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功过阿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5日 16:26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黄继新/文

  在一个生存下来就是胜利的地区和时代,活到了整整72岁的阿拉法特毫无疑问是一个大胜者。

  看看都有谁和他同时代——他经历了毛泽东及他之后的四代中国领导人,经历了从
林登.约翰逊到小乔治.布什的九任美国总统,经历了从纳赛尔到萨达特再到穆巴拉克的三位埃及总统,叙利亚的阿萨德、约旦的侯赛因国王……中东当年那些风云人物一个也没有活过他。

  在很长时间里,他的死亡似乎是不可能到来的。这个了不起的幸存者逃过了不下50次政治暗杀,经历过了被约旦政府驱逐出境,躲过了沙龙将军率领的以色列军队突袭贝鲁特,从利比亚沙漠坠机事件中生还……

  但是,却鲜有人会认为他是个胜利者,因为他没有坚持到最后。到他辞世的那一刻,他为之奉献了一生的巴勒斯坦独立事业也没有成功。更糟糕的是,只有很少的人会认为巴以彻底和平将在他的手中实现,甚至还有人开始把他视作这个事业的阻碍力量。

  的确,在同事们口中的这位“老头子”拥有独断专行者的许多特征。这位巴解组织主席的脾气可怕地暴躁,他叫喊、咒骂、用食指在空中挥舞。而且当他决定要干一件事时,旁人通常很难、甚至不可能改变他的主意。他对权力的掌控和其他国家首脑一样紧,惟一的区别是他比那些人活得更长。巴解组织最重要的巡回大使哈拉德.哈桑说:“如果他照镜子,如果他认为镜子里的人将控制他,他会把镜子打碎。他是不会受任何人控制的。”

  尽管如此,他却总能幸存下来。

  阿拉法特为什么能幸存下来?巴勒斯坦安全和反谍报机构的执行官员阿布.伊亚德说:“60%是靠阿拉法特自己——他的鼻子,或者说,他对危险的警觉;30%是运气好;10%可以算在情报机构的有效作用上。”

  虽然在过去十年里,他的代表性日益遭受到挑战,他在巴勒斯坦土地上获得的赞美声也大不如前,然而他至死仍是那里拥有绝对支持率的领导者。也许越来越多的巴勒斯坦人开始无法信任他,但是他们没有别的选择。巴勒斯坦一直没能正式立国,阿拉法特功过几分?这是人们对他的评价无法统一的地方。因此,整个巴勒斯坦事业得到今天国际社会的重视,便是阿拉法特最伟大的功绩。

  1948年5月,在英国宣布结束其对巴勒斯坦的托管之前8小时,200万犹太移民宣布以色列建国。以色列建国第二天,第一次中东战争打响。恢复巴勒斯坦人的土地权利和建立巴勒斯坦国的运动就此展开,时年20岁的巴勒斯坦学生阿拉法特的命运也从此改变。

  事实上,这个时候的阿拉法特,已经是一个成功地干了3年军火生意的军火商。从埃及向巴勒斯坦倒运武器的经历让他比其他巴勒斯坦人更快地发现,阿拉伯联盟正在试图将巴勒斯坦人排除在巴以问题之外。但是早发现这一点并没有用,阿拉法特和其他战友一样,被埃及军队解除了武装。

  巴勒斯坦人开始意识到,许多阿拉伯国家并不会全心全意地反对以色列,在很大程度上,这些新兴的国家需要英国、美国等大国的支持。同样重要的是,第一次中东战争的败绩令阿拉伯国家开始有了失败感和防守心理。而这种心理在后面几次中东战争中因为连续的、迅速的失败而得到了强化。

  后来的15年里,阿拉法特不光是和以色列战斗,同时也和叙利亚、约旦、埃及进行着斗争。这一状况自1972年起发生了变化。在这一年的慕尼黑奥运会上,发生了臭名昭著的“黑九月”事件。此后,恐怖主义被带到了国际舞台上。这次失败也普遍将阿拉法特描绘作一个“心怀无穷仇恨”的人,他领导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则不过是一个“暗杀者的辛迪加”。

  但是,有人指出,和今天追求极端宗教目标的恐怖分子不同,阿拉法特时代的是民族主义恐怖分子,他们有着明确的政治目的,他们的诉求也有着更现实的背景和更值得关注的解决办法。世俗的巴勒斯坦人在70年代所做的劫机、绑架行为,目的旨在吸引媒体的焦点,以将他们的生存问题放到全球议事日程上来。兰德公司恐怖主义专家布赖恩.詹金斯说,阿拉法特时代的恐怖分子的行动是要很多的人关注,而不是要很多的人去死。

  就引起全球的关注而言,阿拉法特成功地做到了。人们开始关注巴以问题,试图追究其根源。然而,关于根源的讨论是无尽头的。而且,冲突的萌芽可以追溯,但活生生的人却不能从地球上抹去。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需要一个更务实的态度来解决巴以问题。

  但直到1993年,阿拉法特的灵活和务实才开始给以色列人留下印象。在此之前,以色列因为仍视阿拉法特的巴解组织为恐怖组织,因此拒绝与其谈判。1993年1月,在以色列副外长约西.贝林的安排下,两名以色列学者在挪威首都奥斯陆秘密约见了阿拉法特的三名亲信,领头的便是现任巴勒斯坦总理库赖。这次会面揭开了奥斯陆协定的序幕。

  在奥斯陆协定里,以色列国政府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第一次正式承认对方,并允许巴勒斯坦人在加沙和杰里科地区实现自治。之后,巴以实现了7年的和平——双方有史以来最长久的一次和平。直至2000年9月,以色列反对党领袖沙龙在军警的护卫下进入了耶路撒冷的伊斯兰圣地阿克萨清真寺,巴勒斯坦人因怒而起的第二次圣战(又称“因地发打”)运动才结束了这一切。

  2000年,克林顿指望在任期内的最后一年再度推动中东和平的进程,但是阿拉法特没能和当时的以色列总理巴拉克在永久地位问题上达成一致。这是迄今为止的最后一次正式和谈,阿拉法特再度被人们视作和谈破裂的导致者。

  2003年,美国总统小乔治.布什抛出了呼吁巴以双方重新回到谈判桌的“和平路线图”。不再被西方诸国信任的阿拉法特,这辈子第一次应外界的压力建立了一个总理职位。但是没有人怀疑阿拉法特握紧权力不放的能力,第一任总理阿巴斯的最终离任也佐证了这一点。

  2004年11月,权力终于离他而去。

  链接

  没有了阿拉法特的中东,没人能预测它未来的面目,而它却直接牵动着明日世界的安危。在这个希望和忧虑悬在空中、沉重而躁动不安的历史时刻,本报主笔许知远、高级记者覃里雯亲赴迦南之地,成为那个历史时刻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他们以不同的视角写下了《阿拉法特之后的巴勒斯坦》(2004年11月15日,第186期)、《哈马斯的“合法化”》(2004年11月22日,第187期)、《漫长的告别》(2004年11月15日,第186期)等充满理性思考与感性描述的文章,带领读者深切地体验了那个不仅仅属于阿拉法特的悲剧。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