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是拍卖行立足之本”
本报记者专访浙江皓翰国际董事长蒋频
上周举行的浙江皓翰秋拍成绩喜人,为江浙地区2004年度的拍卖上演了一场完美的压轴戏。当天在拍卖现场,我们在第一排位置发现了浙江皓翰国际董事长蒋频的身影。被热切氛围环绕的蒋频带着自信笃定的微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拍卖动态,听说记者来自于千里之外的南方都市报,蒋频欣然接受了专访。
浙江成“第三大重镇”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今天拍卖现场人头攒动,佳绩频现,想必能够让主办方满意,你觉得近期浙江艺术品交易市
场的走向如何?
蒋频:浙江是继北京和上海之后发展得最好的艺术品交易市场,成为拍卖的“第三大重镇”。必须承认,到目前为止,我对此次拍卖的状况相当满意。
浙江的年拍卖成交量大约在1.5亿元到2亿元左右,共有10家具有拍卖资格的拍行,一通、佳宝等规模都相当大,而皓翰的成交量大约能够占到整个浙江省的三分之一以上。整个浙江市场近年的趋势总的说来是持续走高的。
南都:你认为支撑着浙江艺术品交易市场持续走高的动力何在?
蒋频:这首先是浙江省大环境影响的结果,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并存。浙江文化积淀较深厚,从古到今就是艺术品民间收藏、民间交流活跃的地区,在打造文化大省的口号下,艺术品民间收藏得到充分发展,民间收藏得到空前激活。
据粗略估计,江苏和浙江两省的民间资金总共高达1万多亿元。浙江的民营企业一直是投资书画的主力,也促使了整个市场的良性循环。
南都:作为全国艺术品市场的“重镇”,浙江是否具备自己所独有的艺术特色?
蒋频:浙江特色的形成主要是依托了中国美术学院,最热门的大师潘天寿等皆出于此,这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西泠印社也在促进收藏上起到了一定作用,这样的机构越多,就对一地风格特色的形成越有助。
海派作品是浙江的主推,它们讲究艺术底蕴、雅俗共赏,笔法十分细腻,这与北方市场所喜好的较为粗犷的作品有着较大的风格差异。还有一部分新浙派的作品,以中国美术学院在职的教授吴山明等为主力,他们的画作重笔墨传统,又在此基础上有一定创新。皓翰今年的夏拍就推出过其中的一部分,相当成功。
避免赝品促进公平交易
南都:在艺术品拍卖市场,有争议的拍品一直是收藏者的心头之痛。作为浙江规模最大的拍行,皓翰如何处理和看待这一问题?
蒋频:我始终认为,诚信是拍行立足之本,拍品的质量是拍行生存的源泉。艺术品拍卖并没有固定的客户,只有相对稳定的客户群和不断加入的新客户,所以从作品的征集、宣传、预展到拍卖,我们都会尽量替客户着想,也替客户把关。
可以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拿着拍品来皓翰说是假画的。当然,可能存在着有争议的作品,对于这部分作品,我们会给予一个适当的价格,而且会将比例控制在15%以下。可以说,今天的1700多件作品中,可能产生争议的绝对不会超过150件。
我认为坚守诚信的拍行对艺术品市场能够起到很好的刺激市场规范的作用,能够尽量避免赝品,促进公平交易。
南都:那么在征集作品上,皓翰是如何进行把关审定的?
蒋频:公司的艺术品部在日积月累的运作中积累了较强的经验,由他们首先对拍品进行判断。皓翰专门邀请了浙江博物院的五名文博专家、中国美术学院的专家和西泠印社的专家组成专家团,对10万元以上的拍品进行全体鉴定。另外,一些当代名家的作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将请画家本人或其家属进行审定。以诚信为本,打造皓翰品牌,才能营造拍行、画廊、艺术家的良性互动,促进艺术品市场的真正繁荣。 本报记者 吕静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