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以美国开始升息为标志,全球进入了利率上升周期。美联储在6月23日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从46年来的最低水平1%提高到1.25%。此后又4次提高利率,在12月4日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到2.25%。
在美国利率上升的影响下,英国今年4次提高利率,将官方利率从3.75%提高到4.75%;瑞士央行今年下半年两次升息;新西兰央行也两次升息,将利率提高到5.50%;而澳
大利亚央行已经早在2003年四季度就两次升息,将利率提到到5.25%。
经济复苏加快令通胀压力增大
导致全球利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复苏加快令通胀压力增大。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将增长4%左右,这是200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今年经济增长的特点是美国再一次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全球化的发展增强了新兴国家的经济活力,中国急速的工业化发展也成为带动全球增长的重要动力。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的另一个特点是在大规模扩张的宏观经济政策下实现的。这些扩张政策包括:美国大量减税,主要国家和经济体的利率都下降到了几乎是二战后的最低水平,一些亚洲国家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外汇干预,以保护出口商品的竞争力。这些扩张性经济政策导致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增大。
从财政政策来看,由于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各国财政状况普遍恶化。美国财政预算赤字上升到二战以来最高水平,预计今年的财政赤字将达到GDP的5%,但在2000年,美国财政还有相当于GDP1.5%的盈余。日本财政赤字仍然占到GDP的8%,欧元区许多主要经济体的赤字状况都高于欧元区《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的上限。使这一情况更加恶化的是,这些工业国家在中期内几乎无一例外地面临着卫生保健和养老费用大幅上升的问题。而新兴国家虽然对限制财政赤字做了很多努力,但公共机构的债务一直在增长,已经超过了GDP的50%,一些政府还面临国有企业或者银行潜在亏损而带来的巨额债务。财政赤字的增加导致货币供给上升,令通胀压力增大。
再从货币政策来看,由于全球利率水平处于历史低位,在经济加速增长的影响下,通胀压力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开始显现。美国劳工部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11月,消费物价指数上升年率为3.7%,而2003年全年增幅仅为1.9%。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消费物价指数涨幅也远超去年,今年前11个月核心消费物价指数年率上涨2.3%,较2003年时1.1%的涨幅高出逾一倍。
其它国家的通货膨胀也趋于上升,英国今年5月零售销售增长年率达两年来最高水准,较上年同期增长7.4%,为2002年4月以来最大增幅。瑞士和加拿大经济增长也促使通胀压力增大,整体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升幅高于加拿大央行的预估。日本长期利率上扬也引起关注。由于经济强劲复苏,日本公债收益率节节高升。指标10年期公债收益率一度创下2000年9月以来最高水准。此外,今年石油价格和商品价格的快速上涨也威胁到全球物价的稳定。原油价格一度上升到每桶55美元,期货价格表明油价将在未来继续维持高位。其他商品价格也大幅上涨。
另一个可能推动通货膨胀上升的因素是亚洲外汇储备大幅增长。2003年亚洲外汇储备增长了4800亿美元,2004年亚洲国家的外汇储备将上升到1万亿美元,这样的水平前所未有。亚洲国家用手中的美元大量买入美国国债可能会带来两种影响,其一是将美国的利率水平压低,可能引发股票及房产市场的泡沫;另外一个后果则可能是,外汇储备将给亚洲国内市场带来过多的现金,从而引起通货膨胀。
而对于美国来说,过低的利率对于纠正双赤字的结构性经济不平衡也十分不利。大量借贷扩大了经常账赤字,令美国经常账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上升到5.5%,一旦国外资金流入迅速减少,美国可能出现经济衰退的局面。在美国极低利率的刺激下,美国的房地产市场持续兴旺。根据高盛的统计,目前美国房产价格偏高约10%,而英国的房地产价格偏高约15%。同时,美国人的负债居高不下。美国股市价格也偏高。在资产价格偏高的情况下,低利率将使美国消费和投资可能出现增长过快的问题,不利于纠正美国的巨额经常账户逆差,将增大美国经济的不平衡和不确定性。
明年全球利率仍处于上升通道
世界银行在11月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预计,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在2005年略微放慢。2004年全球经济将增长4.0%,2005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放缓到3.2%。预计美联储将在2005年继续坚持逐步小幅升息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理由:
第一、美国经济仍然保持较快增长。12月17日美国白宫发布的经济预测报告预计,明年美国经济将稳健增长,并且通胀率会较低,失业率将下滑。白宫预计2005年美国实质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为3.5%,2006年将放缓至3.4%。今年受油价上涨影响达到3.4%的通胀率在2005年将会下滑至2.0%。失业率预计会自5.5%下降至5.3%。报告还预期2005年美国非农就业人口月平均增加约17.5万人。
但恐怖活动和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的阴影仍然威胁美国经济增长。预计2005年石油价格仍将保持在45美元以上。美联储将继续保持对通胀率上升危险的关注,采取小幅升息策略加以控制。
第二、美联储的升息策略成为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防线。由于美国的双赤字问题难以在短期内解决,而国际经济环境又出现一系列不利于美元的变化;美国出于减少经常账户赤字的考虑,将在中期继续推行弱势美元政策;预计美元兑欧元汇率在中长期将进一步下跌到1.35-1.40美元,美元兑日元汇率将下跌到100日元左右。但由于美元汇率过度下跌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均极为有害,而且对美国本身也十分不利,因此,预计美元汇率的下跌将受到美国及欧洲、日本等国家的控制和干预。而美联储将继续推行逐步升息的货币政策,有利于减轻美元汇率进一步下跌对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威胁。
12月13日英国央行在其半年一度的金融稳定性评估报告中发出警告称,未来外汇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及其对利率和资产价格可能造成的影响,将令金融体系的稳定前景面临风险。12月15日国际货币基金会(IMF)首席经济学家拉詹发出警告称,美元下跌是全球经济风险的一个早期讯号。虽然目前没有迹象显示民间投资者对美元资产失去了兴趣,然而,发生美元危机的可能性却有增无减。
由于美联储认为美元贬值对美国出口有提振作用,而2005年就业市场将继续改善,能源价格和财政政策仍然存在巨大不确定性,因此美联储为了防范美元汇率下跌给金融市场带来的风险,并防止通货膨胀上升,在2005年将坚持小幅逐步升息的策略。预计美联储在2005年上半年将把利率提高到3%,下半年的利率决策将更加取决于经济数据,仍然有很大可能在年底之前,将利率提高到3.25%-3.5%。
由于欧元区通胀压力上升,预计欧洲央行将在明年下半年开始升息。自2003年6月以来欧元区利率一直保持在2%的历史低位。由于欧元兑美元汇率走强,而且欧元区经济增长仍然疲弱,预计2005年欧元区利率水平将继续低于美国,在2005年底可能上升到2.25%-2.50%。由于自2003年11月以来,英国央行已5次升息,近期数据显示,升息已令英国房屋市场及消费者支出降温,预计英国利率已经接近触顶。日本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疲软,预计日本央行在2005年将继续维持零利率政策不变,以提振经济和对抗通缩。而澳大利亚、新西兰、瑞士等国家及一些亚洲国家的利率可能继续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