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盘点,各地各级政府都在忙于总结一年来的工作。由于一些领导干部对年终盘点认识不一,所采取的态度、方法也大不相同。
最近,江苏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为了应付上级年终述职考核和群众评议,用公费在媒体上排队刊登“政绩广告”。人民群众对这种自己给自己脸上涂脂抹粉、好大喜功、张扬政绩的做法十分反感,纷纷对此提出了质疑和批评。
一年一度的干部述职考核和群众评议在全国各地已经形成了一种考核评议各级领导干部政绩的制度。通过上级的考核和群众的评议,公正地评价每位领导干部一年来的是非功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以利于来年更好地带领人民群众与时俱进。同时,按照干部人事制度和管理条例,淘汰那些群众不满意、不称职的领导干部。许多领导干部怀着平常的心态接受组织的考察和群众的监督,正确看待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既受到了教育,又增强了动力。
但是,也有一些领导干部对考核评议产生一种误解。他们把考核评议看成是一种“作秀”,是一种“过关”。为了“过好年关”,有些领导干部生怕上级领导和广大群众不了解自己的“政绩”,便四处张扬,以此显示自己的才干,日后出人头地;有些领导干部平时不思开拓进取,政绩平平。这时候他们着急了,便东拼西凑,弄虚作假,评功摆好,企图蒙混过关。
如果说考核评议是“过关”,那这个“关”也并非靠临时抱佛脚就能过得了的,而是要靠平时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真正干出成绩来,得到群众认可。人民的好干部牛玉儒无私勤政,为呼和浩特市的现代化建设呕心沥血,又是铺路架桥,又是绿化建房,办了数不清的好事、实事,最后病死在工作岗位上。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交了一份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树起了一座丰碑。他死后,成千上万的人自觉为他送葬;他的事迹传遍千家万户,多少人泪流满面。很显然,像牛玉儒这样的“孺子牛”式领导干部,如果让广大群众给他一生的政绩评议打分,肯定是个“优秀”。
与牛玉儒相比,有些领导干部则大相径庭,甚至有天壤之别。他们一天到晚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一些人贪污腐化,给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这样的领导干部不管你如何挖空心思作秀,在群众中是过不了关的。最近,黑龙江省司法、人事、交通三厅长在年终考核和群众评议中翻身落马就是一个例证。
领导干部要在群众中树立良好形象,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政绩观。有了这三个“正确”,就能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把个人利益抛在脑后。一个地处江西某地山区的乡镇,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竹木产品深加工,今年群众的收入增加了1倍。上级领导有人给镇委书记出了个主意:能不能将1倍的“1”字改为“3”,这样县委主要领导看了高兴,年终调整领导班子时可能让他当县委副书记。这位镇委书记是个非常正派硬气的人。他想:为了自己的乌纱帽,让我说假话,置群众利益于不顾,天地不容!于是,他义正词严拒绝了那个花样离奇的“建议”。
令人遗憾的是,现在有些干部一事当前,总是先打自己的小算盘。他们喜欢做一些表面文章,搞一些大而空的“形象工程”。有的领导在制定规划指标时,往往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为指标“宜高不宜低”,结果把自己搞得十分被动。近日,某地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递交了一份调整今年物价涨幅的议案,请求人大常委会修改市政府制定的物价涨幅指数由年初承诺的2%改为3%,原因是“难度太大,既定目标基本无法实现”。这个报告已经当地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成为了法律文件,怎么能想改就改呢?有人提出批评:作计划定指标应该留有余地,做不到的事情何必非要打肿脸充胖子!人们提出质疑:当地政府为什么要修改年初的承诺?说得直白一点,无非是害怕没有兑现承诺,上级领导不满意,群众有意见。这个问题看来还是值得当地政府认真总结盘点的。
在现代化建设中,全国上下都在以科学发展观作为行动的指南,强调政治、经济、人文、社会、环保等各方面持续协调发展。同样,考核、评议一名领导干部称不称职,也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能单纯地只看经济指标的增长,而应同时考虑对社会、公共服务和安全稳定等方面所做的贡献。中纪委一位高层巡视员将考察领导干部的条件更加具体化。他认为,考察一位领导干部是否称职,应从五个方面来看:一是要看干部的政绩观是否正确;二是要看过去的工作基础;三是要看当地发展后劲;四是要看群众生活水平的实际提高;五是要看他处理各种矛盾的能力。北京市有关负责人最近披露:以后北京将改变政绩考核体系,考核以公共服务为主。这一举措的实施,相信对于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将是一个有力促进。
本报评论员:万贵生
《市场报》 (2004年12月28日 第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