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踩中“蓝筹陷阱” 有多少公司值得相信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7日 10:30 证券时报 | |||||||||
    伊利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出事了,这多少有些令投资者感到意外,而最为尴尬的莫过于基金了。三季报显示,伊利股份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就有九只基金,合计持有约5500万股。以9元的价格计算,基金目前持有的市值也达到了近5亿。显然,踏进“蓝筹陷阱”的事实让风光无限的基金不得不直面这样一个问题,有多少公司值得完全相信呢?     基金踩中陷阱并不是没有发生过,例如,早些年的持有银广夏、东
    无论是从所处行业,还是公司质地、盈利状况等各方面判断,伊利股份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基金追捧。毕竟,在国内股市上,目前值得基金长期投资的股票还是有限的。伊利事件则表明,所谓蓝筹也不一定完全可靠,各种各样的风险仍然是可能存在的。对于基金来说,投资的难度就一下了增加了很多,一双火眼金睛更加显得特别重要。     具体来看,伊利事件并非毫无征兆。“国债事件”的发生实际上已经给投资者提了个醒,伊利股份的公司治理实际上是存在一定问题的。关键是,以目前国内证券分析的角度与水平,公司治理还没有受到足够重视。以前,在判断某一企业是否有投资价值时,过多地采用市盈率等财务指标来判断。正因为如此,尽管有QFII在三季度减持了伊利股份,但是,基金整体上却不为所动,继续重仓持有。伊利事件给基金们提了个醒:今后在对企业进行估值时,其治理结构指标应该比财务指标更重要。     对于持有人来说,目前最关心的是,基金能否对伊利股份未来的价值做出合理与较为准确的判断。从以往经验来看,凡是公司本身或公司高管出现问题的股票,无一例外地在复牌后出现连续的跌停跳水。但是,伊利股份有所不同的是,公司基本面还是较为稳定,生产经营照旧,品牌也未受到较大影响。如果公司能够借此形成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那么,价值提升也是完全可能的。因此,这就给基金经理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评级是调高还是调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