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行业专题--能源行业 > 正文
 

能源困局的体制之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8日 09:25 南方日报

  本报驻京记者 郑子轩

  核心提示

  中国能源问题的症结是市场化程度不高,计划经济色彩仍然比较浓。虽历经几次改革,但垄断局面始终未被打破。

  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能源短缺日益成为我国宏观经济领域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可以断言,2004年煤、电、油、运全面告紧让我国社会各阶层更加深刻地体验到了“能源”这个词所承载的重要意义。

  对于作为战略性物资的能源管理,我国政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2003年“两会”后,一个关乎我国能源发展长久之计的新的国家机构——国家能源局在国家发改委的大楼里开始运转。回首两年前各路专家学者以及相关官员为效法西方国家能源监管制度——成立专门的能源机构而呼吁奔走的热情,应该说,能源局的成立足以表明我国在加强能源管理上已经并试图迈出更坚实的战略性步伐。

  时至2004年底,国家能源局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十分明显,对此,无论是业界人士还是普通公众都有相同的感受。尽管在2004年包括针对电力煤炭和成品油的供给调整过程中,站到前台腾挪调拨、化解瓶颈问题的依然是国家发改委这个整体。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副主任、国家重大课题《国家能源战略的基本构想》主笔冯飞教授两年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根据我们课题中能源体制改革项目的研究结果,我国需要建立一个体现国家能源管理意志的综合部门。”两年过去了,在冯飞看来,目前我国能源管理体制依然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究竟采取什么样的对外、对内能源发展和管理体制,一直是令政府深感困惑的问题。

  事实上,经过多年摸索,一个趋向成熟的海外能源战略构架已初显端倪。以石油为例,按照业界人士的说法,未来几年,我国有望处于一个“泛亚全球能源桥梁”的战略位置上,将把现有的和未来的石油供应区域(中东、中亚、俄罗斯)同亚洲的主要石油消费国(中国、日本、韩国)联接起来。

  “国内能源问题的症结是市场化程度不高,计划经济色彩仍然比较浓。”冯飞说。我国能源(资源)体制虽历经改革,但垄断局面始终未被打破,市场化很不彻底。

  一位业界观察人士认为,穷则思变,唯有变才能通。他说,我国目前的能源困局主要是由于体制上的驱动力不足所致,相比之下,一些发达国家经过长期的调整和改革后,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科学的能源管理体制框架。

  据了解,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的政府分别设置了能源主管部门和能源监管机构,实行分级监管相互协调的监管方式,并建立了完整的监管法律体系。具体来说,能源主管部门负责能源大政方针及相关的政策研究;监管机构负责监管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独立于政府并具有司法审判权,可有效地保证政府能源政策的落实;按现代监管模式制定的法律法规大大减少了行政管理的不确定性、管理人员实施监管的随意性以及处于自然垄断领域的企业滥用市场优势地位的可能性,增加了投资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三方的信心。

  对此,国家发改委一位研究人士认为,虽然我国目前还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市场化程度比较低,而西方国家的能源监管制度是建立在其市场化程度相当之高的基础上的,但我们当下尤其要善于学人之长、补己之短。(来源:南方日报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杨振宁登记结婚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圣诞家居美图大清单
2005年北京楼市大预测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