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篇:上海保险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特点
1、业务种类
从跨境交付 (cross board delivery) 这一形式来看,财产险、再保险、保险中介、辅助性保险服务均存在这种形式的国际贸易 , 如货物进出口贸易中的海运险 ,境内保险公司
分保到境外的再保险, 境内大型项目采用的境外公司提供的保险公估服务等等;在人寿险方面,虽然中国不允许国外寿险公司直接来华跨境经营 ,但“地下保单”的存在事实上是一种人寿险的跨境交付形式。从境外消费(consumption abroad) 这一形式来看 ,主要体现在上海市出境人员出境期间在境外保险公司购买的保险 ,如购买境外航空意外险等 ,或境外人士入境游时购买中国保险公司的航意险等。
商业存在形式的保险服务则较为典型。中国加入 WTO 以后 , 保险业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允许国外各类保险机构在境内开设分支机构。到目前为止 ,在沪注册的具有外资背景(含外资分支机构、中外合资以及外资参股等)的保险公司共有 19 家 , 在外省市注册在沪经营的具有外资背景保险分支机构也有3家。这些保险经营机构提供的各类保险服务就是以商业存在形式的保险服务。
自然人流动的保险服务主要是境外保险专业人士来华提供中介、保险咨询等服务。
IMF 定义下的保险服务侧重于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划分 , 由于国内寿险公司绝大多数客户对象为境内居民 , 人寿险服务的进出口较少,主要体现为境内保险公司为境外旅游者、留学生提供的保险。财产险进出口的主要形式为进出口货物险。
2、贸易规模发展不断提速
上海保险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提速 ,服务出口和进口均大幅增长。2003 年保险服务出口收入 2.90 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69.93%;进口达到 3.67 亿美元 , 比上年增长 90.60%, 其中非保险企业境外投保支出 2.97 亿美元,保险企业保费支出 6930 万美元;逆差增加到0.77亿美元。保险服务呈现良好形势的因素一方面是外贸规模的扩大带动进出口货运险规模上升 , 另一方面是上海市保险公司涉外险种不断丰富,财产险、再保险在保险服务贸易中的比重上升。
3、险种以进出口货运险为主
目前上海市涉外保险险种主要为进出口货运险 , 但是进出口货运险在保险外汇收支中比重有所下降 ,2003 年保险外汇收入由2002年 90% 下降到 2003 年74%, 为 2.32 亿美元 , 外汇支出由 2000 年 87% 下降到 2003 年75%,为 2.90 亿美元 , 责任险、再保险等规模以及在保险服务贸易中的比重都有所上升。
4、外资保险公司市场份额高
外资企业在保险服务进出口中的份额较大 , 保险服务出口中 , 外资企业所占比重估计超过三分之二 , 进口约为 50%。
保险服务主要出口对象为香港、日本和美国 , 其中 2003 年对香港出口 11567.92 万美元 ,较上年增长53.8%;对日本出口 7940.33 万美元 , 增长 2.8 倍;对美国出口 4804.74 万美元 ,增长48.02%。保险服务进口地主要为香港、英国、美国和新加坡。自香港进口额为 1.51 亿美元 ,较上年增长82.5%;自英国进口额为 8201 万美元 , 增长约 2 倍;自美国进口额为 6856 万美元 , 增长87.5%。保险进口中, 英国和新加坡增长较快 , 主要是对两国的再保险支出较大。
二、下篇:上海发展保险服务贸易对策
上海要快速发展保险服务贸易 , 首先要扩大对国内其他地区的竞优势 , 争取成为国内保险中心;并扩大保险容量 , 增加保险市场主体,增强保险业务的国际竞争力。
1、利用上海贸易口岸和国内金融中心优势 , 增强保险服务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 , 扩大传统保险服务贸易规模。
目前上海保险服务贸易中与货物进出口相关的业务收入占绝对比重。上海保险公司应该利用好上海货物贸易规模扩大为业务增长带来的机遇,加大对周边地区进出口企业的业务拓展力度 , 提高服务质量 , 争取进一步做大上海保险服务贸易规模。
2、培育保险中介市场 , 推动保险国际服务贸易稳步发展。
中介机构的发展可以分担保险公司的营销业务负担 , 令其专注于保险产品的开发以及保险服务的提升 ,提高保险市场的业务拓展效率。例如, 在进出口货物运输保险中 , 以往国内保险公司直接到外贸公司进行展业宣传 ,鼓励外贸公司出口谈判中将价格定为 CIF 价格,但是在国内外保险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 , 外贸部门业务人员价格谈判本身也比较艰难 ,保险的保险代理公司、经纪公司开展业务 ,则可争取将更多的涉外保险留在国内。
3、积极发展再保险市场 , 争取使上海成为国内和国际再保中心。
中国直接保险市场虽然发展较快 ,但长期以来忽略了对再保险市场的培育 , 造成国内保险人所承受的风险不能有效地进行分保安排,过分依赖、国外再保险市场。上海可利用中国再保险市场发展程度低、潜力大的优势 , 首先争取取得国内再保险业务的领先优势,扩大上海再保险市场容量。一方面向国家争取支持在上海建立专业再保险公司;另一方面上海可以优惠政策适度引进实力雄厚的再保险公司,建立合资再保险公司或外资再保险分公司 , 利用这些再保险公司的国际信誉提升上海再保险市场发展水平。
4、通过政府协助 , 争取上海企业境外投资项目中的保险业务。
随着上海市境外投资、劳务承包工程的增多 , 中资境内外项目成为保险服务贸易的新领域。由于中资境外企业是东道国的居民,因此境内保险公司为这些公司提供的保险服务便是保险服务贸易出口。上海保险公司可通过政府协助争取业务。从政府角度,也要积极协助保险公司的对外业务拓展 ,及时向保险公司通报有关情况,鼓励中方投资者在不违反当地政府法律的前提下力争在上海市保险。
5、扩大保险公司资金投资渠道 , 促进保险资金投资多元化。
合理、有效地运用保险资金 , 与增强保险公司的偿付力和竞争力密切相关。扩展保险投资渠道不应只是单一的证券市场 ,而应是整个资本市场, 即一切可以通过资金的运营活动获得增值收益的市场,包括参与国家的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及能源、交通、通信、城市基础建设等。保险资金只有真正实现进入整个资本市场,才能有效解决保险资金目前所面临的各项难题。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 , 保险公司的外汇资金运用范围也应逐步拓宽。
6、完善行业自律体制 , 鼓励保险公司之间良性竞争。
针对上海各保险公司在对外业务方面的过度竞争问题 , 应该加强保险同业公会的作用 ,完善行业自律体制。在这个问题上,关键是要加强对保险价格的管理,加以正确的引导以及强化同业之间的协调和自律。把单纯价格竞争引向保险产品、服务质量和企业形象方面的非价格竞争,减少保险资源的流失。
7、保护开发好保险需求资源 , 为保险国际服务贸易留住“肥水”。
上海有着良好的实体经济基础和浓厚的腹地资源 , 只要引导得当 , 实体经济对外交往的发展必将引致保险服务需求的增加。事实上,上海货物贸易的发展态势已经为保险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温床”,但由于种种原因致使目前货物贸易无论是进口还出口都采用了不利于中国保险服务国际贸易发展的价格条款, 进口中的 CIF 价格和出口中的FOB 价都呈上升趋势 , 使得本区域蓬勃发展的货物贸易所引致的保险服务需求“肥水”外流 ,从而导致保险服务贸易的逆差。为此 ,希望政府有关部门采取积极措施协调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发展 , 鼓励货物贸易发展兼顾服务贸易 ,将尽可能多的需求留给境内机构(包括境内外资企业);同时 , 要积极鼓励保险行业创新机制和产品 , 扩大供给能力 ,满足国内需求。
作者: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
商务部 《中国经贸》 第9期
(信息来源:贸研院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