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保险市场转折之年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4日 08:30 证券时报 | |||||||||
    又到年终岁末盘点时。     对于2004年来说,没有比中国寿险市场在第一季度负增长更令人吃惊的了。中国寿险业经历了连续十多年的年均30%的增速后,突然在2004年年初表演出疲态。2004年1-3月份,寿险收入836.19亿元,比2002年同期下降了3.9%。北京、上海、广州等几大寿险重镇同时出现负增长。
    这个现象无疑给2004年的保险市场发展打上一个巨大的问号。造成寿险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否是各家寿险公司都处于市场调整期,没有更多的保险产品来配合市场的需求?或者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保险业的增长态势一贯以来被有意识的乐观化?是否是对过去几年投资连结保险和分红保险“做滥”的惩罚?是否预示着保险市场在未来几年将遭遇到结构性的问题?     保险负增长也给保险学教授郝演苏提供了言论动力。郝演苏发表了骇人听闻的“2003年中国保险业有40%的泡沫”的言论。他说,中国每年高速增长的保费收入只是表面繁荣,老百姓真正的保障质量并不见得有大幅度的提高。其依据是分红险和投资连结类保险应作为“非风险保费”从每年的保费收入中剔除,因此统计数据需要重新计算。他的言论虽然遭到了官方的反驳,但却赢得了市场的尊重。     2004年最让人关心的问题还是保险资金运用。从法律上讲,管理当局已经认可了保险资金进入资本市场投资的正当性。保险资金投资股市和海外不存在悬念。但是,不凑巧的是,两者都遭遇到时机上的问题。股市在1300点失守,而美元汇率处于剧烈震荡期。     按照管理层的意思,保险资金入市的通道是保险公司建立自己的资产管理公司的方式。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两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是国务院特批的(主要是为了完成海外上市)。而华泰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中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也已获得保监会的批准,将在2005年开业。平安、新华、泰康和太保等4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申请已经报送中国保监会,如获批准,也将于2005年开业。于是,保守估计,在2005年中国将出现8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将通过独立席位进行股票交易。     继太平洋保险集团斥资10亿元参股复旦大学太平洋金融学院后,平安保险集团近日向有关监管部门和国务院提交成立保险产业投资基金的申请,着眼于投资国家长期基础设施项目。记者跟一些寿险公司经理聊天时,感觉到其实像平安这样的公司早就介入到了地铁和公路等基建方面。只不过,现在还处于一个潜水状态而已。同时,记者也感受到,寿险公司投资基础产业是一种必然,因为基础产业的回报周期同寿险公司的收入流是比较合拍的。关键在于,保险公司必须考虑到基建项目的宏观风险。这种风险往往来自政府,往往是一种“非理性”风险。     保险混业又有了新的案例。2004年7月经保监会批准改制而成的中银保险公司就是混业的典型。它的出资方是中国银行(确切地说是中银集团保险有限公司)。中银保险成立后,中银集团混业经营的金融控股集团架构即告基本建成。中国银行近日高调表示,将借助中国银行网络平台,并利用巨大的客户资源,以银行保险为特色,实现金融服务一体化。     车险依然是保险市场最重要的看点。今年车险市场上的主角还是占车险市场60%以上份额的中国人保。以往中国人保都是车险价格战的主力军,但是在2004年,人保开始扮演价格的领导者的角色。人保一反常态地采用提高价格的手法,并且推出了绝对免赔额的做法,引发了市场很大的争议,并且摊上了霸王条款的恶名。人保的举动表明了它的价格哲学:在一个汽车销售趋缓的年代,大幅度提价是一个最优行为;在一个汽车销售火爆的年代,削价打价格战是一个最优的行为。     如果说人保的提价策略是反映企业微观策略的话,那么2004年5月1日,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实施。首次提出生命权大于路权的理念给车险的激进改革增添了宏观背景。法律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第三者责任险风险加大,死亡赔偿金的提高,使保险公司第三者责任险风险骤增。由于强制三者险缺位,“交通事故救助基金”未建立。保险公司不愿意把责任“一个人扛”,想尽了各种办法来卸责,采用“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尽量把赔偿风险转移到车主身上,也让车主们在2004年对保险公司充满前所未有的愤懑。     航意险的高额垄断此前被“千夫所指”,在杭州和南京相继解散航意险共保体以后,备受关注的北京航意险共保“联盟”也于10月底正式解散。但是,11月21日,包头的空难再次引发人们对航意险的关注。在此次事故中遇难的47名乘客里,仅有25人投保了航空意外险,投保率仅为47%,由此可以看出国民的保险意识确实亟待加强。空难也大大推动了航意险的市场需求。可以预见,在2005年,航意险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对地下保单的打击依旧老生常谈。地下保单以其低保费、高保障、高回报的特点,不断蚕食着境内的保险资源。但是,业内很少用“自由主义”的精神看待“地下保单”的问题。“地下保单”反映出三个问题:第一,我们的保险市场提供给消费者的选择并不是很丰富;第二,我们对保险产品的管制产生了一个畸形的后果;第三,我们此前过分鼓励保险公司做“投资分红险”,让保险公司忽略了“保障”的重要性。在“投资”方面,中国的保险公司是没有办法同“地下保单”相抗衡的。     2004年的12月11日,我国兑现了入世承诺,所有保险及相关服务业取消了地域限制和股权控制,并允许外国保险公司向外国人和中国公民提供健康险、团体险和养老金(年金险)服务。这意味着,从2004年年底开始,中国保险业即将迎来全面开放的时期:外资保险公司可以在我国任何一个城市开设分支机构,并且外资寿险公司可以从事所有与中资寿险公司一样的业务。     这场“开放”将把中国保险业带向何处?2005年,民族保险业将经历前所未有的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