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伊利集团董事长等人违法挪用资金问题暴露。7月21日,证监会正式通知伊利集团:将派调查组进驻伊利,调查伊利集团的有关问题。8月中旬,调查组正式进驻伊利,9月中旬调查工作结束。记者从有关渠道了解到,当地检察机关的介入与这次调查涉及的问题有关。
对于公司高管“涉嫌挪用公款”一事,多数人士认为,其基本事实还是围绕今年以来
伊利股份罢免独董事件中所涉及的国债投资信息披露违规、华世商贸股权之谜等问题。随着调查的深入,暴露出的疑点愈加突出,或者有关部门已掌握了可为事件定性的重要证据。
今年3月,伊利股份披露,从2002年11月起公司累计汇款3亿元至闽发证券北京营业部购入国债,截至2003年12月31日,所购国债收盘价计算余额市价总值为2.91亿元,截至2004年2月27日已卖出国债收回资金1.87亿元,按收盘价计算余额市价总值为1.07亿元。三位独立董事立即对此事提出质疑,称完全不知情,公司在投资决策和信息披露上存在重大违规。同时,独立董事提出,在伊利第二大股东启元投资公司作为MBO平台业已存在的同时,伊利第四大股东华世商贸的设置动机可疑。今年6月独董风波爆出部分高管偷持公司股票之后,华世商贸也作为伊利的大股东之一开始进入人们视野。据了解,该公司当时由董事长郑俊怀的女儿郑海燕、副董事长杨桂琴的丈夫马庆、证券事务代表李永平的母亲李凤兰和财务总监兼董秘张显著的儿子张翔宇共同出资,且出资额度较大,资金来源不详。
对于上述两问题,郑俊怀曾不止一次向记者表示,自己是清白的,欢迎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并表达了希望自己能为伊利再干10年的愿望。同时,对于这些问题,公司董事会在承认不规范的同时,也分别有所举措:公司所持有的国债于2004年年底前择机售出完毕;华世商贸的三位高管家属股东已将所持股权分别转给另三位自然人。
不料,在独董们继续追讨“说法”的同时,又发现新问题:伊利还向控股子公司牧泉元兴提供2.8亿元,该公司于2004年1-3月期间在金通证券上海营业部累计购入国债及现金结余共2.8亿元,与2003年3月金信信托受让伊利国有股金额几乎相同。面对资金“腾挪”的质疑,董事会以“巧合”作了澄清。
其间,董事会对独立董事也给予有力反击,即以从事伊利项目咨询业务的关联交易违规为由,经过一番程序上的波折,最终在8月3日临时股东大会上免去俞伯伟独立董事的职务,另一位独立董事王斌随即提出辞职。俞伯伟当时表示,准备起诉公司高管,为自己维权清誉。
记者22日从自治区检察机关获悉,郑俊怀等5人被刑拘缘于挪用公司的两笔公款。2000年至2001年,伊利公司董事长郑俊怀等人未经董事会同意,先后挪用1590万元和1400万元分别给呼和浩特华世商贸有限公司和启元有限责任公司用于经营。检察机关对郑俊怀等人从立案到刑拘,都缘于挪用这两笔公款。
伊利公司的年报显示,华世商贸是伊利公司的第五大股东。经记者了解,华世商贸公司成立于1999年12月30日,注册资本为50万元,经营范围为化工产品、建材和日用百货等。原法人代表张显著,系伊利公司董事会秘书兼财务总负责人,另一位股东李永平,系伊利公司董事会办公室主任、证券事务代表。
据介绍,启元公司注册于2001年,法人代表即为伊利公司现任董事长郑俊怀。伊利公司原是一户国家相对控股的上市公司,国有股3200万股。2001年,伊利公司对中高层管理人员实行期权激励,为了便于持股,伊利公司用激励资金注册了启元公司。截至目前,伊利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共获得国有股期权奖励近500万股,均由启元公司持有。
关于社会上传闻的其它问题,检察机关尚在进一步调查中。
(新华社记者 钟华 汤计)
《市场报》 (2004年12月24日 第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