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静水深流 三年沉潜为胜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4日 08:00 人民网-市场报

  郑国清 纪卫华

  老子有句话叫做“上善若水”,说的是圣人要具备水那样的品质———说内涵要“像平静的湖水,波澜不惊,却静水深流”。

  如今,青啤总裁金志国正在默默做着“修炼”青啤的工作。从90年代末,青岛啤酒发
轫行业兼并之路起,青啤再一次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经过狂飙突进的扩张之后,实现了规模扩张,此后近三年,在金志国的带领下,青啤人耐住寂寞,悄悄地开始了企业内部变革,进入了静水深流的境界。

  调整路基

  问:有媒体报道说,从您上任以来,青啤一直在致力于一场目标远大的变革,您能不能给介绍一下,这是一种怎样的整合?

  金志国(以下简称金):应该说,青啤的变革是一种结构性的变革,从一定程度上说,又是在制度、机制、市场、品牌等方面的全方位变革。

  问:这些变革都革去了什么?

  金:比如我们的用人制度。过去,我们的用人制度是“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铁交椅,这样造成新人上不来,不需要的人淘汰不去。传统的国有企业的机制影响着青岛啤酒的发展,因此我们在用人机制上开了一个出口,即能上能下,而且建立了各级待岗制度,这样就把人才流动起来,使得人在青岛啤酒不是一个水库中,而是一种人才管理的河流里。不需要的人就在流动中沉淀下去,这是动态的管理。选人、用人、留人一系列的体制都建立起来了。但是,单是一个体制创新是不行的,一个公司的管理一定是系统的提升,系统的创新,我们有了选人、用人、留人的好的机制,还应该给他们一个原动力,比如说,我们招收的一个人很有潜力,但是他是一块矿石,没有经历打磨的矿石,(平时)看不到他的实力。我们可以说他是石头,也可以说他是宝石,因为没有经过打磨,说什么是什么。我们必须用开采打磨的机制,将他放到他能够释放能力的地方去,那就成了宝贝,这才是人才。人为的去用人,往往会将资源放错了位置,浪费了人才。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倡导“人人都是人才”的人才观,“创新型人才是青岛啤酒的特殊人才”。

  问:青啤有没有什么新的举措?

  金:我们做了7年的研究,新的激励机制已经出来了,按岗定价,不考虑身份,而是考虑岗位的需求,外部对于同类岗位的时价。如果你感觉你这个岗位不能满足你,你还可以去考虑竞争更高要求的岗位,使得内部人才市场化,形成内部的竞争。现在,公司只要有空岗,大家都可以来竞争,老板没有权力来安排,老板只能管理机制。如你让我给你安排一个人,没用,我没那权力。人才的潜力和价值是如何评价和衡量呢?就是关注他们的进步,以前也有衡量的标准,但是更多的是关注结果,如创造利润100万,给你1万。但是如果是在效益好的单位,很容易就拿到这1万,如果是刚刚创业的单位,很难拿到这1万。对于新购并的企业可能他付出的比先购并的企业的人付出更多,但是收入远比他低,这显得不公平,所以,我们关注过程。如果原来亏损2000万,通过我和我的团队的努力,减亏1900万,就可以获得很大的进步奖。效益好的,我接手时候是盈利100万,到现在还是盈利100万,那么,你只能得到维护奖的报酬。

  问:不好的地方都愿意去了,进步快了,可以找一种成就感。

  金:除了成就感,另外,他自己的价值会得到价格的实现。通过这样的机制,使得企业做强,大家都愿意为公司付出,为公司的整合而付出,使得企业快速的成长,人才的素质在成长,管理的能力在成长,3年来,公司创新了30多个机制,所以现在大家感到公司发展非常顺利。

  问:这30多个机制,为青岛啤酒的长期发展会有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金:30多个机制中,我们新建立和调整的制度就有148个。建立机制框架,像全国的高速公路网就是为了建立框架。青岛啤酒发展要提速,像火车要提速一样,在原来的火车铁轨上、路基上从60公里提速到80公里调整后就好了,但是从60公里调整到120公里,可能就要调整路基和路轨。青岛啤酒调整和整合就是调整路基和路轨,优化制度,夯实文化,为青岛啤酒从60公里提升到120公里。

  问:是在打基础?

  金:是啊,要使得企业发展,你必须将基础打好,不然的话,就会出轨,就会颠覆。

  阶段胜利

  问:并购容易整合难,当家青啤的这三年,在整合方面你有哪些心得?

  金:青啤要提高的是抗击打能力。这三年以来,青啤立足于在存量资产的放大,每年新增的产能都在40万吨左右,相当于外向扩张时收购4个10万吨的啤酒厂。并购讲究机遇,青啤抓住了机遇。并购很光彩,整合很痛苦。并购只是完成了整合的20%,80%是要消化。我在青啤做的主要工作就是消化以前的并购。青啤在并购时是快乐并痛苦着,在整合时是痛并快乐着。从做大做强转化为做强做大,对青啤来说这是节奏的把握问题,无对错之分。我不能长时间眼见着内部的能力、资源和外部的环境失控。我寻求一种平衡,这种平衡基于新的平台。三年做整合,我的最大感受是,不要为感情去整合,而要为战略去整合。整合中,要对项目进行评估,首先要看它有没有战略价值,要学会放弃。比利时的英特布鲁并购了很多啤酒厂,有一些不匹配,并购完就很干脆地关掉,它追求的是降低竞争成本。美国AB公司以60亿元去收购哈啤的股权,这样的天价在外面看来不可思议。我想,这些看不懂的地方,恰恰是我们本土企业与人家在整合上的差距。

  问:有资料说,通过整合,今年你们的产量已经增加了60万吨,是这样吗?

  金:对啊,就是青岛啤酒在整合过程中“做强做大”,做强的过程考虑做大。做大的方式不一样,原来做大与我们现在很多竞争伙伴的做大方式类似,是通过外部嫁接式的做大,而现在是放慢的做大的步伐,是靠内部成长的方式做大,这就和小孩子一样,长个子一样,虽然长得很大,但是他的脑袋,他的思维都是小孩子,手脚也是小孩子。青岛啤酒的整合是有机的,随着青岛啤酒的整合,我们的力量、我们的思维都将是成人化。这才是青岛啤酒的做强。

  问:对于青啤在用人机制、分配机制、运营机制等方面的变革,现在觉得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和以前有什么主要的区别?

  金:以前,青岛啤酒在决策上和管理上仍然是一种“人治”,现在基本上进入了制度管理的轨道。老总在不在家,已经不是很重要,公司照常运营。例如:四月份回顾战略、五月份评估市场、九月份营销大会、财务分析会等,没有人为随意的改变,而是自动的进行着工作。

  拉近远景

  问:你认为未来啤酒行业是如何发展的?

  金:应该说,在中国啤酒行业的竞争层面正在提升,竞争的质量也在提高,所有的伙伴都在提高运营能力。大家都不是原来不规范状态下的恶性竞争,大家都受到损害,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关注资本的回报,越来越关注运营机制和体制的反思。这种变化也对我们行业秩序的优化起到作用。未来,这种整合还在加深,如哈啤和AB公司的大板块整合,中国职业经理人要克服“鸡头”文化,放开胸怀,从竞争走向竞合。比如小的企业如果加盟大的集团,说明你这企业还有价值,别人不关注你的时候,你就没有意义了,通过加盟合作,可能100%的股权的回报还不如加入大集团后占10%的股权回报高。要对资本、公众、社会负责,你要有眼光、境界、胸怀。国际化要有国际化的眼光,这是要素之一,如果只看到现在很红火,看不到将来,那么,你的红火在将来要贬值的。这就是我常说的企业的穿透力和前瞻力,给企业一个长镜头,将远景拉近。

  问:你认为,未来中国啤酒行业的企业将出现几家集团?

  金:我在2001年的时候进行过预测,因为中国人口众多,地大物博,市场潜力大,最少三家左右,三到七家的可能性是非常可能的,形成相对的区域垄断。另外,大集团之间的竞争也发生了变化,一些企业集团已转身向内,其核心竞争力已经转到“产业价值链”的竞争。现在,青啤最重要一环就是努力延长企业的价值链,将其由原来粗放型经济下的“制作———营销”延长为“研发———原料———制作———营销———终端”并预计在明年延至消费者这一最终环节。

  问:现在AB花那么大的代价收购哈啤,你是如何看待这件事情的?

  金:AB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AB考虑的都是战略的问题,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或者是短期的得失,他考虑的是战略成本。回顾93年青岛啤酒上市,AB公司收购青岛啤酒H股5%,多年来的股市变化高低,他都没有抛售,因为他一直从战略角度考虑的。他考虑到中国啤酒市场的进步和变化,考虑到10年后和青岛啤酒合作的问题,考虑到成为青岛啤酒第二大股东。我们一定要做未来的事情,不知道未来的事情,企业是很难永续经营的,成功是怎么成功的,失败是怎么失败的,都不知道的话,这种现象是可悲的。

  问:现在跨国公司的举动可不可以看成中国啤酒业又一次的大战的前夜?

  金:目前本身就在大战,不存在前夜的问题,不过有人看得明白,有人不清晰。特别是我们国内企业家都在进行整合的过程中,而国际资本进来的时候,往往做的都是实质性的东西,很少张扬,所以你就会感觉到这个行业静悄悄的。实际上,这种作用力是非常大的,都是大板块的碰撞,不是在那里产生一点火花。

  耐住寂寞

  问:现在中国啤酒市场的格局是不是已经清晰?

  金:格局还没有最终形成,还在变化过程中,而这种变化是大板块的变化。现在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啤酒市场,都参与角逐,我想中国的啤酒市场竞争一定很精彩。在精彩中,我们有压力,也可以快速提高。

  问:具体如何理解呢?

  金:用未来思考今天,你能看到这个行业未来的状态。比如说,2001年,我们能够看到行业阶段性的整合已经结束,2002年加入WTO,国外的资本大量的流入中国,当时我们的判断就是现在的走向,而且知道国际过剩资本进入具有成长性的中国啤酒行业来势很猛,我们必须捕捉第一机遇。现在我们关起门后,感觉自己还领先,但是他们来了后,我们的差距还是很远的,我们和他们对抗?将付出怎样的代价?我们采取的措施是双赢,就是顺势、取势、借势,欢迎你们过来,使得世界第一啤酒商成为我们的战略合作伙伴,使得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的资源嫁接过来,使我们可以变得更加强大,参与世界级的竞争,青岛啤酒没有失去什么,反而,我们得到了很多。“拿来主义”是我们的聪明之处。这种判断后来立即形成一种潮流,包括哈啤和SAB的合作,珠江和嘉士伯的合作等等。

  问:现今,别人都喜欢关注发出声音的企业,内部变革往往不被关注。

  金:我们现在应该说很寂寞,别人在购并,媒体都在关注,而我们进行的是整合。但是回头看,我们寂寞着并快乐着,我们是在为未来打坚实的基础。青岛啤酒现在是10层的楼房,现在要盖100层的楼,必须对公司的基础进行重新塑造,打基础,有很多的工作别人是看不出来的,你必须耐住寂寞。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告诉我的团队,大家要耐得住寂寞,可能社会上不知道我们在做什么,但是,我们必须要经历这个过程。这是痛苦的过程,可能有时是血泪的过程,从管理层到员工都需要耐得住寂寞,首先需要适应,要顺应,积极参与变革。

  问:现在的环境下,很多企业都不愿意做这种事情。

  金:是啊,很多人,尤其是不少国有企业的人都想,自己就干几年,何必关注战略啊,考虑未来干什么,未来不是我的。我们职业经理人应该有一个职业道德,自己成就一番事业,应该为未来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给后人留下一个好的企业,自己在未来也能安心啊。可能,我们现在打基础别人看不出来是成就,我们盖到50层后退休了,到了后人在此基础上盖楼,一天一层会更风光。但是做企业就应该这么做,必须有人打基础。

  《市场报》 (2004年12月24日 第六版)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杨振宁与女硕士订婚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家居家装实用图片集
窥视房地产业偷税黑洞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