搞MBO吗?”
事实上,MBO几乎从在国内实行之日起,一些经济学家就从未停止过对这种方式的质疑。一些专家认为,在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角色尚未到位的情况下,大规模实行管理层持股容易给企业带来定价的风险、信息不对称与暗箱操作的风险、收购者融资渠道不明等风险。
在华生看来,MBO不是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经营得不怎么样的企业纷纷打算做MBO,最优秀的企业反而没有做MBO,或者没有可能做MBO。”
产权改革为大势所趋
国资委一位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是目前较为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业界人士认为,改革的负面效应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早在几个月前,国资委就出台了《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意见的通知》,但在执行的过程中,《通知》只能作为一个部门的规章制度来执行,而国资委并没有强制执行的权力。”这位官员很是无奈地说,“由于部分地方国资委贯彻不力,出现了许多问题,这还有赖于加大贯彻的力度,最终从法律的角度解决。”
谈到国资改革进程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张文魁说,国企产权改革方向不容否定和逆转,改革的步子也不能减缓。他认为,从实践看,国企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主要是国有产权转让的公开性、竞争性不够,只要真正实现公开性、竞争性,基本上能够克服“国资贱卖”的问题。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周放生对产权制度改革给予了充分的评价。他说,产权制度改革是国企引入承担资产损失责任主体的最有效途径。
专家认为,借助产权改革,通过一连串的产权制度安排和产权结构设计,让外资、民资、管理层等各类资本参与到国企管理和发展中来,将国企改造成混合所有制企业,构造出相互制衡的多元投资主体。而能否把产权制度融入到国企改制中,直接关系到国企改制的成败,只有投资到位、权利到位,责任才能到位。
提升国企国际竞争力
国企改革在摸索中大步前行。
数据显示,经过将近8年的改革,国有中小企业改制面已经达到90%。至2003年底,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3784亿元,2004年有可能接近5000亿元,大约是1998年的10倍。
在近日结束的2004年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国资委副主任邵宁指出,2004年是国企利润迅速增长、国企改革分享盛宴的一年,但这场盛宴的意义不应被高估。他说,在这场盛宴的背后,国企发展仍然存在隐忧。“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国有企业行业利润的构成,就会发现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中的相当一部分来自于石油、石化、电信、烟草等尚未完全开放的行业。”
邵宁认为,2005年推进国企产权改革与增强国企国际竞争力相辅相承、同样重要。他担心的是,当真正的世界级企业进入中国的时候,上述这些大企业能不能与之相抗衡。
国资委企业管理一局局长时希平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05年国资委工作的重点之一便是夯实我国国企的国际竞争力。
时希平说,尽管2005年中央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任务非常繁重,但还是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加快改革步伐:
一是,2005年中央企业在加快股份制改革,在建立健全董事会方面将迈出新的重要的步伐。在此方面,将积极吸引战略投资者,吸引有实力和有信誉的民营企业加快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二是,要加大引导国企转变增长方式的力度,突出其主营业务,加快其技术进步;三是,要在加强内部管理方面迈出新的步伐。要继续清理三级以下的公司,缩短管理链条,优化组织结构;同时,加强风险管理,对从事股票,债券,期货、外汇对外担保等高风险业务,要从严控制;四是,要加强企业的财务资金和成本管理,继续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对子公司的财务尽快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严格控制管理成本和人工成本过快增长,把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责任,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员工;五是,鉴于明年是实行主辅分离优惠政策最后一年,国资委将抓紧处理中央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来源:南方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