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广州市与环渤海地区主要城市经济发展的比较分析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3日 15: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主要城市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世人瞩目的亮点和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为全面客观地比较广州与沿海地区主要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从中汲取发展经济的经验教训,推动广州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市统计局在2003年完成广州与长三角地区主要城市经济发展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于2004年7月中旬,由局长高殿瀛带队,前往环渤海地区主要城市北京、天津、青岛、大连实地考察和调研,经深入科学分析和多次论证,形成本研究报告。

    一、广州与北京、天津、青岛、大连经济发展的比较

    (一)五城市竞相加快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1.五城市经济总量分列三个梯队,广州稳居第二位

    2003年,广州、北京、天津、青岛和大连五城市(以下简称五城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可分为三个梯队(见表1),广州、北京为第一梯队,在3500亿元左右;天津为第二梯队,约为2500亿元;青岛、大连为第三梯队,1600亿-1800亿元。1995年北京、天津、青岛、大连与广州GDP之比为1.12∶0.74∶0.52∶0.52∶1.00,2003年为1.05∶0.70∶0.51∶0.47∶1.00,可见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广州与北京的差距逐步缩小,而领先于天津、青岛、大连的距离逐步扩大,巩固了广州经济在五城市中的地位。

    2.近年广州经济增长速度稳居第二

    从经济增长速度看(见表1),“九五”时期,五城市年均增速均在10%及以上,广州年均增速13.1%,居第一位,分别比青岛、大连、天津和北京快0.8个、1.4个、1.8个和3.1个百分点。2001-2003年广州年均增速为13.7%,比青岛慢1个百分点,与大连并列第二,分别比天津和北京快0.6个和2.9个百分点。但在2004年1-3季度,广州经济增速退居第四位,分别比青岛、大连和天津慢1.2个、0.4个和0.1个百分点,比北京快2.6个百分点。

    3.广州人均GDP水平高居榜首

    2003年,按当年汇率计算,除青岛外,其余四市人均GDP(见表1,按户籍人口计算)均超过3000美元,广州达5844美元,北京、天津、青岛、大连与广州人均GDP之比为0.66∶0.55∶0.48∶0.60∶1.00,广州遥遥领先,高居榜首。2003年,广州全社会劳动生产率远远高于其它城市,达67563元,相当于青岛的1.6倍。

    表1:五城市经济发展总水平比较

       指标名称                      广州    北京   天津      青岛     大连
    GDP      2003年绝对数(亿元)  3496.88 3663.1  2447.66  1780.42  1632.59
            增  "九五"时期           13.1    10.0  11.3     12.3        11.7
            长  2001-2003年          13.7    10.8  13.1     14.7        13.7
            %   2003年               15.2    10.7  14.8     15.9        15.2
                2004年1-3季度        15.6      13  15.7     16.7        16.0
    2003年人均GDP                   48372   32061  26532    23398      29206
    2003年人均GDP(美元)            5844    3874  3206     2827        3529
    2003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元/人) 67563   52993  48782    41781       ――

    4.直辖市财政优势明显,广州、北京金融地位较为突出

    2003年,北京、天津、青岛、大连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含基金,不含上划中央部分)与广州之比为2.2∶0.8∶0.5∶0.4∶1.0(见表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与广州之比为2.0∶0.8∶0.4∶0.4∶1.0。由于国家财政政策向直辖市倾斜,因此,北京、天津在财政上有明显优势。四城市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与广州之比为2.2∶0.5∶0.2∶0.3∶1.0。北京、广州的金融实力远远高于其它三城市,区域金融中心的地位突出。

    表2:2003年五城市财政收支、金融机构存款余额比较表

    单位:亿元

                    项目               广州     北京    天津    青岛   大连
    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       绝对量  300.55   665.94  245.32  135.54 120.03
                         与广州之比     1.0      2.2     0.8     0.5    0.4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     绝对量  370.09   734.80  312.08  147.17 147.39
                         与广州之比     1.0      2.0     0.8     0.4    0.4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     绝对量 9355.73 20475.98 4362.60 2040.58 2520.6
    余额(本外币)       与广州之比     1.0      2.2     0.5     0.2    0.3

    (二)五城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发展重点突出

    1.五城市第一产业比重均不到一成,北京、广州第三产业超过半壁江山,天津、青岛和大连工业比重较高

    从2003年三次产业结构看,广州、北京呈现“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天津、青岛、大连呈现“二、三、一”的产业结构。五城市第一产业的比重均不超过8.3%(见表3),都市型农业特征明显。其中广州、北京和天津均不超过3.6%,分别为3%、2.6%和3.6%,青岛和大连较高,均为8.3%。广州和北京作为区域中心城市,产业结构较为相似,第三产业较为发达,占GDP的比重均超过50%。但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快,第三产业比重高于广州7.7个百分点。天津、青岛和大连第二产业的比重较高,其中天津和青岛超过50%,大连为47.9%。

    从1995-2003年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看,五城市第一产业的比重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青岛,2003年比1995年下降了9.2个百分点;北京、天津和广州均下降3个百分点左右,大连下降2.4个百分点;从第二产业看,广州、北京、天津第二产业的比重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其中北京下降幅度最大,下降了8.3个百分点,广州、天津下降了3.5个百分点左右;而青岛和大连则分别上升了5.7个和0.6个百分点。另从工业增加值所占比重的变化看,广州、天津呈先降后升趋势,青岛、大连一直呈上升趋势,北京则一直呈下降趋势。从第三产业看,五城市的比重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北京上升幅度最大,上升了11.5个百分点;广州和天津上升了6.5个百分点左右,青岛和大连则分别上升3.5个和1.9个百分点。可见,北京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显著,第三产业高度发展;其次是广州和天津,第三产业的地位不断提升;青岛工业则是异军突起,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明显加大;大连产业结构变动不大。

    由于近几年广州实施制造业与服务业并重,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战略,2003年工业增加值所占比重比2002年提升2.7个百分点,广州产业发展正由“三、二、一”向二、三次产业共同推进的方向迈进。

    表3:2003年五城市产业结构比较表

    单位:%

         指标名称           广州   北京    天津    青岛    大连
                第一产业    5.91    5.8    6.62   17.48   10.70
         1995年 第二产业   46.67   44.1   54.62   46.91   47.32
    三次        第三产业   47.42   50.1   38.76   35.61   41.88
    产业        第一产业     3.0    2.6     3.6     8.3     8.3
    比例 2003年 第二产业    43.1   35.8    50.9    52.6    47.9
                第三产业    53.9   61.6    45.5    39.1    43.8

    2.大部分城市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工业化进程加快

    广州工业总量与速度均居第一,天津、青岛和大连工业地位突出。2003年,北京、天津、青岛、大连与广州工业增加值(全口径)之比为0.77∶0.85∶0.62∶0.52∶1.00,广州工业增加值总量与速度均居第一(见表4)。天津、青岛和大连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均超过42%,其中天津和青岛高达46%。除北京外,其余四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均增长20%以上。广州增速高居第一,达29.4%,比第二位的天津快3.3个百分点。广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稳居第二位,仅比天津少31.78亿元(2002年比天津少146.69亿元);2002年广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北京2.93亿元,2003年比北京多207.47亿元。广州工业实力不断增强。

    表4:五城市工业发展总水平比较表

    单位:亿元

              项目            广州      北京      天津      青岛      大连
    2003年工业     绝对值   1339.01   1032.03   1136.24    825.52    697.10
    增加值          增长%      24.5      12.2      18.6      20.0      15.7
    工业增加值占   1995年     39.90      36.1     49.11      41.4     42.55
    GDP比重        2003年     38.29     28.17     46.42     46.37     42.70
    2003年规模以   绝对值   4017.83   3810.36   4049.61   2558.87   1546.86
    上工业总产值    增长%      29.4      16.9      26.1      23.8      20.7

    广州工业重型化凸显,三资企业带动力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重偏低。2003年,广州规模以上工业的重工业比重首次超过轻工业,达51.69%,改变了广州工业一直以轻工业为主的局面。在五城市中,广州工业重型化程度低于北京、大连和天津(以上三城市比重均在72%以上)。广州三资企业产值的比重高达62.75%,远高于其它四个城市;北京、大连和天津均在40%-47%之间,青岛只有25.34%。但广州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所占比重在五城市中最低,仅有27.24%;其余四市均在30.5%以上,其中大连和北京均在40%左右。

    五城市支柱产业雷同,广州和青岛产业集中度偏低。2003年,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看,五城市产值排前6位的行业大体相同。五城市均有的行业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四城市均有的行业为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三城市均有的行业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但从行业集中度看,大连行业集中度比较高,排前6位行业的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七成,北京和天津也有六成左右,而广州和青岛仅占五成半。表明广州和青岛支柱产业的集中程度偏低。

    广州工业经济效益在五城市中最好。一系列反映工业企业效益的指标表明,2003年广州工业经济效益好于其他四市。2003年广州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77.9,比排第二的北京高近20个点,比居后的青岛高45.8点。此外,广州的工业增加值率、成本费用利润率、产值利润率、总资产贡献率在五城市中均居首位;而亏损企业亏损面最低,万元工业产值能耗较低。但是,广州工业企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偏低,仅高于青岛。

    (三)内外需求扩张明显,经济自主增长动力增强

    1.投资需求快速扩张,广州增速最低

    “九五”时期,北京、天津、青岛、大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与广州之比为1.4∶0.7∶0.3∶0.3∶1.0(见表5),2001-2003年为1.70∶0.8∶0.5∶0.4∶1.0。相对而言,近年来其他四城市的投入水平有所增强。2003年,广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居后,与最高的青岛相差38个百分点。从投向看,北京大部分投向房地产开发,广州、大连投向基本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相当,天津、青岛投向基本建设的比例较大。

    2003年,五城市中广州的投资率(指按支出法计算的地区生产总值中一定时期内资本形成总额所占的比重,见表6)最低,北京超过60%,天津超过50%。从1995-2003年投资率变化的趋势看,五城市投资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近年除广州外,其余四市均有反弹。

    表5:五城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较表

    单位:亿元

                项目               广州    北京     天津     青岛     大连
    "九五"时期         投资总量  3856.27  5461.7  2686.49  1262.57  1254.24
                     与广州之比      1.0     1.4      0.7      0.3      0.3
    2001-2003年        投资总量  3162.62  5501.9  2563.08  1602.04  1179.96
                     与广州之比        1     1.7      0.8      0.5      0.4
    2003年               绝对量  1175.17  2157.1  1046.72   739.38   506.90
                          增长%     16.4    18.9     29.0     54.6     37.8
                  基本建设比重%    38.71   23.86    47.90    34.66    33.56
                  更新改造比重%    15.72   10.03    20.15     9.75    15.12
                房地产开发比重%    35.70   55.75    20.20    17.28    29.82

    表6:五城市投资率比较表

    单位:%

    项目      广州    北京    天津    青岛    大连
    1995年   57.74   90.06   56.04   49.01   60.91
    2000年   41.82   61.22   49.85   36.69   43.70
    2003年   37.34    62.6   53.95   44.76   45.48

    2.消费需求较快增长,广州增速居末位

    2003年北京、天津、青岛、大连与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比为1.3∶0.7∶0.3∶0.4∶1.0,北京比广州多三成;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居末位,比居第四位的大连仍低3.4个百分点。2003年,北京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占全市商品销售总额的97.47%,而广州只占62.8%,表明北京的商业集中程度比广州高。

    2003年,广州的消费率(指按支出法计算的地区生产总值中一定时期内最终消费占生产总值使用额的比重,见表7)达48.81%,仅次于北京的53.7%。从1995-2003年消费率变化的趋势看,广州、北京和天津消费率呈上升趋势,青岛、大连呈下降趋势。

    表7:五城市消费率比较表

    单位:%

    项目      广州    北京    天津    青岛    大连
    1995年   43.50   36.32   43.91   40.79   41.03
    2000年   47.71   49.27   49.09   41.62   38.99
    2003年   48.81    53.7   46.36   35.91   36.58

    通过分析投资率与消费率的变化,可看出广州和北京的经济发展由投资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青岛和大连由消费主导型向投资主导型转变,而天津则在投资主导型与消费主导型之间徘徊。

    3.广州外贸出口总值居第一,天津增速高居榜首,青岛经济外向度较高

    2003年广州外贸进出口总值(海关按经营单位所在地统计,见表8)和外贸出口总值在五城市中均排第一,但增速(22.6%)慢于天津和北京。广州外贸依存度(出口总值与GDP之比)列第四,青岛外贸依存度高达57.6%,比广州高17.6个百分点。

    表8:2003年五城市外贸比较表

               指标名称             广州     北京     天津     青岛    大连
    进出口总值  绝对值(亿美元)   349.41   189.32   293.71   206.59   173.0
                            位次        1        4        2        3       5
                           增长%     25.1     34.8     28.7     22.1    17.4
                            位次        3        1        2        4       5
    出口总值    绝对值(亿美元)   168.89    73.66   143.74   123.92   95.30
                            位次        1        5        2        3       4
                           增长%     22.6     24.9     24.0     17.2    12.3
                            位次        3        1        2        4       5
    外贸依存度                 %     40.0     16.6     48.6     57.6    48.3
                            位次        4        5        2        1       3

    (四)北京、广州国际交往频繁,广州利用外资势头减缓

    广州作为南国商都,每年两届的广交会迎来四海之客。2002年(因2003年发生“非典”,改用2002年数)接待境外旅游者人数在五城市中高居榜首(见表9),旅游外汇收入排第二。2002年北京旅游外汇收入在五城市中高居榜首,接待境外旅游者人数仅次于广州。由此可看出,广州和北京国际交往比其他三城市频繁。

    广州利用外资的势头有所减缓,2003年外商直接投资额在五城市中低于青岛,排第二,增速居末位。2004年1-3季度,广州外商直接投资额与增速在五城市中均排4位。

    表9:2003年五城市外商直接投资和旅游比较表

                  指标名称                广州   北京  天津  青岛  大连
    外商直接投资       绝对值(亿美元)  25.81  21.47 16.33 28.15 22.11
                                  增长%   13.0   19.8  62.9  21.7  37.9
    境外旅游者人数(*)          万人次 473.97 310.38 50.60 41.75 49.11
    旅游外汇收入(*)            亿美元  18.72   31.1  3.42  2.40  3.30

    *2002年数据。

    (五)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承载能力增强

    1.广州人均道路面积和自来水生产能力居首,北京、大

    连城市绿化成绩斐然

    2003年,广州城市人均道路面积达11.16平方米,居首位;略高于青岛、北京,远高于天津和大连。广州自来水综合生产能力亦居前茅,分别是青岛和大连的4倍和3倍多,北京和天津仅相当于广州的八成和七成。

    2003年,五城市中大连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最高,达41.8%;其次是北京和青岛,分别是40.9%和37.5%;广州为34.19%,仅比天津高3.2个百分点。

    表10:五城市城市建设比较表

                项目                      广州    北京   天津   青岛   大连
    2000-2003年城市建设固定资            568.30 1537.99 756.15   ――   ――
    产投资额(亿元)
    城市人均道路面积(平方米)            11.16   10.51    8.8   11.1   7.84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2000年    31.6    36.5   25.0  37.02   40.5
                                 2003年   34.19    40.9  31.00  37.50  41.80
    自来水综合生产能力(万吨/日)2000年     355   367.1 347.10  85.73    117
                                 2003年     552     429  343.1 121.60 144.60

    2.广州、北京区域中心城市的交通枢纽作用突出

    2003年,北京、天津、青岛、大连货物运输总量与广州之比为1.1∶1.2∶1.2∶0.8∶1.0,彼此相差不大。

    但是,五城市机场旅客吞吐量却差别明显,四市与广州之比为1.5∶0.1∶0.2∶0.2∶1.0。广州作为华南地区中心城市,机场旅客和货物吞吐量均超过天津、青岛、大连,仅次于北京。随着新白云国际机场投入使用,新国际航线的增加,这一地位将日益巩固。

    广州、天津、青岛和大连均为港口城市。广州的港口货物吞吐量独占鳌头,但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只有青岛的八成。随着广州港南沙码头一期工程的竣工,广州港口城市的地位将有所提高。

    (六)人民生活稳步提高,社会事业蒸蒸日上

    1.广州职工、居民收入居先

    2003年,五城市职工平均工资均比上年增长9.9%以上,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广州职工平均工资和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居首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北京,居次;但增速居后。

    2.北京、天津科技实力雄厚,广州稍稍逊色

    2003年,广州普通高等学校数、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和千人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数在五城市中仅次于北京,而专业技术人员数、公共图书馆数排在北京和天津之后,总藏量仅次于北京。

    表11:2003年五市科技教育文化比较表

    项目                          广州     北京    天津     青岛     大连
    普通高等学校数(个)            44       73      37       25       18
    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          40    55.45   26.59    17.45    15.00
    (含研究生,万人)
    专业技术人员数(万人)       45.60   146.99   46.50     ――     ――
    公共图书馆(个)                15       26      31       12       12
    总藏量(万册)                 864   3355.2     840   275.50   436.43
    千人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数     5.2     5.89    4.13      3.0     4.37

    二、北京、天津、青岛、大连经济发展优势

    (一)北京发挥首都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1.第三产业持续快速增长,比重不断上升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北京首都城市性质功能定位进一步明确后,北京第三产业得到迅速发展。1994-2003年,北京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2.4%,超过了一、二次产业的年均增长速度。1994年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为47.0%,首次超过第二产业(高出第二产业0.9个百分点),产业格局由“二、三、一”转变为“三、二、一”,形成了第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1995年,北京第三产业比重达到50.1%,占了经济总量的一半。2003年上升至61.6%。受举办2008年奥运会影响,北京市第三产业增长速度、规模以及占GDP的比重有望进一步提升。据测算,奥运会将拉动北京第三产业增速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达13.7%左右。金融保险、旅游会展、商业服务、现代流通和文化体育等一批体现首都城市功能的现代服务业,将以年均10%-14%的速度发展,对北京市GDP的贡献率保持在35%以上,逐步成为现化服务业的主导产业。预计到2008年,一、二、三次产业实现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2.02%、32.28%和65.7%。“三、二、一”的产业格局得到强化,经济结构朝着更加符合新世纪首都经济特点的方向调整。

    2.采取“退二进三”的方式,进一步拓展第三产业发展空间

    北京市在明确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的基础上,采取“退二进三”的方式,对不符合首都城市性质要求的第二产业中的一些生产部门和行业坚决果断退出。在四环路以内,仅保留适合首都城市特点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低耗能、无污染的都市工业企业,其它工业企业有序迁出四环路以外,进一步拓展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根据北京第三产业的发展方向,努力发展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现代服务业,或体现首都经济特色,城市景观效应好、土地利用效益高的第三产业项目。

    3.发展新兴服务业,加大城市功能区的开发力度

    改革开放初期,北京第三产业以发展运输、商业饮食、居民服务业为主,属于投资少、收效快、劳动密集程度高、就业容量大的行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北京新兴行业不断发展壮大,金融证券、房地产开发、租赁服务业、娱乐服务业、信息咨询、计算机应用、广告服务业、旅游服务业等快速发展。在第三产业各行业中,金融保险业、社会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分居第一、二位。新兴服务行业已成为北京经济的新增长点。

    加强城市功能区的开发,是北京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内容。北京市在完善王府井(资讯 行情 论坛)、西单及前门――大栅栏――琉璃厂等商业中心区、复兴门金融商务区、中关村科技商贸区等功能区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奥林匹克公园体育会展区,良乡、马驹桥等综合物流基地以及四环路附近大型商业物流中心,通州、昌平、亦庄、黄村、良乡、顺义六个卫星城等功能区。

    4.发挥科研、人才优势,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

    经过多年的建设,北京已形成一个门类齐全、研究领域广阔、研究力量强大的科研体系。2003年,全市共有科技活动单位5957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27.09万人,科技活动经费支出461.08亿元。北京市凭借高度密集的科技智力优势,通过建设中关村软件产业基地、北方微电子产业基地等10个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使大量的高新技术成果迅速转化为商品,形成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电子信息产业、汽车产业、石化产业、装备制造业、都市型工业和生物工程和新医药六大支柱产业的发展。作为北京高技术产业的综合改革实验区―中关村科技园区,200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607.8亿元,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4.43万人,占全市的比重为53.3%;科技活动经费支出223.4亿元,占全市的比重为48.5%。中关村科技园区已成为北京高科技产业的重要基地。

    5.全面启动奥运经济,城市建设发展步伐加快

    随着雅典奥运会的圆满闭幕,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我们越来越近。由于奥运经济可为主办城市和所在国家带来阶段性加速发展,因此,北京高度重视实施奥运经济战略,使之成为提高北京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加快现代化步伐的加速器。预计与奥运相关的投资需求超过2800亿元,它将有效拉动北京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围绕“新北京、新奥运”的主题,北京加快了城市建设步伐。一是坚持“开放接轨、公开透明、节俭务实”筹办方针,切实搞好奥运场馆建设。2004年北京奥组委对多个奥运场馆建设,依据节俭原则进行了重新评估。为充分利用现有的场馆,奥组委正就排球预赛和柔道、跆拳道重新安排到首钢和北科大体育馆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如该方案可行,即可减少两座万人体育馆的建设工程;二是实行市场化、公开化的运行机制,推行“阳光工程”,实现“廉洁奥运”;三是加快交通设施建设速度,逐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把发展轨道交通放在首位,建设地铁四、五、十号线、奥运支线和机场线。加快市区南北通道建设,建成多条城市快速联络线和动物园、六里桥综合客运枢纽;四是围绕“绿色奥运”,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确保城市水系得到有效治理,“三环清水绕京城,千顷水面添美景”的目标尽早实现。

    6.人文资源丰富,旅游经济优势突出

    北京文化产业资源丰富,设施较为完善。2003年,全市拥有艺术剧团36个,从业人员6965人,全年演出8797场次,总收入为6.15亿元;共有博物馆、文化馆、艺术馆上百座;全年出版各类报纸、杂志共2632种,总印张数达224.6亿张;人均拥有图书2.9册(按户籍人口计算),接近东京、伦敦、莫斯科等国际大都市水平。北京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具有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北京旅游业以文化古都为主旋律,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致力于实施弘扬民族文化为主要内容,保护古都风貌,突出历史名城地位,营造具有中国首都特点的文化氛围。从总体效应考虑,对城市标志、建筑、民居特色、街居景观、风土人情、节日文化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形成古都城市文化氛围,使人们一走进北京就可受到浓郁的文化熏陶和感染,从而吸引国内外旅游者赴京旅游观光。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与完善,旅游业已成为北京第三产业中发展快、规模大、设施全的优势行业之一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天津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与优势

    天津市,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全市面积1.19万平方公里,其中市辖区面积741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1011.30万人。近年来,天津全面启动五大战略举措,实施“三步走”目标,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1.工业生产增势强劲,优势产业作用明显

    天津工业历史悠久,在全国工业城市中,天津的工业规模及经济效益等指标均居前列。

    支柱产业优势明显。天津已形成以微电子和通讯设备为重点的电子工业,以汽车和机械装备为重点的机械工业;以石油化工、海洋和精细化工为重点的化学工业,以优势钢管、钢材和高档金属制品为重点的冶金工业,以及医药和新能源六大支柱产业。2003年六大支柱产业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9.2%。

    高新技术发展迅速。天津依托着人才和背靠诸多高等院校的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新产品开发和产品出口规模扩大。2003年完成新产品产值971.51亿元,增长22.6%。实施高新技术产业项目66项,科技成果应用率达到80%以上。

    工业产销衔接和效益较好。2003年天津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88%。其中重工业为99.43%,轻工业为97.41%,国有企业为100.3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为99.59%,股份制企业为98.58%。全年实现利税总额401.35亿元,增长23.5%,其中实现利润237.62亿元,增长27.6%,实现税金163.73亿元,增长17.9%。

    构建优势产业发展大思路。2003年,天津市为进一步加快优势工业发展步伐,制订了《天津2003―2010年优势工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依据这一方案,到2007年天津市工业总产值将达到8000亿元,到2010年超过1万亿元,年均递增15%以上;到2007年工业增加值达到1700亿元,2010年达到2400亿元、年均递增13%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入累计达到2400亿元。力争用5到7年时间,把天津建成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面向世界的加工制造基地;轿车、整车和零部件生产基地,无缝钢管和高档金属制品基地;PVC产品基地等共12大工业产品基地。在规划期内逐步提高优势产品产业的比重,充分发挥优势产业的主导、支撑和带头作用。同时,规划和建设都市型工业园区,引导区、县工业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

    2.滨海新区快速发展,为天津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1993年,天津市提出“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滨海新区’的阶段性目标”。经过十年的不断深化改革和逐步完善投资环境,天津滨海新区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成为天津经济发展最大的增长点。2003年GDP达到999.75亿元,增速为20.4%;工业总产值达到2133.21亿元,增速为30.3%;外贸出口为89.38亿美元,增速为24.1%,占全天津外贸出口的62.2%;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新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6%。2003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总值达1251.4亿元,工业总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达到108家,在全国开发区综合指标评比中,连续八年位居第一。天津港(资讯 行情 论坛)保税区已成为汽车、汽车零部件、电子产品及电子元器件、钢材、机械设备等商品的分拨配送物流基地,其中自保税区分拨、销售的进口汽车达4.9万辆,保持全国领先地位。目前,海港保税区、空港物流加工区、空港国际物流区已正在加紧开工建设。国内上千家企业为滨海新区产业直接配套,形成了产业传递效应。对外服务和辐射功能日益增强,同时,对周边地区形成了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为加快天津港建设,打造世界一流大港,2003年天津港基本建设投资为24亿元,其中基本建设计划23亿元,更新改造计划1亿元。预计2004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360万标箱,新增能力4202万吨,其中新增集装箱能力150万标准箱。

    3.科技力量雄厚,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天津有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高等院校37所。自然科研机构150多个,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近50万人,两院院士共计28位,其中中科院院士1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15位。每年都有一批科研成果达到国内和国际的先进水平。2003年科技成果属于国际领先水平有59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有311项,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4项。2003年全年专利申请量达到6812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占全市专利申请量的48.9%,授权专利2505件。天津科技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大专院院校比较集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较大,这都是天津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优势。

    4.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

    天津是文化名城,全市有37个国家级、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较有名气的有蓟县独乐寺,还有天后宫、文庙清真大寺、大悲院、大清炮台、望海楼教堂、广东会馆等,近年新建的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天津战役纪念馆、天津科技馆等。天津的各类博物馆、纪念馆收藏品达55万件,其中一、二级品达1000多件。五大民间艺术杨柳青画、泥人张彩塑、魏记风筝、天津地毯和砖雕,闻名全国。天津的城市建筑颇具特色,既有雕梁画栋典雅朴实的古建筑,又有众多新颖别致的西洋建筑。人们通常把英、德、法、俄等国的古建筑称为“小洋楼”,故天津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在一座城市,能保存着大量的民族风格古建筑和西洋建筑,在中国堪称一绝。

    近年来,天津充分发挥和利用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全力打造城市名片,促进天津经济发展。已形成海河为风景轴线,以海河、卫津河、月牙河、“繁华金街”(和平路步行街)、异国风貌五大道为辅的市中心旅游区。随着城市环境建设的步伐加快,世界500强中已有22家跨国商贸集团在津设场建店。全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3.29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395.02亿元。

    广州已有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南粤文化源远流长,同天津相比,有着更深厚的文化底蕴。特别在中国近代史上,两座城市,一南一北都有重要的地位。在打造历史文化名城这个城市名片的工作中,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天津加快海河两岸建设,推动经济发展,广州加强珠江两岸城市景观建设等都收到了较好的成效。但是近年来,在挖掘和开发利用文化资源,打造城市名片上,广州缺乏应有的力度和全面规划。

    (三)青岛经济发展的特征与优势

    1.工业发展迅速,产业群、产业基地建设快

    近年来,青岛工业通过实施技术引进、名牌、大集团、工业园区四大战略,取得了长足发展,形成了电子信息、家电、石化橡胶、食品饮料、车辆船舶和纺织服装六大支柱产业,塑造了海尔、海信、青岛啤酒(资讯 行情 论坛)、澳柯玛(资讯 行情 论坛)、青岛双星(资讯 行情 论坛)、即发等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名牌企业和驰名品牌,为全市工业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张发挥了重要作用。近20年,青岛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7.4%;2003年全市生产总值的净增量中,有55.1%来自于工业。为配合城市化推进和港口西移,目前青岛市已在胶州湾西岸构筑了“四大产业基地”,即电子家电、石油化工、汽车机车集装箱和造船、新材料基地。形成了五大产业群,即以海尔、海信、澳柯玛、浪潮、朗讯、LG为核心企业的家电电子产业群;以炼油、二甲苯、芳香烃和PVC为核心项目的石化产业群;以轿车、轻重卡车、客车、公交车及车辆零部件为核心项目的汽车群;以集装箱船、游艇、巡逻艇、摩托艇及船舶零部件为核心项目的造船产业群;以港口运输、集装箱作业、现代物流、临港加工、港务机械制造为核心行业的港口产业群。2003年四大基地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量的近一半。青岛市政府树立的12个市级重点工业园,已成为招商引资的“盆地”、产业集聚的平台。

    2.大企业、名牌产业带动效应显著

    经过多年发展,特别是通过实施集团战略,青岛形成了一批有较大影响的重点企业集团:海尔集团、海信集团、青岛啤酒集团、颐中烟草集团、青岛双星集团、澳柯玛集团等十大集团,其综合实力居国内同行业前列,有力地推动全市工业快速发展。2003年青岛“十大”集团完成工业总产值914.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量的35.7%。

    近年来,青岛在产品结构调整方面,也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培育出一批在国内外市场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其中海尔、海信、青岛啤酒、双星、澳柯玛、即发先后被评为全国驰名商标,青岛市成为拥有最多中国名牌产品的城市。啤酒、冰箱、洗衣机、空调器、彩电等产品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2003年的产量分别占全国同类产品的13.8%、26.7%、24.0%、12.6%和10.3%。

    3.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市布局、绿化优美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市区依山傍海,山、海、城景色浑然一体,红瓦、绿树、碧海、沙滩、蓝天交相辉映,是一座独具特色的美丽滨海城市。青岛市政府按照经济发展拉动、规划先导、生态标准、经营城市、综合平衡和科学管理原则规划城市建设与发展。根据滨海城市的发展实际,按照“三点布局、一线展开、组团发展”构筑城市发展框架,以老市区为中心推进青岛、黄岛、红岛区域组团环湾发展,以滨海公路为轴线建设与中心城区紧密联系、功能互补、各具特色的16个卫星城镇和4个卫星城市功能区,以产业集聚、人口集中为着力点带动重点小城镇迅速壮大。为进一步塑造、凸现青岛滨海城市的特色和优势,迎办2008年水上奥运,青岛市在市区紧贴海岸线规划建设了一条集观光、休闲、生态于一体的滨海步行观光道,为市民和旅游者创造了通畅、和谐、便利的滨海环境,成为青岛市民和游人最喜爱的游览区。青岛的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城市形象明显提升。

    4.旅游、港口、海洋三大特色经济成效明显

    近年来,青岛市大力发展旅游、港口、海洋三大特色经济,实现“港依海生、海由港兴,以港口带动海洋产业,以海洋带动旅游产业”,取得了可喜的成效。风景秀丽、冬暖夏凉、气候宜人的青岛是国家最早确定的对外开放的重点旅游城市和国际会议城市之一。青岛国际啤酒节、海洋节、电子家电博览会等大型节庆活动成为带动旅游业发展的亮点。

    青岛港是北方国际(资讯 行情 论坛)航运中心,货物吞吐量、集装箱运输量居全国沿海港口第三位,进入世界前15名;2003年青岛市口岸进出口总值达408.81亿美元,居全国第四。青岛市计划在“十五”时期投资70亿元兴建前湾港,拓展发展空间,增强集散功能。石油化工、家电电子等优势产业也加速在临港工业区内聚集,物流仓储、临港商贸、港口旅游、港航服务等产业初具规模。

    通过抓源头创新、成果转化和基地建设,青岛的海洋科技产业实现较快发展,近年来海洋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均在20%以上,在海洋食品、海洋药物,海洋生物、海洋材料等领域已形成产业化的规模。

    (四)大连经济发展优势

    1.振兴老工业基地,装备工业发展前景看好

    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调整改造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决定,辽宁省委、省政府要求大连在振兴老工业基地中打头阵,为大连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大连市政府为此制订《大连市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纲要》。以发展装备制造业作为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龙头,重点发展基础机械、重型装备、发动机、船舶、机车、石化通用机械六大产业,把大连建设成为国家重要装备制造业基地。近年来,大连装备制造业发展较快,2004年1-6月累计完成总产值同比增长27.1%。其次,从发展基础看,装备制造业是大连的传统优势产业,基础厚实,发展潜力大。拥有较为完善的人才培训体系,技术力量雄厚,产业工人素质较高。机车、机床、制冷、轴承、柴油机、石化通用设备、大型超重设备等产品居全国前列;第三,大连的船舶工业基础好、起点高,曾在我国造船史上创造了多个第一,目前大连的造船业规模已占全国三分之一。大连船舶工业以发展大型油轮、第五代集装箱船、海上钻井平台等高端产品为重点,船舶工业的发展将带动大连整个装备工业的发展。

    2.软件业发展迅速,优势和地位日益明显

    大连软件业起步早,发展快。自1999年以来,大连软件业销售收入持续大幅增长,2003年软件业销售收入达45亿元,出口创汇1.2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9%和58%。大连软件业的发展得到了国家的高度认可,被确定为“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和“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大连发展软件业,一是采取全国唯一的“官助民办”模式,围绕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软件出口基地的建设,大力发展软件园,使之成为11个“国家软件产业基地”之一。为扩大软件产业规模,大连市政府在加快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的建设的同时,决定从2004年起,每年将投入不少于2000万元支持软件业;二是抓好软件人才的教育培训,精心营造与之匹配的专业人才培训体系。全市共有3个软件学院,15所大学均设有计算机专业,同时吸引国外IT企业在大连投资办学;推广根据企业用人需求的“订单式”、“外语+计算机”培养模式,形成较为完善的软件人才教育培训体系,被国家确定为软件人才国际培训基地;三是朝国际化方向发展软件业。吸引国际IT大企业入驻大连,外资软件企业已占全市软件企业的25%。以日本市场为主,接近半数的本地企业开展软件出口业务,全市软件出口中的90%流向日本市场,大连已成为国内软件出口日本最大的城市。

    3.美化城市效果明显,城市交通平坦顺畅

    为提高城市吸引力和知名度,大连在美化城市环境方面下了大手笔。一是实施工业企业大搬迁,以解决工业污染防治问题;在旧厂区建起住宅小区或广场,大连广场数量之多,为国内城市少有。二是率先在全国提出拆围墙、扒小房的新城市建设理念,按“拆多建少”的原则,加快老城区改造,使大连成了没有围墙的城市。在旧居民小区开展“扒小房、还欠帐、增绿地”的工程,占市区半数的居民迁新居。为市民营造了“走出家门,就进花园”的优美环境,大连在优化人居环境方面的成绩斐然。三是造林绿化,全面实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经过多年努力,高标准的绿地、园林式的绿化,把大连从一座烟囱林立的重化工业老城市,逐步改变成美丽的花园城市,一跃成为北方一颗“绿色”的明珠。按照国际化绿化标准,大连绿化指标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00年大连荣获全球环境500佳称号,成为我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城市。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高,旅游、会展等行业依托优美的城市环境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大连按照“城市扩容、交通先行”的原则,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建设道路,黑色路面铺装率已超过六成,城市道路畅通、平坦。2003年道路综合完好率达90%以上,在全国畅通工程评比中名列前茅,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国“畅通工程”第一名。

    4.建设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将进一步提升大连城

    市功能

    大连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带,具有良好的区位口岸优势,承担了东北地区70%以上的海上货物运输和90%以上的集装箱运输。国家提出,要把大连建设成为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为大连提高城市服务功能注入强大的动力。大连以此为契机,着重抓好以下工作:(1)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提升港口功能和枢纽地位的支持系统;加快机场扩建等工程,不断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2)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国外海运企业,加强与外企的合作,开辟新航线;(3)健全完善口岸服务系统,积极发展航运服务业。建设航运公共信息平台和航运交易市场,大力发展物流业。加快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将使大连的航运能力、乃至整个城市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

    三、四城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北京、天津、青岛、大连当前都面临着“一高一低”的双重竞争压力

    “一高”是指发达国家和地区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领先和垄断地位;“一低”是指欠发达地区和国家、劳动成本和土地成本给发达地区带来的冲击。从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看,研发能力差,创新意识不强,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加工组装产品居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如通讯设备,计算机和办公设备,由于缺少自己的核心技术,盈利能力受到限制和挤压。即使是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高技术产品,也都属于低端产品,在技术性能,外观设计等方面无法与国外企业抗衡。从广州目前情况看,亦存在同样的问题。

    (二)北京、天津、青岛、大连四城市水资源贫乏

    我国水资源贫乏,人均占有水量仅为全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而四市人均占有水量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均低于世界公认的人均占有量10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以大连市为例,人均年占有水量为848立方米,为全国人均水平的31%。随着经济发展规模不断的扩大、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资源偏紧的制约因素加大,直接影响到部分行业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用水。尤其是耗水量大的行业,如纺织、造纸业等;北京市拟在加快发展农业节水灌溉的同时,严格禁种水稻,调减需水量较大的蔬菜种植面积;据调查,有些城市为增强居民节约用水的意识,减缓生活用水快速上升的势头,不断调高居民生活用水价格,拟在近年内将居民生活用水价格提升至5元/立方米。

    (三)北京道路建设、交通管理、城市规划无法跟上城市的发展,交通堵塞严重

    交通堵塞已经成为北京市民关注问题之一,社会反映强烈。2003年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超过200万辆,而且增长势头依然迅猛,北京已进入交通拥堵时期,人、车、路的矛盾日益尖锐。城市的运作效率和人们的工作、生活因此受到了影响:奔波于城市各个角落的人们不得不花上比原来多二倍、三倍、甚至更多的时间在马路上。北京交通堵塞,不仅是道路建设赶不上汽车保有量的增长,而且还存在着城市规划、交通管理跟不上城市发展等问题。北京市政府重视道路建设,每年都要花不少钱建路、修路。北京市有不少的马路算得上是世界大城市中最宽的马路。不少到过国外的人都会发现,纽约、伦敦、开罗等不少世界级大城市的马路宽度与北京比相形见绌。纽约、东京、柏林等国际化大都市的面积与北京相当,巴黎市区仅相当于北京的六分之一,而这些城市的汽车保有量却是北京的两倍以上,甚至更多。但由于北京的城市就业功能密集于中心区,住宅只能在郊区集中发展,造成大量的上班一族早晚奔波于拥挤的城郊道路。超负荷运转,加上交通管理水平跟不上,使宽阔的马路在高峰期变成了巨大的露天停车场。交通堵塞已成为影响北京市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

    (四)京、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缺乏协调

    天津和北京同处环渤海地区,相距只有120公里,长期以来,天津的经济发展不同程度地受制于北京。由于行政管理体制中横向沟通不畅,两地在制定经济发展政策时,往往都只能从自己利益出发,都想在本地区域内争夺有限的资源和市场。有时容易演变成恶性竞争。如上世纪90年代,国家计委计划在京津地区投资30万吨乙烯生产基地,按照当时的国际惯例,乙烯生产规模在60万吨以上有效益,而京津两市各不相让,最终各建一个15万吨的项目,但始终无法产生规模效应。同时,在天津港还没有“吃饱”的情况下,北京在河北唐山新开辟一个京唐港。京、津两地的重复建设和资源争夺,给双方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同时,近年来天津加大经济建设步伐和城市改造的力度,但由于各项措施和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就业和再就业压力比较大,部分拆迁户未能及时得到补偿等,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

    (五)青岛工业结构层次较低,大企业经济效益不高

    青岛轻工业在海尔、海信、青岛啤酒、双星等企业的带动下取得了迅猛发展,但重工业却因缺乏大项目支撑,发展速度不高,轻重工业的比例基本保持在60:40的水平,重工业不“重”,影响了青岛工业的发展后劲。“十大”工业集团一直是青岛工业发展的顶梁柱,随着集团向外部扩张,对当地工业的拉动力呈减弱趋势。从2000年以来的走势看,2000年“十大”企业集团产值(本地口径)增长31.3%,占全市比重38.9%,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7.6个百分点;2001年增长26.4%,比重39.6%,拉动12.0个百分点;2002年增长28.7%,比重38.8%,拉动11.7个百分点。2003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14.6亿元,同比增长12.7%,占全市产值比重35.7%,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长6.6个百分点。大企业对全市工业经济的贡献率逐年下降。青岛大型工业企业户均销售收入30.26亿元,比广州略低5.7%;但青岛大型工业企业户均利润和利税则分别比广州低68.4%和56.3%。

    (六)大连市居民收入水平低,生活成本高

    据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美世力资源咨询公司公布的全球城市生活成本调查报告,2003年大连生活成本居内地城市第六位,广州居第四位。2003年大连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101元,相当于广州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7%;此外,成都、无锡、沈阳、天津城市生活成本均低于大连,分居内地城市生活成本排名的第七、八、九、十位。在这四城市中,除沈阳城镇居民人均收入(7961元)低于大连外,成都(9641元)、无锡(11647元)、天津(10313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均高于大连。从上可看出,大连城镇居民的低收入水平与高生活成本不相称,高物价、高消费、低收入,部分城乡居民生活仍较困难。表明大连在美化城市环境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仍需加大力度。此外,由于大连是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改革的任务重,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较高,2003年为4.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就业和再就业压力仍较大。

    四、增强广州经济竞争力,加快广州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广州经济竞争力

    2003年以来,广州经济步入了快速增长的轨道,创下了近9年的新高,但仍面临消费需求增长与资源紧张对经济发展约束作用增强、城市间的竞争压力加大等问题。为提高广州竞争力,确保经济发展领先的地位,(1)在三次产业的发展方面,由于广州已进入工业化阶段的高级阶段(加速阶段),工业生产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快第二产业的发展,紧紧抓住工业发展不放松,利用发达国家部分产业向中国转移的大好时机,发挥广州制造业在珠三角、乃至华南地区拥有的优势,通过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和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针对工业产业集中度不高、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较低等问题,大力发展以消费需求扩张动力为支撑的汽车、IT、石化等产业群,进一步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把广州建设成华南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使之成为广州工业发展的领头羊。(2)在农业生产结构方面,针对林业、畜牧业生产所占比重偏低这一现状,根据广州农业生产条件、以及发达国家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趋势,在保证粮食生产,抓好蔬菜、水果、花卉、水产品等优势农业产业生产的同时,适当加快林业、畜牧业生产的发展;(3)在优化第三产业结构方面,针对新兴行业所占比重仍不高等问题,抓住CEPA和构建泛珠三角经济圈的契机,利用广州率先向外向资机构开放经营人民币的先机,在抓紧建立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金融体系的同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和优惠措施,吸引各类金融企业和人才到广州发展;密切与香港金融业的合作,进一步强化广州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地位。顺应居民生活需求的发展趋势、以及增加就业岗位的需要,大力推进社会服务业的发展,在提高居民生活服务水平的同时,促进全社会就业水平的提高。按照“统一规划、分类指导、整合资源、加快推进”的思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将物流业培育发展为第三产业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使广州尽快成为区域物流中心。

    (二)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把广州建成可持续发展的节约型城市

    目前,我国已进入重化工业加快发展、经济快速增长的阶段,北京、天津、青岛、大连四市均在加速本地的重化工业和整体经济的发展,广州亦不例外。发展重化工业,加快经济发展,引致能源、土地等资源的需求量大幅增加,全国性的经济发展中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日趋增大。为缓解资源紧张、尤其是能源和土地资源紧张对广州经济发展的约束,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是要树立科学发展观,从中国国情出发,建立节约型社会。我国资源相对贫乏,难以承受高资源消耗、无节制高消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的压力。因此,宜结合广州的实际,按照建设节约型城市的要求,科学制订资源节约、降低消耗的发展规划与措施,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生活水平提高模式。一方面,要认真落实国家有关优惠政策,利用税收、价格调节机制,推进能源、土地等资源的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大力支持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淘汰落后的工艺、设备,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另一方面,要在全社会倡导符合资源节约原则的合理消费,建立符合国情的节俭型的全面小康社会。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物质循环利用的经济发展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建立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一股潮流和趋势。因此,必须提高在资源紧缺的环境下,对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要采取各种激励措施,抓好开展循环经济活动的试点与推广工作,推动循环经济的加快发展,逐步改变依靠大幅度增加资源消耗维持经济高增长的方式,由传统经济的“资源――产品――消费――污染排放”物质单向流动模式,逐步转变为“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物质资源不断循环利用的发展模式,实现低消耗、低污染、可持续高增长的目标。三是借鉴发达国家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作为解决资源紧缺的根本手段的做法,走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工业化道路,提高市场准入门槛,适度提高生产用地的投资强度,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高耗水、占地多、产出低的项目上马。加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力度,重点发展低消耗、高附加值的资金技术密集型高精尖产业,以实现降低资源消耗的目标。

    (三)发挥广州集航空、港口、铁路、公路运输枢纽优势,增强广州辐射、集聚功能

    自古以来,广州就是对外通商港埠,享有“水上丝绸之路起点”的美誉,拥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基础设施。近年来,为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广州加快了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运输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了以内环路、环城高速路为标志的城市快速道路网;以广州为中心,以广深、京珠等高速公路为主骨架、等级公路为纽带,辐射广东省、连接全国的公路网;2004年8月投入使用的新白云国际机场是我国三大国际枢纽空港之一;通过京广、京九、广九、三茂等铁路干线使广州与中国铁路网相联,成为华南地区最重要的铁路运输枢纽;广州港口吞吐量位居世界十大港口之一,2004年9月投入使用的南沙港4个5万吨级泊位,使珠江水系航运与海运乃至远洋运输一起构成高度互动的港口枢纽。广州集航空、港口、铁路、公路运输枢纽优势,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少有,对增强广州中心城市的地位、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意义重大。因此,一是要整合交通运输资源,抓好航空、港口、铁路、公路运输之间的协调配合,实行联营或联运等方式,提高效率。尤其是“9+2”泛珠三角经济区域的形成,为广州各类交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广州要与港澳和各成员城市在交通运输领域加强合作,构筑泛珠三角经济区域交通网络,推动广州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二是抓好交通运输枢纽配套设施建设,如加快新白云国际机场、南沙港的配套交通设施建设、加快交通运输信息平台的建设等,提高各类运输的效能。三是提高服务水平。以广州良好的地理环境,一流的齐全交通运输设施和一流的优质服务,在推动广州交通运输服务行业发展的同时,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实现增强广州幅射、集聚功能的目标。

    (四)抓住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机遇,加快城市经济的发展

    2004年7月,首届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在广州召开,标志着泛珠三角合作与发展进入了实质性的运作阶段。国家有关部门表示,将重点支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有利于泛珠三角区域的合作与发展。广州毗邻港澳,处于泛珠三角区域其他省会城市与港澳地区之间的“咽喉要道”,加强泛珠三角区域城市及港澳合作,为广州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首先,广州要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功能,以此增强合作与发展的基础;在更好地为区域合作与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的同时,充分利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带来的机遇,积极拓展经济发展腹地,拓宽广州经济发展的空间。其次,要充分发挥广州区位优势和传统商贸优势,搭建商贸交流平台,创造公平、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推动统一市场体系建设。广州要借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之机,加快会展业、物流业的发展,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大力办好广交会、广州博览会、以及各种类型的经贸会展活动,为各合作方拓展市场寻找商机提供更宽广、更坚实的平台,为各成员的合作发展提供新机遇;第三,加强泛珠三角区域的产业合作与对接,推动广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广州制造业、服务业在泛珠三角区拥有优势,各合作城市与港澳亦有其产业优势,因此,广州应很好地利用泛珠三角区域的合作,与各合作城市、港澳开展多方位的产业合作,延伸产业链条与发展空间,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此外,要加快建设泛珠三角大交通网络和绿色通道,以促进通关便利化,加强与港澳地区的合作,以发挥广州的桥梁作用,促进泛珠三角各城市与港澳携手合作,共创繁荣。

    (五)加强城市规划与实施,注重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2004年广州成功申办2010年亚运会。当前要在着手编制和组织实施以举办2010年亚运会为目标期的城市建设规划和具体工程项目(简称“亚运项目”)的同时,结合上世纪90年代末提出的建成适宜创业发展与适宜生活居住的目标和确立的“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城市发展战略,既要重视“亚运项目”和经济发展规划,为广州顺利举办亚运会打下基础、为广州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完善的承载基础,还要注重城市功能布局的协调;既要做好新城区的建设规划,又要做好老城区的改造规划。同时要把目光应放远些,把长远目标与近期的建设结合起来。着重于优化调整城市规划布局,拉开城市布局,引导城市向东向南发展。使“亚运项目”既能满足举办亚运会的要求,又能实现上世纪提出的各项目标和“到2010年一大变”的目标。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城市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交通拥挤、阻塞和“停车难、乱停车”的现象重现广州。当务之急要认真吸取国内外城市在解决交通问题上经验教训,在道路规划与建设、交通管理和停车设施建设上“三管齐下”,从根本上解决广州的交通问题。

    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将生态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内,并将其作为一种产业来经营,使经济主体能够从治理污染、保护环境中受益,与其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相一致,从而实现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从相克到相生的转变。可借鉴北京注重城市“生态、景观和文化”协调发展;青岛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环境至上的原则,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科学种植,注重实效;大连从“量”入手,“质”为核心,调整布局,优化系统,实现社会大环境的总协调等做法。我市制定了《广州市生态城市发展规划》,当前关键是要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针对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集中力量打好攻坚战,着力抓好蓝天碧水工程、青山绿地工程和园林绿化、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生态环境重点工程建设,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推进珠江综合整治,为成功争创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而努力。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广州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杨振宁与女硕士订婚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家居家装实用图片集
窥视房地产业偷税黑洞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