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苏伊
经过两个多月、100多位专家的集体评选,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工作委员会21日推出了“2005年中国商业十大热点展望”。
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工作委员会被中国业界视为商业领域的智库,它每年年底公布“
商业十大热点展望”,这是对新的一年中国商业流通行业发展及环境变化所进行的既完整、又专业的预测。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黄国雄教授,请他对明年商业的十大热点进行点评。
一、跨国零售商在中国进入全方位扩张时代。
从2004年12月11日开始标志着中国零售业进入后WTO时代,外国资本将更加畅通无阻地进入中国流通领域,进行全方位的扩张。其主要特点是:
第一,由按政策的进入转向按WTO条款进入,享受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不受地点、规模、业态和资本构成比例的限制;
第二,由探索期转向战略发展期,先期在内地进行试点合资的外资企业,基本完成本土化试点阶段,纷纷制定在中国发展的战略性计划;
第三,由一、二线开放城市向三、四线开放城市延伸。
第四,由单点扩张转向资本运营转变,控股、并购和整体收购,将成为今后外资进入的主要形式;
第五,由管理输入转向全方位的本土化经营,实施人才本土化、经营本土化、商品本土化的战略;
第六,由零售业的进入向流通领域延伸,建立采购中心,发展物流配送,重视在仓储、加工等方面的投入。
二、本土商业进入调整、组合的发展时期,流通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
在调整、扶持、组合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城市骨干流通企业的同时,地方中小商业、中小连锁商业将加快重组合并和合作进程,一批以区域发展为重点,以联合采购、自愿加盟为主要形式的新兴连锁企业将迅速兴起。而一些缺乏资金、缺乏特色举步维艰的中小商业、中小连锁企业,将面临着倒闭兼并的危险。兼并、重组、合作、联合等将成为2005年流通企业发展的基本形式。
三、国有流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将逐步深化,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流通结构将逐步形成。
在中小国有商业完成民进国退战略性转移的同时,大型国有商业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以股份制改革为重点,以调整、重组、合并为主要手段,通过置换产权结构、置换机制、置换身份,推进产权制度的改革。民营商业在巩固现有的基础上将加快纵向开拓、横向联合,向城郊边缘发展,并开始向农村市场延伸。
四、政府将通过多种途径规范和促进流通产业健康发展,改善市场流通秩序。
商业立法速度加快,商业法制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包括“反垄断法”在内的多部商业法规将陆续出台。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管理条例》将正式发布执行,地级以上城市网点规划制定将全部出台,有利于指导、引导投资,保护投资者和经营者利益,促使城市健康、有序、协调发展。
五、流通领域加快全程食品安全监控体系的建设步伐。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广大消费者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同时也关系到商业企业的形象和信誉,已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国家出台的食品安全管理条例和流通领域实施的“三绿工程”将加快建设进程,特别对各种食品和农产品,要从生产加工抓起,把好采购进货的质量关,加强商品运输、保管、加工的质量维护,严格销售环节的商品质量管理,严禁有毒有害、霉烂变质商品进入消费领域,确保食品安全。
六、零售商更加重视与厂商、供应商的利益协调,实施双赢战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零售商、供应商和生产商成为市场供应的主体,它们关系的协调与稳定,不仅关系着各自的利益,也直接关系着社会整体效益的提高和经济快速的发展。
在新的一年里,零售商的主要任务是要主动协调三方关系,兼顾三方利益,建立和规范各项收费制度,做到稳定、透明、公正、规范,严格禁止乱收费、乱摊派、乱打折,转嫁负担,损害生产商和供应商利益的单边行为。
七、内外贸一体化将在管理和经营两个层面有所突破。
内外贸一体化是世界性现象,是市场化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运行轨道的前提条件。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要求,经营层次的一体化,必须逐步实现:一是市场一体化;二是规则一体化;三是竞争一体化。
八、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商业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我国现在以每年1%-1.4%的速度加快城市化进程,每年有1000万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有1亿-1.3亿的农民进城打工,给城市建设带来新的任务、新的商机和新的压力。
随着国家《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管理》的颁布和实施,城市商业的发展进入新的时期。
“以城建市,以市兴城”,营造和谐、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和购物场所,这是城市商业建设的根本任务。大中城市将更加重视社区商业建设,已建和在建的购物中心和商业街将面临着新的考验,要在置换中充实,调整中提高,更加注重人气与商气的集聚、规模与效益的同步、引进外资和扶持地方商业的协调。
九、中西部城市及中小城市流通业竞争加剧。
中央关于开发西部地区方针的进一步实施。
随着对外开放,西部地区的重点城市和具有战略意义的中小城市,将成为外资进入的重点。而中小商业(包括中小城市的商业、中小型连锁商业、中小型商业企业)的发展,将成为2005年中国商业发展的重点和热点,它不仅以区位优势、规模优势和机动灵活的机制优势构成广泛、稳定、巩固的中国民族商业的基础,同时也加剧了西部地区、中小城市流通业竞争的激烈程度。
十、流通领域信用制度建设将向纵深发展。
“国无信不兴,人无信不立,市无信不旺,商无信不发”,信誉、信任、信用是构成现今社会交流、交往和交易的基础,是实现大批量、远距离、多方位商品流通的根本保证。
中国商业信用体系的建设已经起步,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在各个部门有力支持和配合下,正向纵深发展。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的评估体系和监测系统,将成为新一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
《市场报》 (2004年12月24日 第四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