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月1日起,全球纺织品服装配额将全面取消,一直依靠配额制进行数量限制的欧盟纺织服装市场将全面放开。为此,欧盟委员会、各成员国政府和纺织服装行业都“未雨绸缪”,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面对这一挑战。
就欧盟而言,纺织服装业虽然谈不上是什么支柱产业,且主要集中在南部国家,但其影响力仍不可小视。欧盟25国拥有超过10万家纺织服装厂,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这些企业
的雇员约250万,年营业额达到1900亿欧元(1美元约合0.75欧元)。
实际上,欧盟不仅是世界上主要的纺织服装进口市场,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地和第二大服装出口地。就对外贸易平衡而言,欧盟的纺织品出口超过了进口,而服装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因而存在着较大的逆差。
欧盟纺织服装产业的优势在于其技术含量高,产品的创造力、创新和质量都处于世界领先位置。但是,劳动力和环保成本过高则是欧盟纺织服装业的软肋所在。为了迎接后配额时代的到来,欧盟委员会特地成立了一个高级别小组,并在今年6月份发表了一份详尽的政策建议和对策报告。
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欧盟纺织服装界的一个主要思路是强化自身在技术、技能和品牌方面的竞争优势。欧盟日前建立了由企业和研究机构共同参与的泛欧技术平台,以集中力量争取在纺织技术,特别是制衣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此外,欧盟还将加强对技术工人的培训,并加大对包括品牌和技术在内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欧盟纺织服装界的另一步棋则是布局与其相邻的环地中海国家。实际上,欧盟已经与沿地中海国家形成了一个分工协作的产业链。欧盟将其占有技术优势的纺织面料出口到地中海国家,利用当地便宜的劳动力加工生产,再返销至欧盟。
目前,欧盟正在与沿地中海国家进行贸易谈判,争取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一旦建成,欧盟与地中海国家间的纺织服装贸易将完全免税,两个地区的产业合作肯定会更为紧密。
当然,要在竞争中取胜,采用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往往要方便得多,其中“绿色壁垒”因其隐蔽性较好而日益为欧盟所采用。实际上,近两年来,欧盟已经打着环保和保护消费者健康的旗号,制定出了一些不利于发展中国家低端和低价纺织服装出口的禁令。
如果说“绿色壁垒”的限制对象并不明确的话,那么欧盟还有专门针对中国纺织服装的限制措施。经过近一年的酝酿,欧盟委员会于10月份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措施。其中首要的一个措施,便是建立预警机制,并威胁在必要时启动各种贸易保护工具。
欧盟委员会要求各国海关收集中国纺织服装的数量和几大类纺织服装的平均单价等数据,以及时全面地了解中国纺织服装对欧出口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预警机制。欧盟的预留机制根据警报的等级不同,由低到高分为“绿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四个阶段。
欧盟官员强调,如果欧盟认定中国某种纺织服装产品的对欧出口“激增”,欧盟将采取包括反倾销、反补贴和特保机制在内的贸易保护措施。为协助区内的中小企业打贸易官司,欧盟还将通过详细的指引,详细制订出欧盟采取特殊保障机制的程序和适用范围。
此外,欧盟还在现行的普惠制于2005年到期之后,取消了对中国纺织品的普惠制待遇。普惠制是一种比正常关税要低的税收制度,以纺织服装为例,欧盟的平均关税为9%,而中国产品由于普惠制的原因而享受20%的关税优惠。欧盟声称,鉴于中国纺织服装强大的竞争力和其在欧盟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的事实,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继续享受普惠制是“不公平的”。
由于纺织服装贸易的敏感性,中欧双方在今年还成立了“纺织对话机制”。据有关方面透露,欧盟在对话中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包括要求中方也就纺织服装出口建立监视机制、改善中国劳工条件、提高环保标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
不管怎样,纺织服装的贸易自由化毕竟是大势所趋,但是中国企业要想真正在国际市场立足,仍应在提高产品的开发和设计能力,以及产品质量方面下苦功。此外,中国企业还要延伸产业链,加快实施品牌战略。据报道,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中自有品牌的占有率不超过10%,大多数企业赚取的只是制造加工环节的微薄利润。由此看来,中国要成为真正的纺织服装强国,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信息来源: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