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保险人才培养国际化与引进人才本土化(声音)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4日 02:07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陈冬梅

  要建立健全现代金融体系,实现金融健康发展,高素质的金融人才不可或缺。但与高速发展的金融业相比,人才的短缺问题日益成为金融业发展的掣肘。以保险业为例,中国保险人才的短缺与行业快速发展紧密相关。随着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保险业务创新大量涌现,保险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人才不足的矛盾凸现。尤其是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保险专业和各类
工程技术人才,计算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法律专业人才,投资专业人才,外语专业人才都十分缺乏,培养和引进专业性和综合性保险人才成为当务之急。比这更为迫切的问题是制定出培养和引进人才的原则和标准。

  首先,在人才的培养机制上,要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据有关的调查表明,各家金融机构非常需要懂中国国情、金融业务熟练、外语流利的人才。近些年来,上海各大高校顺应人才市场的发展变化,积极调整专业方向,为上海保险业发展输送了大批年轻化、知识化的人才,他们在保险机构新录用的员工中占绝对比重。但是我国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还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高等教育中的保险专业课程设置与市场的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要缩小这些差距,应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高校应与保险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其成为保险业人才培养的训练基地,通过实践造就应用型人才。同时在高校中设立模拟保险业技术和运行的实验室,增强学生对保险业的感性认识,减少学生就业上岗培训的时间。

  其次,保险人才的培养一定要国际化。上海要实现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宏伟目标,保险人才的培养必须着眼于国际化。保险业发达国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业务经验和人才培养经验。因此,在高等教育中,我们不妨采取“拿来主义”,要积极引进国际教育课程,聘请国外的金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定期讲学或开办短期培训班。保险相关教材建设要体现国际化的思想和内容,课程设置要增加国际保险的内容和比重,反映国际保险业的前沿理论与实践以及发展趋势。

  另外,引进的保险人才要本土化。目前我国设有保险专业的院校有20多所,每年毕业的大学生近3000人,但远远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保险业对人才的需求。引进高素质的保险人才是一种立竿见影的方式。由于本地保险人才的匮乏和后续储备人才不足,各保险公司已将注意力瞄准外地和海外的优秀人才,吸引他们来沪工作,这是可喜的现象。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使引进人才本土化。毕竟中国与外国的保险业发展有较大的差距,上海与外地的保险业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外来的人才要在本土生根,在本土得到发展必须适应本国本土的土壤,这就需要和本国本地的条件相结合,了解本地保险市场与外部市场的差异,找到在本土生存发展的途径,完成再生的过程。人才的本土化不是削足适履,而是为了创造性地发挥其聪明才智,这与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并不矛盾。不论是培养的人才还是引进的人才,都应有国际化的视野和思维,本土化的行动和约束。

  大力加强保险人才的培养有多种途径,在高等院校通过几年的学习系统掌握金融知识只是其中的途径之一,在这个过程中要突出实用性和国际性;人才引进快速高效,但要注意时期本土化。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保险系)

  《国际金融报》 (2004年12月24日 第十八版)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杨振宁与女硕士订婚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家居家装实用图片集
窥视房地产业偷税黑洞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