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2004中国外交:乘时而动 锦上添花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3日 09:02 中国经济时报

  2004年,中国在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体育等各个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全球化突飞猛进的时代,许多国家纷纷将塑造国际形象作为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2004年,中国外交努力让世界看到一个繁荣富强、自信文明、民主公正、开放开明、合作负责的发展中大国形象。

  杨鸿玺

  中国亮点持续闪耀

  2004年,中外首脑外交频繁,有力推动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关系的发展。胡锦涛主席、吴邦国委员长、温家宝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频繁出访世界各大洲的众多国家,法国总统希拉克、德国总理施罗德、俄罗斯总统普京、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巴西总统卢拉以及越、哈、菲、泰、柬等国家的领导人或政要纷至沓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美国副总统切尼、国务卿鲍威尔、总统安全助理赖斯等政要相继访华。空前活跃的高层交往,增进了中国与相关国家的彼此了解与信任,推动了国家关系深入发展。外交工作更加重视以人为本,建立机构、健全机制,保障海外人员安全、维护海外利益。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继续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004年外贸总额预计达到1.1万亿美元,顺利跻身世界前三名,吸引外资居全球之首,对外投资势头也比较强劲。

  总体来看,目前中国对外关系全面深入发展。中美关系发展总体稳定,促使美方就坚持一个中国立场、停止对台军售等问题作出积极表态,有力打击了“台独”气焰,进一步巩固了国际社会坚持“一中”原则的基本态势。中欧关系进一步深化并出现突破性进展,中欧经贸合作继续加强,法、德等欧洲大国允诺尽快研究解除对华军售和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发展继续处于历史较好时期。中俄边界问题彻底解决,双方在经贸等领域的合作继续加强。中国积极推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努力实现地区和平与稳定。中国努力推动中日关系发展,妥善处理中日间的诸多问题。中国还推进中印边界问题谈判,推动落实中越边界协议,积极推动东亚经济合作和一体化进程。在巩固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进程中,中国在高层互访和联合国活动中,多次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阐明立场,努力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正式启动中国——阿拉伯合作论坛,在应对苏丹达尔富尔危机、伊朗核问题等方面,不断发出和平解决的倡议和声音,赢得许多国家的肯定和赞赏。

  中国有意识地积极参与国际多边合作。在APEC、东盟系列峰会等许多重大国际和地区会议上,都有中国国家领导人的身影,都可听到中国的立场和声音。除积极参加联合国框架内的各项活动外,中国还成功主办博鳌亚洲论坛2004年会、中国与东盟外长非正式会议、中日韩三方委员会首次会议,积极参加上海经济合作组织峰会、亚欧首脑会议、APEC会议、东盟地区论坛系列峰会。中国努力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有利于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倡导新安全观、发展观和文明观,构建有效的多边机制,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设;积极倡导团结、交流与合作,推动实现共存、共享与共赢。中国的政策主张得到广泛认同和赞誉。

  提升形象蓄势待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融入国际体系、遵循国际机制与规则、参与国际合作方面日益表现出大国应有的风范,并积累了不少经验。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积极参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已加入多个国际公约和国际组织,并认真行使权利,积极履行义务,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如,中国加入WTO以来依照该组织规则认真履行权利和义务,尤其是1997年中国顾全大局,为成功抵御亚洲金融危机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旗帜鲜明反对恐怖主义,先后加入12个反恐公约,并积极参与国际反恐合作;在维护妇女和儿童权益、保障公民权利等方面,中国尊重《联合国宪章》促进人权自由的宗旨,尊重和肯定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德黑兰宣言》和《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所确认的人权准则,已加入《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等21项主要国际人权公约,积极参与联合国人权领域的活动。中国在以上诸多方面的表现和努力获得国际社会的肯定和好评。

  当前,中国国家领导集体以开阔和开创的胸襟和爱民、安民、富民的情怀,在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各领域探讨和实践执政创新,经过深思熟虑,作出中国要实现和平发展、造福中国与世界的正确决断,赢得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

  经贸纽带使全球各国联系空前紧密,国际传媒手段日新月异;国际社会要求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推动国际政治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呼声空前高涨。这些都为中国进一步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实现从世界政治经济大国向强国迈进,提供了有利的国际舞台和历史机遇。新时期的中国外交政策,必须将塑造国际形象纳入全局性考虑。正如中国一直主张的:“顺应历史潮流,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这些语言表述和决策无不体现着中国的良好形象,体现着中国人民在世界树立和塑造良好形象的信心和决心。

  “树欲静而风不止”

  目前,个别西方国家依然存在冷战思维。不少主流媒体、政界要人和智囊机构不时丑化中国的国际形象。所谓“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军事威胁论”、“中国人口威胁论”、“中国能源需求威胁论”等形形色色的奇谈怪论,从诸多方面对中国展开污蔑和攻击,歪曲中国快速发展的事实和发展方向。不能不看到,目前我们在国家发展和社会转型中面临一些难以避免的问题和困难;鉴于意识形态、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具体国情差别等因素,国际社会对中国国际形象的诉求,与中国对于自身定位之间是存在差距的。如何正面、积极、快速、真实地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发展成就,同时努力克服和改进不尽人意之处,也是困难和挑战之一。中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如何在与国际社会接轨,遵循国际规则处理国际问题的过程中,既塑造和展示中国开放、民主、合作、公正、负责的大国形象,又维护中国国家利益和主权独立不受损害,需要开动脑筋,发挥智慧,做出负责任的选择。

  借助高度发达的现代传播技术和手段,例如卫星电视、卫星通讯、互联网等渠道,西方国家一些带有偏见、用心不良的机构和人士蓄意歪曲中国的国际形象,并在精心包装后进行广泛传播,不但在世界范围内使其混淆视听、歪曲中国国际形象的图谋得逞,也给中国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增加了难度。在当前中国传播技术和手段相对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掌握传媒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中国在进一步改进传媒思维和手段、回击西方不良用心、还原真实的良好国际形象方面仍面临不少挑战。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