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初,由英伦顶级奢华品牌———登喜路(dunhill)赞助的“世界三(ThreeWorld)”中国当代艺术展,在外滩三号沪申画廊隆重开幕。而卡迪亚(Cartier)同样将品牌与艺术紧密联系起来,持续几个月的卡迪亚艺术珍宝展无疑为卡迪亚品牌抹上了文化色彩。万宝龙(MONTBLANC)则把自己与德国爱乐乐团的中国巡演交响音乐会划上了等号。
在欧洲“反奢侈品”思潮下业绩有所下跌的奢侈品牌,如今从中国这个新兴市场看到
了希望。而与艺术的联姻似乎成了它们在中国市场策略的重头戏。
艺术助力营销
登喜路亚太区首席执行官德奕宁(JohnDurnin)并不否认是在用艺术助力营销。
在他看来,赞助艺术活动能够更好地体现登喜路精神,对品牌的推广大有好处:“奢侈行业和艺术之间历来有共同之处,奢侈行业追求有历史有文化的东西,艺术也注重文化。创新也是两者的共性。”
来自英国的登喜路体现着英国人注重细节的特性,英国的皇室文化和绅士精神也融合在品牌里,“因为喜欢,所以我在登喜路服务了23年。”德奕宁,这位中年的英国绅士毫不掩饰自己对登喜路的喜爱之情,因为注重细节和历史,在德奕宁看来,这符合多数奢侈品消费者的追求。
1893年成立的登喜路从成立伊始就注重品牌与历史的关系,在其创始人阿尔弗雷德·登喜路看来,延续性对一个品牌来说尤其重要。“我们有自己的博物馆,这样可以保持文化个性的持续性。”德奕宁认为品牌的创始人很有远见。
高盛公司伦敦总部发布的一项针对中国消费市场的分析报告指出,2003年中国的奢侈品市场已达20亿美元,其上升幅度为全球之首,占全球销售总额650亿美元的3%,但若将华人在海外的购买量也计算在内,这个数字会更大。更为重要的是,国际上的众多咨询机构一致认为,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还处于初级阶段。
德奕宁对此也表示赞同,“现在每年有很多奢侈品品牌进入中国,竞争也日益激烈”,几乎所有的品牌都在飞速地进行扩张。“2004年是登喜路在中国大陆市场进行广告、公关和市场推广活动最为积极的一年。”德奕宁提到,2004年登喜路分别在北京、上海、昆明和沈阳开设了4家新的专卖店,完成了13家专卖店的重新装潢,使之成为登喜路全球统一的新概念精品店,并计划明年在全国范围内继续重装20家店。
重新定位分配奢侈品市场
明年,卡地亚(Cartier)手表、普拉达(Prada)女装、杰尼亚(Zegna)男装、路易威登(LouisVuitton)、万宝龙(MONTBLANC)等都将在中国市场上有大的规划。
面对众多奢侈品牌的凌厉攻势,德奕宁认为登喜路面临的挑战不在市场扩张上。
在过去的5年里,登喜路几乎每年以25%以上的份额增长,德奕宁认为:“迅速发展市场时,如何能够保留品牌的精髓又能够使品牌更时尚,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我们不把自己定位成一个时尚品牌,但又必须要使品牌更时尚,这是最大的挑战。”
德奕宁驳斥了有些人提出的“登喜路要往时尚品牌发展”的观点,这个注重细节的英国人对此有详细的解释:“虽然艺术和时尚都有创新的成分,但我们赞助艺术活动是看重其历史文化的另一方面,创新因素也很重要,但并不代表追求创新就是要求市场。从品牌精神来说,我们是奢侈品,而非时尚品牌。”
在对未来奢侈品行业发展上,德奕宁再次表现出了英国人保守的一面:“奢侈品行业的发展不能一味追求速度,在中国这个奢侈品刚起步的消费市场上,尤其需要作长期的商业计划,这个长期不是经常说的一两年,更是更长的八九年的时间。盈利是长期的目标,但前提是要把基础的商业计划作好。”
在德奕宁看来,专门服务才刚刚开始,再过三四年,中国的奢侈品市场将十分拥挤,大家必须选择如何给自己定位。
“我们需要创新,我们的目标是保持经典品牌的时尚化,但我们不是个时尚品牌,我们是个奢侈品牌。”如此给登喜路未来之路定位的德奕宁再次强调了奢侈品牌和时尚品牌的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